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消费态首映式:文化表象的拟态狂欢
黄珊
以消费者与消费文化为驱策的后现代消费时代和以形象表达为核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已经随着科技、时代、社会、文化的极速进步而来临。然而,作为一种形而上艺术本体的电影,仍然未在视觉文化创新表达上完全做好迎接全新后现代文化世代的到来。视觉文化不可或缺的视觉表现、视觉表达、视觉表示等亦未能在娱乐至上的视觉文化中形成一种以文化为主体、为旨归的视觉叙事。费瑟斯通意义下的后现代消费时代视觉文化的具象化表达仅对消费文化价值、大众传播价值、泛社会价值、泛文化价值产生了一种解构,而且亦以其中所蕴含着的由文化而社会,由社会而经济,由经济而国家的更加深刻的表达为文化艺术带来了一种深刻的发展暗喻与启示。
一、 视觉文化呈现的表象化图谱分析
(一)文化表象
已渐成鼎盛之势的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电影产业化、集群化、商业化等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时空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而作为电影强势文化宣介的必要手段与重要途径之一,电影首映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大片不可或缺的“院線第一标配”。然而,与电影主体的艺术化表达有着显然不同的是,电影首映式充其量只能营造出有限的现实拟态的文化表象,并且,即便是这种现实拟态的文化表象,亦可能沦为一种精心策划的娱乐形式。这种娱乐形式显然与居伊·德波对于电影主体所寄寓的文化社会表达有着无法相提并论的天壤之别。而且,这种基于文化传达表象上的关系与视觉文化呈现本质之间所产生的只能是一种较弱的关联。诚然,文化表象既是视觉文化的主轴又是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的主轴,同时,更是以拟态呈现狂欢表象的主轴。文化表象亦是切近电影这一主体与核心的主轴。近年来,电影首映式在这种文化表象下呈现为一种过度娱乐状态下的拟态狂欢。
(二)美学表象
文化表象化的浮燥与过度娱乐化的肤浅,显然形成了一种对于文化表象的另类解构。因此,其无力形成对于电影美学的深邃表达与形而上的引领,而只能流为一种形而下的表象化的过场式的刻意喧嚣。由此可见,时下的电影首映式并不具备能够与电影主体相对位的美学特质,亦不具备能够与电影主体相对位的美学范式。同时,更不具备与电影主体相对位的美学素质,因此,电影首映式反而成为了一种为了拟态而拟态,为了狂欢而狂欢的过度造作式的嘈杂嘻哈的喧嚣。这种嘈杂嘻哈式的喧嚣不仅无补于电影主体的恰如其分的宣介,亦无补于电影主体的美学内涵。因此,电影美学思想的形而上的高尚,反而极有可能被这种形而下的嘈杂嘻哈的喧嚣消解于无形。参与电影首映式的电影明星们或多或少地对这种嘈杂嘻哈的喧嚣表达,感到过一种莫名的尴尬。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这种电影首映式的表达极度缺乏美学核心的支撑与完美表达,因而,形成了一种极妍尽美状态与形式下拟态的基于美学审美表象的视觉文化狂欢式一过性呈现。
(三)社会学表象
从表象而言,电影首映式作为一种视觉文化表现,其在文化表象与美学表象而外更是一种社会学表象的现象化表达。这种社会表象的现象化表达形成了一种极情尽绪状态下拟态的基于社会学表象的视觉文化狂欢式呈现,并且,亦形成了一种拟态范式下形诸于所谓视觉文化的浅表性的泛娱乐呈现。而这种浅表性的泛娱乐呈现,显然只能构成一种文化与交流社会学的表演式与等而下之的表达。而我们若从多重表象的视角,针对视觉文化表达加以深入剖析,由文化、美学、社会等层层递进、层层切近、层层深入的表象化图谱分析,则不难发现,文化艺术的本质有着无限接近形而上抽象象征的视觉表示。这种表示与大众心理和从众行为意识有着相悖的对于电影主体的一种过度娱乐化的解构以及社会化电影主体的一种过度娱乐化的疏离解构。可见,电影首映式的这种基于视觉文化内涵的表象化图谱的建构,虽然旨在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却同时对电影主体本身及其艺术表达形成了消解。而基于社会学表象的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的强势崛起,非但未从现实中实现了消费文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崛起,反而成为了福柯意义下的社会学中的疯癫与文明的一种强烈对比下的反噬,从而由视觉文化而向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作出了一种被动屈从、被动示弱、被动妥协。[1]
二、 视觉文化价值的抽象化图谱分析
(一)大众传播学价值抽象化象征性
电影首映式作为一种貌似强势的文化宣介,其与强势视觉文化美学、社会、文化三重内涵的强势指涉及其所创造的表象化图谱已经在文化、美学、社会等三个方面建构起了一种抽象化的后现代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影响表达。这种消费文化影响表达,首先必然表现在大众传播表征中的电影主体真实与传播文化虚拟的分立时空之中。电影主体的时空限制与传播文化虚拟的时空无限,显然存在着不对位的尴尬。进而从抽象化的视角而言,诸多电影首映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以其拟态之势而行媒介娱乐狂欢之实,以其大众传播之势而行商业资本炒作之实,以其价值抽象化象征性表达之势而行后现代消费文化引领之实。因此,形成了一种旨在实现传播学价值的娱乐符号表达,这种娱乐符号表达有着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的现代性。在其过度传播的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中,类符号化与泛符号的抽象化象征表达过程中,却反而造成了文化角色、文化产品、文化现象等的由相对过剩而绝对过剩的大众传播学价值失范的表达。
(二)社会学价值抽象化象征性
不妨将电影首映式这一泛娱乐事物,置诸社会学价值抽象化象征研究视阈,对其中的社会学主体性的社会学价值加以衡量。作为一种拟态而言,其对于电影情状的模仿,显然仅存于拟态阶段,因此实际上这种拟态狂欢对于电影本体而言,除了呐喊式的用力过猛的宣介表象而外,其对于电影本体的整体影响较小,且无关电影本体的成败。而一旦电影的票房与口碑出现问题,这种拟态过程亦必然会戛然而止并随之销声匿迹。同样,由这种抽象化结果反观电影首映式,亦同样能够看到,其作为针对电影娱介、宣介、推介的表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形而下的形式化,其与电影主体的形而上的仪式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我们一旦以抽象化的研究,由电影首映式中抽离出其娱乐化表象实质,则其所仅存的社会学价值核心的份量可能甚至会少到令电影这一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十分地尴尬。过度消费的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类社会符号化与泛社会符号的抽象化象征表达过程,显然存在着文化序列、文化次第、文化融合等文化消费相关的愈加严重的内核问题,这些问题集中构成了一种由相对失序而绝对失序的社会学价值失范性的表达。
(三)文化价值抽象化象征性
由大众传播价值而社会学价值的不断倒推,使得文化价值抽象与消费文化审美亦渐渐变成清晰起来,以其过度具象化与表象化,其本质即为其所建构起来的一种电影流于浅表性小众化表达的符码。这种电影的泛视觉文化的抽象化表达透过视觉文化的压榨,而将文化逼向了一种近乎无厘头的自娱自乐极限,使得文化的本质已经出现了可怖的异变、异化、异象。这种文化本质的抽象化异常小而言之,已经一把撕扯下了其伪文化的外衣;大而言之,其潜移默化的“时尚标榜”或可影响一代电影业者。一旦任由这种沉迷于浅表、尴尬拟态狂欢的示范充当大众希冀的文化向度,则距离文化的没落与浅薄也就不远了。过度消费的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中,类文化符号化、泛文化符号、伪文化符号的接踵而至的抽象化象征表达过程中,显然形成了一种文化层次渗透、文化层次浸染、文化层次消解等的文化消费相关的愈加严重的去文化倾向。这种去文化倾向的由相对解构而绝对解构的价值消解,亦将由类文化而泛文化,由泛文化而伪文化的不断形成着进阶消解的表达,由此可见,这种态势已经俨然形成了一种视觉文化向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的主动让位、主动更替、主动嬗变。
三、 视觉文化解构的意象化图谱分析
(一)后现代消费时代文化内涵
后现代消费时代的视觉文化价值的抽象化象征性分析,由传播而社会,由社会而文化地将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审美进行了向社会文化生活化审美的切近表达。从文化世代的分析可见,这种表达所产生的抽象化象征性图谱已经为进一步解构消费文化,作出了形而上的铺垫。其实所谓的后现代性,恰恰即是要在这种现代性的基础之上,由现实代性视域出发,针对现代性与电影等艺术本体,施以自我批评、自我批判、自我批驳,从而由一种反向的探析中实现后现代性的自我完善、自我升变、自我超越。然而,电影首映式等拟态狂欢作为一种过度直白式的纯粹后现代消费时代的叙事表达,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失范、失序、失衡的过度消费文化的视觉文化表达,并且已经彻底出离于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所規范的、基于费瑟斯通理论标准的文化域限审美尺度,文化架构核心规训,文化现象内涵诠释,甚而至于以一种类似于伪文化的意味而风行天下。这种表达显然悖反了艺术主体感性至上的感性基础上的后现代性,因此,形成了一种拟态狂欢的赋神化与符号化双重异位性的悖论式的视觉文化强加。[2]
(二)后现代消费时代思想内涵
从后现代消费时代思想内涵而言,电影首映式作为一种消费文化拟态狂欢的文化行为,以其文化非理性狂欢与文化非理性拟态形成了一种以拟态狂欢的娱乐化能指与文化宣介弱相关所指所建构的基于视觉文化的弱连接。这种思想内涵显然已经解构了费瑟斯通所谓的后现代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特征。而实际上,这种弱连接已深陷于文化传达表象上的弱关系与视觉文化呈现本质下的弱关联等的无法自拔。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拟态狂欢的自娱娱人性与自娱娱他性等均已经在传播视域、文化视域、消费视域下被后现代消费时代的愈见理性的消费文化所消解。而形诸于电影首映式的这种商业与伪文化合流的宣介,反而不如虚拟时空之中的碎片化宣介更见其显著效果。原子式的信息传递、中子式的信息流播、核子式的信息汇聚与扩散等,更易形成链式宣介效应,且更易于形成对于潜在观影用户的引力中心,而首映式的一过性非理性拟态狂欢,则因其思想内涵的显失,而仅仅成为一种越来越流于形式化的仪式性表达。[3]
(三)后现代消费时代社会内涵
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的双重显失已经对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视域内的电影首映式形成了一种不可重构式的解构与消解。而随着科技、社会、文化三者等在社会化网络无极化发展的不可阻挡之势下的不断可持续的深度融合,电影宣介对于电影首映式这种一过性的拟态狂欢的依赖性已经等而下之。并且在电影首映式中,电影作为一种主体性的社会内涵反而在星光熠熠之下正在不断被这种拟态狂欢的社会一步步消解。这种消解表达了一种艺术主体感性与理性深度融合基础上的后现代性的反噬。由此可见,去内涵化的视觉文化表象化与具象化表达所承载的,显然是一种过度商业化浅表外衣近乎透明化包裹的一种文化悖论式表达。透过这种文化悖论式表达,从而形成了一种实质精神、实质意象、实质灵性等的多重背离与多重指涉,从而透过这种过度失涵化的视觉文化表达,而以一种愈加小众的表现而不断地深化着电影脱离大众化、脱离娱人化、脱离思想化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隐忧,这种隐忧显然已经形成一种视觉文化向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文化的主动顺从、主动曲解、主动逢迎。[4]
结语
拟态狂欢的本质恰恰是一种后现代消费时代文化主导下的主体历练与客体体验。后现代消费时代已经俨然成为主角的消费文化,其在中国电影首映的视觉文化表现过程之中,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种类符号化或泛符号化的所谓的文化过剩表达、文化失序表达、文化分层消解倾向等,并且由此更凸显出诸多死结般的视觉文化引申问题。因此,这种后现代消费时代电影首映式的实质就是一种拟态范式下的伪视觉文化奇观的狂欢呈现。
参考文献:
[1]傅平,罗熙.西方新闻摄影中死亡主题的视觉文化分析——以近十几年部分荷赛世界新闻摄影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图片 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5(00):64-82.
[2]冯涛.消费社会语境下视觉文化的体验与超越分析[J].艺术科技,2014,27(12):180.
[3]刘婕.极限境遇下的凝视——从视觉文化理论角度分析电影《风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77-178.
[4]王庆军.拟态狂欢:消费时代电视体育传播的范式[J].体育学刊,2011,18(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