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二重对比说服法(1)
甘正气
战国时期的口才故事很多,辩士们在试图说服别人时经常运用二重对比说服法。这种比较法的精髓是,先举一个听者知道或认同的例子,再说现在的情况与之类似,但是又有变化,即:某一方面在程度上严重了,数量上增加了,而另一方面在程度上减弱了,数量上减少了,因此将会出现什么结果,不用言说者详加分析,听者自会恍然大悟。下面的几个故事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战国策·魏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中就有一例。
话说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加强互信,往往送重要的官员或者君主的子嗣到别国去做人质。
这天,根据魏王的命令,一位叫庞葱的官员与魏国的太子要去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了。庞葱非常有先见之明,所谓“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他想,离开魏王,在魏王身边说我坏话的就多了,如何保持魏王对我的信任呢?我得提防提防。
庞葱苦思得计,觐见魏王,说了一番令其印象深刻的话:“尊敬的魏王陛下,在我临走之前,我想问您:如果现在有人告诉您魏国都城大梁的集市上跑來了一只大老虎,您信不信?”
魏王说:“当然不信!”
庞葱加码道:“如果过了一会,又有第二个人向您报告集市来了老虎,您信不信?”
魏王说:“那我就会有点怀疑了。”
庞葱继续道:“如果过了一会儿,第三个人向您报告集市有老虎,您信不信?”
魏王说:“那我就信了。”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