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式教学在《民族宗教》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GXGZJG2017B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武耀,广西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08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①。目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同心同德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华各族儿女更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一致、凝聚起磅礴的力量,为实现我们党的两个百年目标团结奋斗。大学生是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目前高校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校《民族宗教》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功能,发挥它的显著优势,需要我们重点抓好“四个着手”。一、从教学设计着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學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终点,将课程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进行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标,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载体和教学反思等。
(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民族宗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民族与宗教工作的现状。知晓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共同心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掌握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法规,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增强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同时清楚地意识到: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②,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不断巩固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坚持内容为王,用内容折服学生。内容有魅力,课堂教学才有吸引力,教学科学化才有内容保证。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基本理论的真信、真学、真懂和真用上下功夫,用理论增强教学内容的魅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困惑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规划。根据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找准和设计好它们各自在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面的侧重点。以培养一代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最终目的,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教学内容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把价值观培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找准教学内容知识性和价值性的融合点,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有意义”“有意思”,让学生在爱听、好听中去接受知识和价值观。
(三)优化载体设计
为提高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根据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科学选择人物故事、国家荣誉获得者和民歌等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载体。一是选用民族团结反抗外敌入侵和交流交融的历史经典故事。借力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文音像视频,再现历史上中华各族儿女团结交流交融的经典故事,如藏族群众江孜抗英入侵、彝海结盟和回民支队抗日等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评判和推理,得出结论和启示,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性和隐性培育的合力。二是选用历史名人、领袖人物和时代楷模等。抗日英雄马本斋、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热地、草原母亲都贵玛、人民英雄艾热提·马木提、人民楷模高德荣和半世纪放牧巡边的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他们都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好的代表。见贤思齐,《民族宗教》可以用他们做载体,感召学生和感染学生。三是经典影片和民歌。以经典影片和民歌作为载体,给学生介绍推荐经典影片和民歌,挖掘歌曲里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元素,推动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如《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和《阿诗玛》等民族经典影片,《翻身的农奴把歌唱》《爱我中华》《茉莉花》和《蝴蝶泉边》等经典民歌。
二、从课堂教学着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堂教学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民族宗教》要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标准和需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固有优势,必须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
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搞好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我校《民族宗教》教师队伍总体不错,但与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反映在个别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改革动力不足,力度不够,存在教学方法老旧,教学模式老套的情形,无法将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要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教育引导教师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觉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引导教师有甘当学生的精神和勇气。敢于向学生学习,善于向名师学习,努力向教学实践学习,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永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教学探索者、开拓者和奋进者。三是关心关爱教师,从待遇、政策和制度等方面从优落实教师待遇,为教师专心、静心和安心搞好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教学生态环境。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价值性和亲和力。坚持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接轨,积极探索、尝试和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努力把课程打造成新颖、独具特色、倍受学生钟爱的“金课”。课堂教学始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不断提高学生民族理论知识、政治觉悟和综合能力,实现教书育人。三、从实践教学着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民族宗教》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研、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录制视频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接触社会、熟悉国情,增长本领和服务社会,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实践教学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一是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台,还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不仅构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情境,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非常契合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有成效的途径。二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③”,坚持正能量是总体要求,用好才是真本事。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势,大力宣传实践教学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三是利用好实践教学环节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机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到实践教学的动员、布置、作品展示和点评总结全过程。四是实践教学中发挥党建工作优势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实踐教学检验、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实现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双赢。四、从课程考核着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考核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拟定考试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评分标准等。为实现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目标,《民族宗教》课要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发挥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打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往大学生的最后一公里,给学生内心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一是创新考核理念。实现考核内容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考核主体以学生、学生共同合作参与为重;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为主。二是统筹好平时作业。课程考核主要由平时作业、实践教学和期末考试挥相应的比重组成。平时作业的布置安排,从主题的选择到作业的点评,要规划合理且到位,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内容。可以提前安排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进行民族宗教方面的调研,让他们根据调研撰写调研论文或调查报告,作为平时作业提交,然后择优进行分享点评。三是规划好实践教学。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规划好实践教学。如2019年下半年开设课程,就可以规划安排庆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拍摄“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快闪微电影或微视频,或组织大学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活动等。四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期末考试内容。期末考试试题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来拟定和选择,使期末考试成为助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N].人民日报,2019-09-27(01).
②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9-09-28(01).
③王鹏志.因势而谋 方能赢得先机[EB/OL].http://m.people.cn/n4/2019/1126/c3351-13 438975.html.
参考文献:
[1]中共国家民委党组.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光辉的历程 深刻的启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N].人民日报,2019-09-26(13).
[2]李介.新华网评: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EB/OL].新华网,(2019-03-19).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19-03/19/c_1124254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