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之争,殊途同归
蔡思捷
2015年4月14日,河南一位女教师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上“刷屏”,而近日的开学典礼上,重庆一位教师“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的反问,也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其实,出走之争,殊途同归。只要心中保留着对自由的向往,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当今世界,世俗与功利的泥沼牵绊了太多人的脚步。人们穿梭在钢筋水泥建造的城市里,过着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生活,精神生活相对贫乏,自由对他们来讲尤显奢侈。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走红并非偶然,它道出了人们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谁不想躬耕于田野时,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谁不想策马奔腾于沙漠时,领略“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谁不想倚栏而立时,感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淡然?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高追求,古今中外,很多人为了追求自由,穷其一生。曼德拉、马克思、马丁·路德·金……他们的名字之所以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奋斗。
自由虽为人们所向往,但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拥有自由,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几千年来,极大部分中国人与外部世界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他们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起居有定,耕作有时。由于对自然界的了解不够深入,他们往往认为自然界的灾害是鬼神在惩罚他们,于是每年都要向上天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灾害来了,他们会举行更加隆重的祭祀。这种封闭和无知阻挡着人们前进的脚步,很少有人愿意离开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的禁锢更是阻挡着人们去追寻那些“无用”的自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一部分人会有闲暇时间去思考“自由”这一命题。他们对自由的看法不尽相同,追求自由的方式也互不相同。但令我惊讶的是,随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观点的流行,它逐渐成为了一些人逃避现实的借口。学业压力大,便退学,去看世界;工作繁忙,便辞职,去看世界。但这种逃避只是一时的,人走得再远,旅途再漫长,还是要回到现实的怀抱。走得越远,那份思归之情反而会越来越浓烈。“看世界”的心情可以理解,看世界的方式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出走之争,殊途同归。只愿心中保留对自由的向往!
[作者通联: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