新旧时代下的吃饭问题

    杨金月

    【摘 要】《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作为常州滑稽剧剧团的优秀作品之一,一经上演便大受好评,并将代表江苏参加国家级汇演,本文将对该话剧的主题及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找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农民;吃饭;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036-01

    “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这句沉重而富有哲理的话语一直贯穿《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这部剧中,当那位佝偻着身子、蜷坐在椅上的老人喃喃自语这三句看似颠三倒四却意蕴深长的话时,想必给观众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深深的思绪。吃饭是个问题吗?也许在年轻一代的世界里,吃饭这事早已不再值得担忧,可是在不远的过去,在老人也有挺健身躯的时代,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部优秀的作品恍惚间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饥荒的年代,又将当下的事件与之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件件既戏剧化又无比真实的故事,令观者生发了些许感慨。

    陈奂生,提起这个名字,想必老一辈人会十分熟悉和亲切,在四十年前的中国,若那时也有互联网,陈奂生定然是一位火遍中国的大网红。他虽然是由高晓声创造出来的虚构的农民形象,但他有自己系列小说、电影,在四十年前的大大小小的屋子里有过关于他的种种讨论,大家都知道他当过“漏斗户”;进城卖过油绳;出过国……人们对他的故事如数家珍。然而,这次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老戏新唱”,为大家讲述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故事——那个熟悉的陈奂生又回来了,而他这一生又是一个新的故事,改革开放40周年,陈奂生与时代同生共长。

    “吃饭是个问题”。戏剧的开场就为我们展示了陈奂生年老后的情况,他患上了食道癌,吃饭对他来说的确是个问题,然而更为深刻的问题还不在这儿,接着,老人的回忆将我们带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村大队长为了搞大跃进,夸大产量多交粮食,让本就不够吃的粮食更加紧缺了,村民们都在饥饥饱饱中勉强生活。陈奂生是一个“老光棍”,家里一穷二白,吃饭也是头号难题。在大队长的怂恿下,他误打误撞地娶了外地来的精神有问题的傻妹,同时也接受了她带来的饥肠辘辘的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人,个个等着吃饭,吃饭对于当时的陈奂生来说真是难上加难。那时日子虽苦但一家人患难与共。奂生不吃饭,把饭留给孩子们吃;傻妹为了奂生能吃饱饭自己不吃饭,猛喝凉水填肚子;在最苦的时候,傻妹傻而甜地说“我讨饭给你吃!”然而改革开放后家里有了粮食,傻妹高兴痴狂地生吃两盆大米被活活撑破了肚子,大出血死亡。吃饭是个问题,它带来了多少辛酸苦辣。

    “问题不是吃饭”。在陈奂生苦难的一生里,问题不是吃饭,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诚信,当下乡的吴书记到他家时,他无法再帮助大队长欺骗上级隐瞒贫困与饥饿,于是勇敢地说出真相;是承诺,当傻妹将要死去,叮嘱陈奂生不抛弃三个孩子,陈奂生用他的一生向傻妹证明他做到了,他一生都是为了三个孩子的吃饭、成长、前途。

    “不是吃饭问题”。农民来到了新时代,他们将要面临的就不再是简单的吃饭问题了。新时代有新的发展、新的制度、新的技术,当然也有了新的诱惑。例如陈奂生,他勤劳、善良、质朴,又暗带狡黠,他这样的农民将自己耕耘的土地视为生命,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着深深固执、不解、迷惑,但探索后他明白了时代的发展将托起农业的发展,最终能达到靠发达科技和集约化生产的程度,觉悟出该让新一代人去选择新的活法。

    又例如,他的两位儿子,老大陈两考上大学极力摆脱了农民身份,当上了粮食局副局长,但守不住为人的诚实与满足,他受到了资本腐烂气息的诱惑,一次次将魔爪伸向了粮库,將粮食换成了口袋里的金钱,但是在陈奂生的教育与感化下他决心在监狱内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老二陈斤,道德感较低、喜欢投机倒把,他结婚后与陈家断离关系,去深圳下海经商,但商路一直不畅,欠下高额外债,于是他开始盘算着卖土地分红。最后他也受到感化,决定诚实经商,不再耍小聪明。

    这两人的事件十分贴合时事,将近年来严打“老虎苍蝇”的政策巧妙融入其中,与“吃饭问题”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结合,老二之事又体现了当时的下海潮,即使经商成为流行,但不诚信终将失败。

    观看本话剧使观者感到既幽默又感人,观众们多次洒下热泪,也使人们对这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进行深思,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同时,该话剧结合了江苏本地方言,用使人听得懂又带有地方口音的“苏普”进行演绎,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使人耳目一新。这样质量上乘、内容丰富、反映时代的优秀戏剧正是江苏戏剧发展的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