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黄骥

    

    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教育公平目标的落实。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创造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河南模式”。笔者从2004年开始从事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文中将重点回顾新时代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这项党和政府强力推进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取得更大进展。

    一、勇立潮头,不负重托,打造学生资助“河南模式”

    (一)抢机遇,抓试点,搭建资助工作平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就开始学生资助工作,从最初的人民助学金到后来的人民奖学金,再到后来的困难补助和校内无息贷款,学生资助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1999年,开始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2000年全国铺开。河南作为人口第一大省,教育人口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又是传统农业大省,学生资助主要靠国家财政,供需矛盾比其他省份更突出。如何扩宽资助渠道、打开学生资助的工作局面,造福河南人民,是摆在河南教育管理部门面前的大事。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成立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负责全省的学生资助工作,并承办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开始学生资助“河南模式”的开创工作。

    (二)打基础,强队伍,完善资助工作体系

    2007年,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经河南省编办批准成立,随后健全管理工作机构,设综合办公室、高校后勤管理科、高校资助管理科、中职中小学资助管理科、信息管理科等5个科(室),全面承担全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学前教育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并协调银行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市县级学生资助机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市县级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5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覆盖面为100%(全国平均约50%);各高校建立了“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资助中心、院系工作组”三级工作体系,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也成立了专门机构或明确了专门人员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全省已形成了覆盖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资助工作体系。

    (三)盯政策,抓落实,完善资助政策体系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下发后,极大推动了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国家先后在不同教育阶段出台政策,健全完善资助体系,河南省及时跟进落实国家政策,严格落实。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实施政府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全部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地方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和顶岗实习为补充;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政策体系。目前,河南省建立起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以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四)严要求,抓考核,建全绩效评价体系

    2006年开始,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和学生资助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陆续建立了市县资助工作绩效评价和国家助学贷款专项考核、省属中专资助工作绩效评价等制度,实现了绩效评价对高校、市县和省属中专全覆盖,对各资助项目全覆盖,切实加强全省资助工作日常管理,有力推动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勤服务,用心做,健全资助宣传机制

    从科学制定《河南省学生资助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宣传工作目标、宣传内容和工作重点,到建立宣传网站及省市县和高校资助部门热线电话,到建立网站宣传,再到探索建立“三封信”“两节课”“两张卡”“一简介”“一报告”制度(全省统一发放《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和《致学生资助工作者的一封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和毕业时各上一节资助政策宣传课,讲解本阶段和下一阶段家庭經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办理流程;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家长发放“明白卡”和“温馨告知书”;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随录取通知书发放资助政策简介、咨询热线电话等宣传资料;编订发布年度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并在招生、开学、毕业、两会等关键时间节点,充分利用网络及传统媒体,全省上下联动,集中开展资助宣传。开展“诚信校园行”等专项活动,在学校深入广泛持续开展资助宣传,宣传工作不断深化、细化和人性化,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勤努力,结硕果,深化资助“河南模式”

    河南省学生工作的许多方面,如助学贷款、资助宣传、资助育人、资助监管等在全国居于先进行列或发挥引领作用。从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至2018年,河南省累计投入各类学生资助资金853.07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和书本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 216.03万人次。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9 801.48万人次,资助金额累计2 042.95亿元。河南省2018资助人次达1 644.26万人次,资助金额138.5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6.75%和6.78%。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得到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评为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绩效评价优秀单位和“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教育部在全国推广,《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东方时空”专访一次)等国内主要媒体多次进行深入报道。

    二、落实要求,认真查摆,正视当前学生资助新问题

    学生资助工作永远在路上,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我们既要认真总结工作的成果,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为人民服务,为教育服务的初心,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

    (一)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精准资助任重道远

    河南省位居中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教育大省,人口规模和教育人数均居全国首位,不是经济强省,更不是教育强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尽管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由于学生基数巨大,学生资助工作面宽、线长、量大,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学生资助,精准资助工作同样如此。

    (二)规范管理任务艰巨,政策落实有待加强

    尽管资助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资助工作与金钱打交道,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规范管理需不断加强。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全国开展了“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提出了学生资助“六规范”的要求,即“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工作开展还不平衡,六规范方面的问题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政策落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脱贫攻坚政策还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个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享受未享受扶贫资助;再如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同全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学前教育资助覆盖面仅为5.07%,低于全国资助覆盖面(20.06%)15个百分点。

    (三)工作短板有待补齐,重点工作仍需加强

    由于河南省教育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及沿海城市仍有一些差距,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尽管河南省资助人次常年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资助人次达1644.26万人次,资助金额为138.5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6.75%和6.78%,但生均资助额度仅为每生每年886元,而全国平均额度为1214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此外,社会资助金额相对较少。2018年,河南省社会资助金额为0.62亿元,仅占资助总额的0.45,而全国社会资助总额占比为6.63%,差距较大。

    助学贷款管理任务仍需加强。助学贷款是学生资助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量常年居全国首位,从2005年至今,已累计发放182亿元,资助297万人次,2018年达 33.53亿元,占资助总额的26%。当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进入大规模还本付息期,仅2018年涉及还本14万人,虽然管理成效很显著,本金违约率仅为0.82%,但管理任务依然艰巨。此外,信息化建设仍需不断加强,要推动全面应用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

    三、立足使命,勇于担当,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有新要求。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小康社会、教育公平、民族复兴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来,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一)科学研判形势,提高政治站位

    学生资助工作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视察八一中学讲话时指出:“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政治站位,强化学生资助工作首先是一项政治工作的意识,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生资助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管理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做到守土有责、尽责、负责。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精神,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调研,认真检视问题,补齐工作短板,促进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贯彻落实。

    (二)突出重点工作,狠抓贯彻落实

    对照重点工作,强化规范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六规范”既是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六规范”永远在路上,是今后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机构队伍建设上要不断充实专职人员,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绩效评价工作上加强对市县和学校绩效考核,加强日常管理,促进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上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面应用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具体做到“三個100%”,即:学校(机构)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项目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信息100%填报和审核,确保“不漏一人”,同时要加强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对市县和学校的全覆盖。

    (三)突出资助育人,狠抓精准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代表着资助工作的发展方向。资助工作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项教育”,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个人自助”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立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资助就是资助工作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我们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成因,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要明确有关政策界限,政策执行界限进行明确。要做好信息比对,利用好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困难学生识别管理新系统,加强信息管理,做到“一个不能少”。

    学生资助工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在当前这个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近在眼前,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围绕“规范管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三大核心任务,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以实干实绩,开创学生资助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作者单位: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