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外业钻探地下管线风险管控
胡锦民
[摘 要] 文章以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预防机制对岩土工程勘察外业钻探地下管线风险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估和管控,从风险识别、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总结形成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作为类似施工地下管线风险管理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岩土工程勘察;地下管线;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7-0095-02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重要一环,而外业钻探作业又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一环。当前,城市地下埋藏物情况复杂,尤其是种类繁多、交错分布的地下管线给外业钻探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带来严峻挑战。《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编制组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与钻探作业有关的安全事故案例142个,其中钻进过程破坏地下管线安全事故案例62个,占比为43.66%。也就是说,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施工安全事故有将近一半与钻破地下管线有关。如果控制住钻破地下管线风险,那么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的事故就能减少一半。同时,地下管线损坏事故往往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尤其是燃气、电力、热力和通信光缆等重要管线的损坏还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对此,在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运用双重预防机制管控钻遇地下管线风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效率,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一、双重机制的重要意义
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机制称为双重预防机制[1]。主要构筑安全生产管理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并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让企业结合风险大小合理调配资源,分层分级管控不同等级的风险;第二道是治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整治这些失效环节,动态的管控风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重在预防,强化治理,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施工安全风险分级防控
在进行风险防控工作之前,需要成立领导小组,进行有关培训,收集相关资料等程序,按照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实施。下文叙述钻破地下管线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危险因素辨识
钻破地下管线风险可以从地域环境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辨识。
在地域环境方面,地下管线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到钻破地下管线风险的高低。一般来讲,城市地区地下管線种类众多,情况也最为复杂,在城市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其钻破地下管线的风险肯定会大于郊区、村镇等其他区域。
在管理因素方面,对钻破地下管线的原因进行分析,危险因素又可以从人、机、料、法、环等5个方面进行辨识,见表1。其中人、料、法为主观因素,机、环为客观因素。
(二)风险评价
勘察单位根据自身情况,成立风险评价小组,一般来讲由公司领导、安全管理部门、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和勘察作业部门共同组成。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用且易于操作的半定量评价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会产生两个变量L和S,分表代表的含义是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后果,风险等级R就是这两个变量的乘积。
公式为R = L×S
用风险矩阵法对地域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可以得知城区、人员密集生活区为钻破地下管线重大风险区,城市郊区、郊县、铁路沿线为钻破地下管线较大风险区,其他地区为钻破地下管线一般风险区或低风险区。绘制出钻破地下管线风险四色图,见图2。由于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各勘察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绘制不同的四色图。
管理因素方面,都属于重大风险,任何一个管理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打破地下管线的事故。但是对于勘察单位来讲,人、料、法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得到控制,也就是说,主观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客观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
(三)制定防控措施
对于管理因素,勘察单位首先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要确保人(人员能力、数量)、财(安全投入)、物(探测设备)满足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需要,同时要建立完整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对于地域环境危险因素,按照风险四色图,制定不同管控措施:
(1) 在重大风险区域作业,无论有无地下管线资料,每个钻孔开钻前,必须采用仪器进行探测,同时采用人工开挖直到见到未扰动土再下钻具开钻。
(2)在较大风险区域作业,无论有无地下管线资料,开钻前必须采用仪器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直到见到未扰动土再下钻具开钻。
(3)在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区域作业,如对地下管线情况掌握不清,应采用仪器进行探测或人工探挖,确认无障碍物后,方可进行施工。
无论在何种等级的风险区域作业,钻具开始钻进15 m内须保持警惕,轻打勤提,防止地下较深部存在各类管线,如有异常立即停钻,及时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专业探测人员。
将管理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进行综合管控,即使有客观因素存在,也能实现人本安全,避免钻破地下管线的事故发生。
三、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勘察单位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成立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并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就地域环境因素来讲,在重大风险区域作业,必须进行班组(或项目部)级、部门级和公司级隐患排查;在较大风险区域作业,必须进行班组(或项目部)级和部门级隐患排查,公司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要进行抽查;在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区域作业,必须进行班组(或项目部)级隐患排查,部门级和公司级进行抽查。
(二)运用信息化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信息化能有效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效果。在办公OA系统上建立隐患数据库,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流程。每条隐患有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有对应整改措施。对于不同级别的隐患,流程应发送给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整改。信息化另一优势就是能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2]。
四、结语
本文结合中航勘察院管理经验,对钻破地下管线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并总结形成一套双重预防风险管控机制,作为类似企业风险管理的参考与借鉴。
(1)根据制定的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确定了钻遇地下管线风险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四色图;
(2)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分级防控,对管理风险和地域环境风险进行综合管控,在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实现人本安全。
(3)制定隐患排查制度,针对不同的风险确定相应的排查治理级别,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亚琼,王建.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问题探讨[J].经贸实践,2018(24):281+283.
[2]项 洋,肖冬顺,张 辉,王昶宇,杜相会.工程勘察中钻遇地下管线的风险管控机制[J].西北水电,2017(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