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王慕雪

    摘要:“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指1917年到1949年,这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很多学者迫切希望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中国的传统文学形式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于是,人们力求革新,中国文学开始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翻译文学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35-02

    0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前言中說:“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语言上表现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形式上百花齐放,既有小说、诗歌和散文,还有中国传统文学中没有的话剧形式。这样的情形,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当时的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戊戌政变失败等一系列事件后,开始了文学革命。作家们普遍参考域外文学体系,对传统文学进行有意识的“否定”和“决裂”,以及在“理论、格式、方法、技巧等环节上的现代化”,所以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是从跨国界、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学概念。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例如《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堪称佛教翻译文学的代表作。五四时期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翻译文学作为传播新思想的重要载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翻译活动日益频繁,翻译文学被列入文学史框架。但值得注意的是,翻译文学不等同于外国文学,因为翻译中译者除了需要忠实地传达原著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在其艺术性、审美性等方面下功夫。可以说翻译文学是一种“文学创造”。据统计,晚清小说中的翻译小说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国往来交流频繁,翻译活动空前繁荣,翻译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们理清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2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的影响

    曹而云认为“五四学人对现代文学及文化的独特想象是通过翻译来表述的。胡适等人凭借其理论话语、经典制造、翻译西方文学来生产白话文学的合法性术语,并由此建立起现代文学谱系”。胡适认为“要讲有价值的小说,第一步是译,第二步是新做”。在一系列相似思想的指导下,翻译和创作就表现出很强的关联性。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就不言而喻。

    2.1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晚清以前,小说这一题材可以说是“人微言轻”。但在维新运动失败后,国民素质低劣,思想意识麻木、落后等现象展露无遗,所以进步人士想要通过教育救国。另一方面,传统文学因为语言晦涩、体式陈旧和文风不健康等原因,在当时饱受诟病。由于翻译小说语言流畅又承载了进步思想,所以在晚清时期开始流行。

    1902年,梁启超发起了“小说界革命”,开了近现代启蒙文学的源头。梁启超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无论是在小说的形式、叙事方式还是主题上都有所体现。中国古典小说大多采用章回体,以连贯叙述为写作手法,而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句对话、一个场面都可以发起小说,可以使用倒叙和插叙来补充情节。在这一大转变时期,翻译文学确实为中国现代小说带来了冲击和补给。

    2.2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晚清时期,梁启超最先提出了“诗界革命”,他理想的诗应该兼有新语句和古风格,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他发现“新语句”与“古风格”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他直接拒绝“新语句”,这样诗歌只能禁锢于蓦仿宋诗的束缚中,但此次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我手写吾口”的理念,对后人影响很深。

    周晓平认为“‘新诗是‘五四白话文的一种特别的文学题材,中国新文学的革新也正是以诗歌为突破口的”。后来胡适参考梁启超对诗歌的妥协,吸收了黄遵宪的理念,提出“作诗如作文”的新诗观念,“作诗如作文”首先打破诗的格律再倡导以白话写诗,至1918年,新诗革新大幅度展开。

    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中,西方现代诗的翻译一直起着重要引导作用,甚至可以说,诗歌的“现代性”事业、品格和技艺就是通过翻译所拓展和建立的。

    2.3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影响

    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19世纪末话剧传入中国。五四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戏剧包含了太多落后的封建内容。所以,创造出传播新思想的戏是新文化倡导者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胡适提出要“赶紧多多的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1918年《新青年》刊登的《傀儡之家》(今译《玩偶之家》)引起极大反响,大批作者效仿易卜生,创作反应社会问题的剧本。同时,各种外国戏剧理论、流派大量涌入中国,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戏剧观念,这无疑是得益于翻译文学。

    3翻译文学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

    翻译文学促进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促进了文学的独立意识。中国的古代文学一直是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服务的,主导价值观是经世致用。“五四”前后翻译文学中关于“人”的文学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不应该是封建说教的工具,文学应该重视现实社会,重视现实社会中的人,特别是普通人。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就曾提出“尊个性而张精神”。后来周作人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到五四时期,便形成了“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态度。文学的意义一步步升华,从为拥护政治到为人生而抨击束缚个性的封建礼教,高蹈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以及平等、自由和博爱的精神都是现代文学的主流观念。

    4 翻译文学对现代文学内容的影响

    翻译文学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题材内容。鲁迅曾说,翻译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输入新的内容”。旧中国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从四德”等一些列封建纲常的摧残,旧文学历来服从“怨而不怒”这一论调。

    由于翻译文学的出现,描写婚恋的外国作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并受到广泛地重视和欢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风靡一时,特别是易卜生的戏剧,因为提出了解放妇女问题,符合当时的斗争需要,引得国内作家争相效仿。除了爱情,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描写知识分子前途和反抗家庭压迫;鲁迅的《祝福》着重阐述人生的要义不单单在于爱;巴金的《家》则揭示了封建礼教、家族制度以及迷信思想的罪恶。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学进入中国,人们也开始接觸侦探小说、科幻小说之类新奇的小说。中国的侦探小说不再混杂了神奇的托梦,而是以科学严谨的推理方法推动案件发展,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等作品畅销一时。

    5 结语

    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借鉴和吸收,然后为本土的文学创作而服务。无论是胡适、鲁迅、冰心还是梁遇春,这些现代文学的先驱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告诉我们,翻译不应只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要和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王超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曹而云.翻译实践与现代白话文运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64-69.

    [3]胡适.答钱玄同书:胡适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梁启超.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夏晓虹.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文学史第2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周晓平.从黄遵宪到胡适:“五四”新文学何以可能[J].中国文学研究,2014(3):61-66.

    [8]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9]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0]周作人.美文[M].北京:北新书局,1928.

    [11]彭薇.再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从翻译理论分析“五四”翻译文学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69-72.

    [12]明树杰.试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编辑: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