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研究

    伍国荣 伍建国

    摘要:研究了在母牛发情期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显著提高母牛受胎率。

    关键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牛;受胎率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19-02

    据调查,广西柳城县的多个牛人工授精品改点的受胎率较低,黄牛为40%~50%,水牛为30%~40%,受胎率有待提高。本试验利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功能,在母牛发情期用药,然后进行输精,观察其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柳城县牛人工授精率的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试验用牛来源于广西柳城县的凤山镇、东泉镇、洛崖乡、古砦乡、寨隆乡、马山乡、社冲乡、西安乡、沙埔乡、太平乡等10个乡镇牛人工授精点的能繁母黄牛和母水牛。

    (2)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的利木赞、尼里-拉菲冷冻精液。

    (3)广西北斗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支1 000 IU。

    1.2 试验方法

    (1)黄牛和水牛分开试验,分别记录。

    (2)对照组:在母牛自然发情后(黄牛12 h、水牛36 h)进行第一次输精,输精部位要准确,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1],间隔10 h进行第二次输精,输精后20~120 d进行妊娠检查,判断是否受胎,做好统计记录,计算出受胎率作为对照组数据;试验组:在母牛自然发情初期,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 IU/头,之后(黄牛12 h、水牛36 h)进行第一次输精,间隔10 h进行第二次输精,输精后20~120 d进行妊娠检查,判断是否受胎,做好统计记录,计算出受胎率作为试验组数据[2]。

    (3)由于母牛发情时间不一致,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进行输精操作时,采用交叉的方式进行,即第一头自然发情的母牛,按时间直接进行输精,数据记录在对照组,第二头自然发情的母牛,在发情初期首先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按时间进行输精,数据记录在试验组,第三头是对照组,第四头是试验组,......依此类推,这样交叉进行直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得100头的数据为止。

    (4)本试验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历时1年时间。每个牛人工授精点在进行输精操作和妊娠检查时,都是同一个人操作,避免操作技术差异[3]。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母牛受胎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黄牛受胎情况分别见表1、表2。由表1、表2可见,对照组黄牛平均受胎率为45.4%,试验组其中平均受胎率为57.5%。经过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

    2.2 水牛母牛受胎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数水牛据分别见表3、表4。由表3、表4可见, 试验组水牛的平均受胎率为52.9%,对照组的平均受胎率为38.2%,提高14.7%,经过t检验分析,P<0.01,差异极显著。说明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无论黄牛还是水牛,受胎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3 小结与讨论

    (1)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受胎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2)在正常情况下,自然发情的母牛在发情后10~30 h(黄牛)或36~72 h(水牛)排卵;但是不是所有的母牛都集中在这一时间段排卵,有的提前排卵,有的延迟排卵,特别是水牛延迟更长的时间排卵,这是使受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有的母牛只有发情表现,而不排卵、排卵障碍、卵子不成熟,也是使受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的作用,注射到发情母牛体内后,增强了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协同作用,从而缩短排卵时间,使排卵时间较集中,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卵,消除障碍,提高精子的活力,促进受精作用;有时还能起到超排作用,所以能够显著提高受胎率[4]。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市场有销售,价格为2.0~3.0元/支(1 000 IU/支),是一种较经济实用的药物。如果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每一头牛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支,每头牛增加2.0~3.0元的成本,对于受胎率水平较低(黄牛40%~50%,水牛30%~40%)的牛来说,能够提高受胎率12~15个百分点是一个质的飞跃;减少了冻精的使用量,此外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发后减少了人工授精工作者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牛人工授精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 师,宾娟容,张玉西,等.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7(4):23-24.

    [2] 董 伟.家畜繁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 许典新.牛人工授精技术[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4] 吴 师,宾娟容,张玉西,等.广西本水牛发情特点及适时输精[J].广西畜牧兽医,2007(3):112-114.

    摘要:研究了在母牛发情期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显著提高母牛受胎率。

    关键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牛;受胎率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19-02

    据调查,广西柳城县的多个牛人工授精品改点的受胎率较低,黄牛为40%~50%,水牛为30%~40%,受胎率有待提高。本试验利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功能,在母牛发情期用药,然后进行输精,观察其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柳城县牛人工授精率的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试验用牛来源于广西柳城县的凤山镇、东泉镇、洛崖乡、古砦乡、寨隆乡、马山乡、社冲乡、西安乡、沙埔乡、太平乡等10个乡镇牛人工授精点的能繁母黄牛和母水牛。

    (2)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的利木赞、尼里-拉菲冷冻精液。

    (3)广西北斗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支1 000 IU。

    1.2 试验方法

    (1)黄牛和水牛分开试验,分别记录。

    (2)对照组:在母牛自然发情后(黄牛12 h、水牛36 h)进行第一次输精,输精部位要准确,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1],间隔10 h进行第二次输精,输精后20~120 d进行妊娠检查,判断是否受胎,做好统计记录,计算出受胎率作为对照组数据;试验组:在母牛自然发情初期,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 IU/头,之后(黄牛12 h、水牛36 h)进行第一次输精,间隔10 h进行第二次输精,输精后20~120 d进行妊娠检查,判断是否受胎,做好统计记录,计算出受胎率作为试验组数据[2]。

    (3)由于母牛发情时间不一致,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进行输精操作时,采用交叉的方式进行,即第一头自然发情的母牛,按时间直接进行输精,数据记录在对照组,第二头自然发情的母牛,在发情初期首先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按时间进行输精,数据记录在试验组,第三头是对照组,第四头是试验组,......依此类推,这样交叉进行直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得100头的数据为止。

    (4)本试验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历时1年时间。每个牛人工授精点在进行输精操作和妊娠检查时,都是同一个人操作,避免操作技术差异[3]。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母牛受胎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黄牛受胎情况分别见表1、表2。由表1、表2可见,对照组黄牛平均受胎率为45.4%,试验组其中平均受胎率为57.5%。经过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

    2.2 水牛母牛受胎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数水牛据分别见表3、表4。由表3、表4可见, 试验组水牛的平均受胎率为52.9%,对照组的平均受胎率为38.2%,提高14.7%,经过t检验分析,P<0.01,差异极显著。说明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无论黄牛还是水牛,受胎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3 小结与讨论

    (1)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受胎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2)在正常情况下,自然发情的母牛在发情后10~30 h(黄牛)或36~72 h(水牛)排卵;但是不是所有的母牛都集中在这一时间段排卵,有的提前排卵,有的延迟排卵,特别是水牛延迟更长的时间排卵,这是使受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有的母牛只有发情表现,而不排卵、排卵障碍、卵子不成熟,也是使受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的作用,注射到发情母牛体内后,增强了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协同作用,从而缩短排卵时间,使排卵时间较集中,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卵,消除障碍,提高精子的活力,促进受精作用;有时还能起到超排作用,所以能够显著提高受胎率[4]。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市场有销售,价格为2.0~3.0元/支(1 000 IU/支),是一种较经济实用的药物。如果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每一头牛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支,每头牛增加2.0~3.0元的成本,对于受胎率水平较低(黄牛40%~50%,水牛30%~40%)的牛来说,能够提高受胎率12~15个百分点是一个质的飞跃;减少了冻精的使用量,此外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发后减少了人工授精工作者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牛人工授精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 师,宾娟容,张玉西,等.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7(4):23-24.

    [2] 董 伟.家畜繁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 许典新.牛人工授精技术[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4] 吴 师,宾娟容,张玉西,等.广西本水牛发情特点及适时输精[J].广西畜牧兽医,2007(3):112-114.

    摘要:研究了在母牛发情期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显著提高母牛受胎率。

    关键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牛;受胎率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19-02

    据调查,广西柳城县的多个牛人工授精品改点的受胎率较低,黄牛为40%~50%,水牛为30%~40%,受胎率有待提高。本试验利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功能,在母牛发情期用药,然后进行输精,观察其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柳城县牛人工授精率的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试验用牛来源于广西柳城县的凤山镇、东泉镇、洛崖乡、古砦乡、寨隆乡、马山乡、社冲乡、西安乡、沙埔乡、太平乡等10个乡镇牛人工授精点的能繁母黄牛和母水牛。

    (2)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的利木赞、尼里-拉菲冷冻精液。

    (3)广西北斗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支1 000 IU。

    1.2 试验方法

    (1)黄牛和水牛分开试验,分别记录。

    (2)对照组:在母牛自然发情后(黄牛12 h、水牛36 h)进行第一次输精,输精部位要准确,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1],间隔10 h进行第二次输精,输精后20~120 d进行妊娠检查,判断是否受胎,做好统计记录,计算出受胎率作为对照组数据;试验组:在母牛自然发情初期,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 IU/头,之后(黄牛12 h、水牛36 h)进行第一次输精,间隔10 h进行第二次输精,输精后20~120 d进行妊娠检查,判断是否受胎,做好统计记录,计算出受胎率作为试验组数据[2]。

    (3)由于母牛发情时间不一致,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进行输精操作时,采用交叉的方式进行,即第一头自然发情的母牛,按时间直接进行输精,数据记录在对照组,第二头自然发情的母牛,在发情初期首先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按时间进行输精,数据记录在试验组,第三头是对照组,第四头是试验组,......依此类推,这样交叉进行直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得100头的数据为止。

    (4)本试验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历时1年时间。每个牛人工授精点在进行输精操作和妊娠检查时,都是同一个人操作,避免操作技术差异[3]。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牛母牛受胎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黄牛受胎情况分别见表1、表2。由表1、表2可见,对照组黄牛平均受胎率为45.4%,试验组其中平均受胎率为57.5%。经过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

    2.2 水牛母牛受胎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数水牛据分别见表3、表4。由表3、表4可见, 试验组水牛的平均受胎率为52.9%,对照组的平均受胎率为38.2%,提高14.7%,经过t检验分析,P<0.01,差异极显著。说明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无论黄牛还是水牛,受胎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3 小结与讨论

    (1)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受胎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2)在正常情况下,自然发情的母牛在发情后10~30 h(黄牛)或36~72 h(水牛)排卵;但是不是所有的母牛都集中在这一时间段排卵,有的提前排卵,有的延迟排卵,特别是水牛延迟更长的时间排卵,这是使受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有的母牛只有发情表现,而不排卵、排卵障碍、卵子不成熟,也是使受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的作用,注射到发情母牛体内后,增强了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协同作用,从而缩短排卵时间,使排卵时间较集中,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卵,消除障碍,提高精子的活力,促进受精作用;有时还能起到超排作用,所以能够显著提高受胎率[4]。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市场有销售,价格为2.0~3.0元/支(1 000 IU/支),是一种较经济实用的药物。如果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每一头牛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支,每头牛增加2.0~3.0元的成本,对于受胎率水平较低(黄牛40%~50%,水牛30%~40%)的牛来说,能够提高受胎率12~15个百分点是一个质的飞跃;减少了冻精的使用量,此外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发后减少了人工授精工作者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牛人工授精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 师,宾娟容,张玉西,等.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7(4):23-24.

    [2] 董 伟.家畜繁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 许典新.牛人工授精技术[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4] 吴 师,宾娟容,张玉西,等.广西本水牛发情特点及适时输精[J].广西畜牧兽医,2007(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