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如何过元宵节
李德勇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由于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古代,人们通常把夜称为“宵”,所以叫“元宵节”。如今过元宵节除了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举办观灯、舞龙、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等文体娱乐活动。那么,在古代,我们的先辈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呢?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汉武帝是信奉神仙的皇帝,据说“泰一”是天神之中的尊贵者,其地位在五帝之上。贵为“天子”的汉武帝面对当时人们心目中如此尊贵的泰一神,岂能不大大祭祀一番,以此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尊贵和权威?祭祀泰一神的活动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最隆重。那时,人们普遍迷信,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祭祀,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东汉明帝时期,皇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上族庶民都挂灯。从此以后,这种佛教节日礼仪逐渐形成盛大的节日挂灯祭祀活动。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活动
隋唐:夜游觀灯
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是一位勤政、提倡节俭治国的帝王,他采纳柳彧的建议,对元宵节期间民间大闹灯火的活动严加禁止。据《隋书·柳彧传》记载:柳彧上疏隋文帝,详细叙述当时京城和各州县,每逢正月十五日夜,人们“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不曾相避”,有的家庭“尽室并莩,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这既伤风败俗又耗费人力财力,造成极大浪费,柳彧请隋文帝下诏禁绝这些节日习俗,隋文帝采纳了柳彧的建议,雷厉风行地禁止元宵节张灯结彩及娱乐活动。
隋炀帝与隋文帝正好相反,他不但恢复了元宵节的游乐活动,而且在元宵节带头铺张奢侈。据《资治通鉴·隋纪》记载:“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这说的是大业六年正月,因西域少数民族首领云集洛阳城,隋炀帝借机调集民间艺人进城,于正月十五日在洛阳皇城端门外端门街,举行盛大的百戏会演而开元宵节行乐之端。隋炀帝这位浪荡天子乐陶陶地带着他的成群妃嫔登楼看戏赏灯。
在唐代,都城长安也施行过宵禁制度,但在元宵节期间的前后几日内是特许弛禁的,黎民百姓纷纷兴高采烈地走上街头挂灯、观灯。这热闹的场面在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一诗中描绘得十分形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宋代:元宵节也是狂欢节
宋代从官府到民间都十分重视元宵节,因此设有专门的“灯市”。在灯市上,有一种叫“万眼罗”的灯,点燃蜡烛后,放射出万道灯光,另外还有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等形形色色的花灯。此外,宋代灯市上值得称道的还有类似皮影戏的五彩羊皮灯、丝灯、走马灯等,颇受人们喜爱:灯市的流光溢彩,再加上歌舞、烟火、“打灯谜”和杂技等娱乐节目,从灯火初上开始,箫鼓齐奏,歌伎舞女纷纷献艺,元宵节的欢乐气氛达到高潮。豪商富贾、纨绔子弟纷纷豪爽埋单,这歌舞欢愉的场景一直持续到更深四鼓方止。
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同时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词就描写了元宵节一位女子岀门与男友约会却找不到男友的相思之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另外,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也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同样也是描写了元宵节的夜晚,有情人约会的场面。除此之外,在宋代,元宵节还有“求子”的习俗,原因之一就是花灯的“灯”与“丁”谐音,即子嗣。
明代:舞狮子、放烟火
到了明代,元宵节的法定放假时间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共十天。《大明会典》记载:“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以欢度佳节。”同时,明代的元宵节又增添了舞狮子等娱乐项目。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详细记载了当时人们在元宵节期间舞狮子、放烟火、吹拉弹唱,元宵节其实成了各种文体娱乐活动集中免费表演的盛大狂欢节。
清代:放彩灯、“走百病”
清代的元宵节,民间的娱乐活动项目比明代增添了大量新内容。除了舞狮子、舞龙,还有踩高跷、闹社火、跑旱船、打腰鼓、扭秧歌等。每日社火不断,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清嘉录》描写灯节的诗中就有:“看残烛火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不放月华侵下界,烟竿火塔又是桥。”
清代元宵节的放假时间与明代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其热闹程度一点不比明代差。据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也就是说,清代放灯的时间只有五夜,只有正月十五夜才算正节放灯。“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各式各样的彩灯,多用纱绢、玻璃、明角等做成,上面绘有花鸟虫鱼及古今人物故事。在清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
在清代,元宵节的夜晚,人们通常还会相约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大伙相随,称为“走百病”,这是一种消灾祈求健康的活动。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文娱活动,使得人们很少看到诸如放花灯、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之类我国古人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在物质和科技条件尚且简陋的条件下,先辈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对节日的愉悦表达,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