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陈会君
【摘 要】新课程要求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新课程贯彻到初中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程 自主学习
新课标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进学生体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为目标。新课标建立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需要教师摒弃以往在过去教学过程中的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等理念,积极转变思想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与教学质量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校体育课教学目标总体朝多样化形势发展,大部分教师把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体现了新课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教师正在逐渐向新课标要求的标准靠拢。这个转变和课程改革的指导理念是相一致的。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少数教师选择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为教学目标,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强调运动技能可能与新标准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从而再走上以往教学的老路上。其实,新课标的要求更加突出了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的基础性,即提倡要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只有学生了解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够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而且新课标所提出的五个领域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系统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需要结合身体练习的方式来实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课堂会井井有条,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体育课着重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的是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得以保障。然而在一线的体育课堂上,多达51%的教师不会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甚至在教学设计中都不会有教学目标的提出。体育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没有学期末的分数来鉴定他们掌握的好坏程度,因此,不管是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还是心理健康和和社会适应目标最好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本周或是本学期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进而参与到提课堂学习中。
由此可见,不能简单的放弃运动技能教学,而是取缔精华去其糟粕,更好服务新课标的开展。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仅仅从新课程的书面要求来理解,应该渗透进去,从根本上去确立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减少了对教学内容的硬性规定,只是从宏观上进行了科学的指导,这增加了体育教师所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各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体育中考项目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显现出应试教学的倾向。
体育课程内容是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些教学内容对运动技术要求较高,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相符合。体育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存在“多、繁、深、旧、难”问题,竞技体育项目较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目前我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仍然以球类、游戏、田径等传统教学项目和宣传健康知识为主,其他一些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的趣味性强的项目仍然没有在校园内开展起来。一是因为像游泳这些对体育场地器材要求严格的项目没有条件开展;二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欠缺,同时缺乏交流和继续教育培训,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非常被动。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男女分组或是按兴趣爱好分组等灵活多样化的形式。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化,男女性别差异开始明显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体能、技能、个性和兴趣等方面。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教学手段的制定、实施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中的效果。目前很多初中学校采取的是男女分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不是新型授课形式,但比起传统的行政分班教学,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因性别差异而导致的体能、技能接受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差异,教师可以抓住男女不同兴趣爱好进行课程设计,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按照“兴趣爱好分班”采取“模块式”教学无疑是体育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授课形式。借鉴大学选修课的模式,每学期在田径中选一个项目为必修课,球类设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因为兴趣爱好很重要,只有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才会感受整个过程中带来的愉悦,并且自觉深入去研究。只有发挥一个人的特长,才能事半功倍。与此同时要将教师根据划分的项目具体到每个教师,带什么兴趣班的学生,如何展开教学,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明确体现,这就对体育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高了要求。
三、适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延伸,课外体育活动是也是初中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见识。学生在学校上体育课的同时,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文体、休闲、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课标实施以后,我校对课外体育活动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已经设立课外体育活动,但课时相对较少,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十分理想。
同时,由于体育器材种类单一、数量贫乏还是无法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和新课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为学生配置配套新课标课程的器材,使得学生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锻炼活动中去。受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如体操、网球、游泳等诸多项目无法出现在体育课堂上,许多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收到来自学生的抱怨: 学校怎么就这么几块篮球场?” 羽毛球拍又全借光了?”“体育课就是跑步课!” 针对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己有的场地设施条件,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同时要突显本校教學特色,积极创建校本优势课程和特色课程;和社会组织合作,加强场馆设备的投资力度、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舒适的学习和锻炼环境,为新课标的贯彻与落实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总之,为了改变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传统课堂教学,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的目标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课程带来的有益影响,打破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方法。最后到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很好的达到体育学习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建霞.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苏北地区适应性的调查【J】.体育学刊,2014(9)
【2】姜东.哈尔滨市中学体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7.
【3】杨继星,赵先卿.安徽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