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认知学习风格研究综述

    赵雪梅

    【摘 要】文章关注认知学习风格的有关问题,首先介绍了亚久英语认知学习风格的背景,然后从认知学习理论入手,介绍主要的认知学习观点,接着分析了不同的认知学习风格,最后举例阐明英语教学策略与英语认知学习风格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风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163-02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教育逐渐在我国确立下来,并成为主要学科。英语教学者积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英语学习者学习差异的影响因素,以便趋利避害,集中英语学习中的有益因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认知学习风格研究,集中研究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学生设计最为适合的教学策略,因此有必要对英语认知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以及以二者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学说为代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认知,在認知中构建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者的思维是教学者需要了解和调动的重要因素。[1]

    认知同化学说将侧重点放在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上。当学习者接触到新知识时,会积极在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固定”和“归属”,将新知识填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整合,慢慢发展、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由于联系而发生同化,因此被称为认知同化学说。这与学科知识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的特性相契合,因而是十分合理的。

    布鲁纳强调发现的过程,奥苏贝尔则强调接受的过程。在二者的基础上,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理论,同样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外界新的知识进行交互,以获取新的知识。与前两者先比,皮亚杰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他将教师放在学生构建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此外,皮亚杰还强调真实的情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2]

    二、认知学习风格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接受知识,自主构建认知体系。在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吸收、处理、存储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学习实践中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是个人的学习风格,因其在认知学习理论之下,因此可以称为认知学习风格。

    我国的谭顶良教授认为,认知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的、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根据影响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可以将认知学习风格进行分类:在学习感知模式上,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认知学习风格;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类型,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谨慎型”和“冲动型”、“直觉随意型”和“感觉有序型”、“判断型”和“直觉型”认知学习风格;根据学习者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3]在每种认知学习风格中,都有一个因素在同类因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如属于视觉型认知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以文字、画面等形式出现的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较高。与之相比,他们对以声音或者操作活动形式出现的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适当提高视觉内容在这类学生学习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英语认知学习风格与英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升华,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进展,并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确定学生的英语认知学习风格,有利于教师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当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出现偏差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容易导致学习困难,失去学习的动机;如果教学风格能与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吻合,那么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也会显现出无限魅力。除了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通过调查判断出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常见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在问卷中对学生学习中的感官偏好、个性心理、接受信息的方式、任务开放方式等进行调查,从中分析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4]

    (一)“视觉型”认知学习风格。经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感官偏好中,偏向于“视觉型”,也就是英语学习内容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出现时,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较高。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提供视觉信息,增加以PPT展示课程内容的时间,减少教师口头讲述、口头指导的时间,使大多数学生在大多数教学时间里都能实现认知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的契合,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当然,一个班级内必然会存在一些偏向于“听觉型”或者“动觉型”的学生,与此同时,英语讲座、口头练习、英语对话和角色扮演、课堂展示活动等也是丰富英语课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将相对较少的时间分配给这些活动,以照顾小部分学生的认知学习风格。合理把握各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比例,教师就能制定出符合班级学生认知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

    (二)“内向型”和“外向型”认知学习风格。学生的个性心理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应用在认知学习风格中就是“内向型”和“外向型”认知学习风格,二者从本质上讲并无优劣之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属于“内向型”认知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在英语阅读和写作上表现比较优秀,而“外向型”的学生在英语朗诵、演讲、歌唱方面能力相对突出。这就说明学生的人性心理与英语学习的优长相关。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着力培养“内向型”认知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这些学生参加英语作文大赛,肯定他们在英语阅读和写作上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英语学习信心,同时也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防止偏差严重。同理,应该积极鼓励“外向型”的学生多听、多说、多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在更多的英语听说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样的教学策略能确保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英语学习水平。[5]

    (三)“整体性”任务接受和“开放性”任务处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具有执行简单英语任务的能力,还要具备分析、思考复杂英语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偏向于“具体型”任务接受和“结果型”任务处理的学生居多,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面对相对复杂的整体问题和需要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这就显示出以往的英语教育过程注重对学生的言语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认知、思考、分析、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及时改变教育策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学会自主探究,形成“整体性”任务接受和“开放性”任务处理的英语认知学习风格。

    四、结语

    英语认知学习风格由认知学习理论推演而来,又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系统地了解有关认知学习的内容,调查研究班级学生的英语认知学习风格,并以此来规划自己的英语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商学君,陈俊.认知学习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03):110-112.

    [2]刘静,牛跃辉.从认知学习理论看英语词汇教学[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02):370-373.

    [3]李玉影.从认知学习到意义建构——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5,(05):102-103.

    [4]周湘玲.英语语音教学与认知学习理论[J].文教资料,2005,(04):168-169.

    [5]欧洁.认知学习理论与网络英语学习[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