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应对全球挑战的优势及启示
刘玲
【關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方案 ?中国模式
【中图分类号】D60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20.010
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引人瞩目的大事当属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围绕“中国方案”的讨论。“中国方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伴生物,但由党的领导人在党的最高会议上正式作出官方表达则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当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了中国方案的重大意义及影响力。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包括两个范畴: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在备受关注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主旨演讲,深情表示,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因而,在讨论其伴生物中国方案时,它的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方案”:缘起与意义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方案”被首次提及是在2013年9月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新形势下,中国正站在更高、更广的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我们将为世界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传递更多的中国信心,同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林发表演讲时也提到了“中国方案”。2014年7月,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第一层次的意义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及持续性发展。中国方案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里取得了过去未曾有过的成就及国际影响力,但由于这些成就是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取得的,所以中国方案的跨度应该涵盖的时间段比改革开放更长。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定位为第二次革命,包括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与深刻影响了世界。对中国的深刻改变,与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验教训分不开,是在与改革开放前的多维度比较中得出的。改革开放最深刻的国内意义在于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因而,中国方案的首要意义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及持续性发展。就持续性发展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中国方案是一种不断学习的、发展中的方案,是对中国自身经验的累积,对中国接下来的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中国方案”第二层次的意义在于它的世界性。由于改革开放的“开放”与世界对接,所以中国方案从一开始就与世界的发展关联在一起,是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经验的有效整合。对此,俄罗斯科学院的亚历山大·萨里茨基曾说过:“中国模式、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继续博采众长。该模式在与他国的合作中逐步完善,它顺应时代所需、效率极高。”当然,讨论中国方案的国际意义时情形可能会有区别:这一中国智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借鉴经验,而对西方国家来说则带有价值问题。这也是有些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话语评述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而这些也反过来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世界息息相关。就中国方案作为一种经验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和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的思路备受发展中国家青睐。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乔纳森·霍尔斯拉格也曾说过:“国际问题观察家们认为,‘中国模式意味着政治稳定,而稳定的政治局势对任何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美国的马丁·哈特等人对中国模式的经验意义也非常赞同。就中国模式引发的价值问题,西方人认为中国模式是对西方价值的挑战,其中不乏不怀好意之言论。
对中国方案第三层次意义的探讨,应该把中国的发展放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去考察,尤其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方案是后冷战时期中国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实践之旅和创新之旅,是在西方话语权处于强势情境下出现的,是国际关系拼盘中挤出的非西方的份额。中国方案的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命运仍将息息相关,接下来的发展既要把西方经验纳入自身的发展框架中,还要保有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想,其中大量突破性的理论创新需与进一步的实践深化紧密关联。全球化时代,各国都试图以加速度的方式和国际社会实现整合,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变得越来越高,但要达到一国所需要的某种整合,最现实的支撑点在于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和国家权力。正如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所指出的:“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问题有三个: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中国在这三个层面取得成就与改革密不可分,今后的33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将遇到更多机遇和挑战,也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克服。”[3]因而,我们需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中国方案的路还很长。“中国方案”应对全球挑战的优势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方案作为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世界发展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挑战时具有西方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现代文明建构中的主体性。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人类在不同时期曾经创造了大量不同的文明体,但历经风霜雪雨一直绵延续存的文明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华民族。可以说,中华民族见证了人类文明从源头到现在的全部传承,是一个有使命、有担当的文明。中国方案归属于中华文明,融中华文明历史逻辑与现代文明发展逻辑于一体。就前者而言,无论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探索还是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一直行走在自身文明的历史逻辑中,在传承悠久历史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所具有的丰富性、内源性及连续性体现了改革开放对内顺应中国人民的根本历史要求,对外契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时代诉求,所包含的中国精神是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匹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对各种冲击与挑战时独善其身的最大优势。就后者而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回应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现代化浪潮,并在随后的政党活动中一直以实现现代化作为刚性的政治诉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无疑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中国是在把脉国情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文化具有的包容性及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使我们在国家发展道路探索中不套用经典模板,不对西方进行翻版,而是探索现代文明发展的新版,中国方案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现代文明建构中的主体性,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性。
国际关系建构中的开放与多边性。中国方案不是脱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旁门左道,它提供了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程解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将继续书写中国方案。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对中国继续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予以肯定,称这不仅造福中国也将造福世界。中国方案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方案在形成中拓展了国际多边合作的平台,创设了各种国际多边走廊,体现了在国际关系建构中的开放与多边性。对此,今年4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了开放和多边主义立场。阿联酋《海湾报》认为,“一带一路”开启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方案在应对全球挑战时表现出来的这一优势目前虽然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更多的则是反思。英国设菲尔德大学校长基思·伯尼特在香港《南华早报》撰文称,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世界各地冲突的雷声时,人们必须确保自己了解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希望。菲律宾总统杜特尔也多次公开表示:“我需要中国,当前我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中国。中国可以理解我的问题,而且愿意提供帮助,因此我要说谢谢中国。”凡此种种评述表明,中国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秉持的开放与多边性正在开启一种新的非西方话语,中国正在为世界秩序的形成贡献着自己的独特力量。
“三轮驱动”的灵活性。对外开放中,中国方案在金砖机制中成功开启了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模式,既为区域性合作达成发展共识,为搭建合作新框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前景,同时也提供了国际社会对新兴国家远景的正面预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金砖合作两个维度的理念。“三轮驱动”的灵活性对推动区域合作,进而贯通全球合作、实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三轮驱动”具有持续稳定的实践效果,这与一些国家表现出来的摇摆不定的挫折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20世纪的竞争是在冷战格局下不共戴天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的话,21世纪的竞争则聚焦于基本相同的目标。因而,在國际关系中进一步探索“三轮驱动+”模式等更多带有灵活性的智慧将更有助于获得国际认同。
中国方案作为一个智慧集合体,其优势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一些不同声音。面对质疑,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张业遂面对中外媒体记者提出的尖锐问题,回答十分诚恳: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当然,如果有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感兴趣,我们愿意同他们讨论,同他们分享,但绝不会强加于人。面对全球挑战,“中国方案”的一些启示值得共享。首先,国家发展须讲好本国故事。讲好本国故事,是获得世界接纳的前提。故事是一种话语穿透,长期以来西方话语依靠强大的实力挤压其他话语的存在空间,掌握着描述并解释别的民族文化的权力。其原因在于,“西方的权威源于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处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与认识论上的优越性密不可分。而这种优越性又与已经成为西方知识传统之一部分的知识生产方式相一致”[4]。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对外宣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者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5]事实上,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已有历史的延续,尊重传统、理解国情是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离开了国情谈发展是一种泛理想主义情调。其次,挖潜增效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对于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态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学习、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这是中国理念给当今世界的启迪。创新既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也是改革开放继续纵深推进的要领。过去40年,我们不断试错纠错、挖掘潜质。在持续深度改革创新中我们还将坚持创新与挖潜增效相结合,即进一步释放市场的能量、提升政治治理能力及在自身文化基础上达到和合共生,实现软硬实力双赢。再次,现代化进程中须形成“国家期待”效应。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谈及亚太发展、互联互通、中国改革时提出了中国期待,其实质就是共同发展,即亚太国家都发展。要形成“国家期待”效应需打破冷战思维,减少意识形态鸿沟导致的偏见。中国的发展秉持“德不孤,必有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西方霸权画上句号。
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及中国方案在全球引起的热议表明,中国的发展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中国方案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所作出的现代化努力体现了大国意识,有智慧有担当,有包容也有共享。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继续推进,中国方案也将继续保有生机活力并致力于不断发展完善。
注释
[1]《专家谈习近平提出“中国方案”:对中国外交提出新要求》,人民网时政频道,2014年8月14日。
[2]汪嘉波:《“中国模式”缘何对世界充满魅力》,《光明日报》,2009年6月27日。
[3]《习近平为何把改革开放称为“第二次革命”?》,中国新闻网,2018年4月10日。
[4][牙买加]唐·罗沃萨姆:《后殖民性:新现代性的挑战》,黄语生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第3期。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28页。
责 编∕刁 娜
【關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方案 ?中国模式
【中图分类号】D60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20.010
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引人瞩目的大事当属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围绕“中国方案”的讨论。“中国方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伴生物,但由党的领导人在党的最高会议上正式作出官方表达则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当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了中国方案的重大意义及影响力。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包括两个范畴: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在备受关注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主旨演讲,深情表示,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因而,在讨论其伴生物中国方案时,它的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方案”:缘起与意义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方案”被首次提及是在2013年9月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新形势下,中国正站在更高、更广的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我们将为世界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传递更多的中国信心,同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林发表演讲时也提到了“中国方案”。2014年7月,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第一层次的意义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及持续性发展。中国方案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里取得了过去未曾有过的成就及国际影响力,但由于这些成就是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取得的,所以中国方案的跨度应该涵盖的时间段比改革开放更长。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定位为第二次革命,包括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与深刻影响了世界。对中国的深刻改变,与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验教训分不开,是在与改革开放前的多维度比较中得出的。改革开放最深刻的国内意义在于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因而,中国方案的首要意义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及持续性发展。就持续性发展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中国方案是一种不断学习的、发展中的方案,是对中国自身经验的累积,对中国接下来的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中国方案”第二层次的意义在于它的世界性。由于改革开放的“开放”与世界对接,所以中国方案从一开始就与世界的发展关联在一起,是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经验的有效整合。对此,俄罗斯科学院的亚历山大·萨里茨基曾说过:“中国模式、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继续博采众长。该模式在与他国的合作中逐步完善,它顺应时代所需、效率极高。”当然,讨论中国方案的国际意义时情形可能会有区别:这一中国智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借鉴经验,而对西方国家来说则带有价值问题。这也是有些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话语评述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而这些也反过来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世界息息相关。就中国方案作为一种经验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和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的思路备受发展中国家青睐。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乔纳森·霍尔斯拉格也曾说过:“国际问题观察家们认为,‘中国模式意味着政治稳定,而稳定的政治局势对任何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美国的马丁·哈特等人对中国模式的经验意义也非常赞同。就中国模式引发的价值问题,西方人认为中国模式是对西方价值的挑战,其中不乏不怀好意之言论。
对中国方案第三层次意义的探讨,应该把中国的发展放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去考察,尤其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方案是后冷战时期中国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实践之旅和创新之旅,是在西方话语权处于强势情境下出现的,是国际关系拼盘中挤出的非西方的份额。中国方案的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命运仍将息息相关,接下来的发展既要把西方经验纳入自身的发展框架中,还要保有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想,其中大量突破性的理论创新需与进一步的实践深化紧密关联。全球化时代,各国都试图以加速度的方式和国际社会实现整合,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变得越来越高,但要达到一国所需要的某种整合,最现实的支撑点在于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和国家权力。正如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所指出的:“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问题有三个: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中国在这三个层面取得成就与改革密不可分,今后的33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将遇到更多机遇和挑战,也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克服。”[3]因而,我们需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中国方案的路还很长。“中国方案”应对全球挑战的优势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方案作为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世界发展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挑战时具有西方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现代文明建构中的主体性。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人类在不同时期曾经创造了大量不同的文明体,但历经风霜雪雨一直绵延续存的文明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华民族。可以说,中华民族见证了人类文明从源头到现在的全部传承,是一个有使命、有担当的文明。中国方案归属于中华文明,融中华文明历史逻辑与现代文明发展逻辑于一体。就前者而言,无论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探索还是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一直行走在自身文明的历史逻辑中,在传承悠久历史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所具有的丰富性、内源性及连续性体现了改革开放对内顺应中国人民的根本历史要求,对外契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时代诉求,所包含的中国精神是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匹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对各种冲击与挑战时独善其身的最大优势。就后者而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回应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现代化浪潮,并在随后的政党活动中一直以实现现代化作为刚性的政治诉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无疑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中国是在把脉国情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文化具有的包容性及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使我们在国家发展道路探索中不套用经典模板,不对西方进行翻版,而是探索现代文明发展的新版,中国方案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现代文明建构中的主体性,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性。
国际关系建构中的开放与多边性。中国方案不是脱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旁门左道,它提供了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程解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将继续书写中国方案。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对中国继续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予以肯定,称这不仅造福中国也将造福世界。中国方案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方案在形成中拓展了国际多边合作的平台,创设了各种国际多边走廊,体现了在国际关系建构中的开放与多边性。对此,今年4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了开放和多边主义立场。阿联酋《海湾报》认为,“一带一路”开启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方案在应对全球挑战时表现出来的这一优势目前虽然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更多的则是反思。英国设菲尔德大学校长基思·伯尼特在香港《南华早报》撰文称,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世界各地冲突的雷声时,人们必须确保自己了解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希望。菲律宾总统杜特尔也多次公开表示:“我需要中国,当前我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中国。中国可以理解我的问题,而且愿意提供帮助,因此我要说谢谢中国。”凡此种种评述表明,中国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秉持的开放与多边性正在开启一种新的非西方话语,中国正在为世界秩序的形成贡献着自己的独特力量。
“三轮驱动”的灵活性。对外开放中,中国方案在金砖机制中成功开启了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模式,既为区域性合作达成发展共识,为搭建合作新框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前景,同时也提供了国际社会对新兴国家远景的正面预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金砖合作两个维度的理念。“三轮驱动”的灵活性对推动区域合作,进而贯通全球合作、实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三轮驱动”具有持续稳定的实践效果,这与一些国家表现出来的摇摆不定的挫折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20世纪的竞争是在冷战格局下不共戴天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的话,21世纪的竞争则聚焦于基本相同的目标。因而,在國际关系中进一步探索“三轮驱动+”模式等更多带有灵活性的智慧将更有助于获得国际认同。
中国方案作为一个智慧集合体,其优势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一些不同声音。面对质疑,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张业遂面对中外媒体记者提出的尖锐问题,回答十分诚恳: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当然,如果有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感兴趣,我们愿意同他们讨论,同他们分享,但绝不会强加于人。面对全球挑战,“中国方案”的一些启示值得共享。首先,国家发展须讲好本国故事。讲好本国故事,是获得世界接纳的前提。故事是一种话语穿透,长期以来西方话语依靠强大的实力挤压其他话语的存在空间,掌握着描述并解释别的民族文化的权力。其原因在于,“西方的权威源于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处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与认识论上的优越性密不可分。而这种优越性又与已经成为西方知识传统之一部分的知识生产方式相一致”[4]。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对外宣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者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5]事实上,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已有历史的延续,尊重传统、理解国情是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离开了国情谈发展是一种泛理想主义情调。其次,挖潜增效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对于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态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学习、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这是中国理念给当今世界的启迪。创新既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也是改革开放继续纵深推进的要领。过去40年,我们不断试错纠错、挖掘潜质。在持续深度改革创新中我们还将坚持创新与挖潜增效相结合,即进一步释放市场的能量、提升政治治理能力及在自身文化基础上达到和合共生,实现软硬实力双赢。再次,现代化进程中须形成“国家期待”效应。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谈及亚太发展、互联互通、中国改革时提出了中国期待,其实质就是共同发展,即亚太国家都发展。要形成“国家期待”效应需打破冷战思维,减少意识形态鸿沟导致的偏见。中国的发展秉持“德不孤,必有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西方霸权画上句号。
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及中国方案在全球引起的热议表明,中国的发展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中国方案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所作出的现代化努力体现了大国意识,有智慧有担当,有包容也有共享。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继续推进,中国方案也将继续保有生机活力并致力于不断发展完善。
注释
[1]《专家谈习近平提出“中国方案”:对中国外交提出新要求》,人民网时政频道,2014年8月14日。
[2]汪嘉波:《“中国模式”缘何对世界充满魅力》,《光明日报》,2009年6月27日。
[3]《习近平为何把改革开放称为“第二次革命”?》,中国新闻网,2018年4月10日。
[4][牙买加]唐·罗沃萨姆:《后殖民性:新现代性的挑战》,黄语生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第3期。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28页。
责 编∕刁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