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档案期刊集萃

    谢建波

    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

    周穗军在2016年《中国档案》第3期撰文,指出交通建设项目是构建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石。随着交通建设项目日益大型化、复杂化,其管理也朝着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作为唯一能重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项目档案,在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维修养护、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等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省交通行业在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上做出了有益尝试,取得来良好的实践效果。其管理模式为:一是依法管档,完善制度。为进一步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广东省交通厅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制定及完善了《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编制办法》等文件,要求各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二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成立省、市交通部门及所属单位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心。三是加强培训,提升意识。对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建设项目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四是宏观规划,标准管理。他们将档案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具体化,构建了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其工作流程为:依据项目档案管理的“同步性”,制定了《交通建设项目档案标准管理流程》,以项目为单位建档管理,以“事前介入、中间检查、最后验收”为原则将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划分为建设初期、施工过程、交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只要五个阶段严格把关,段段落实,就能搞好交通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索实践

    宫传超在2016年《中国档案》第4期撰文,指出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城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城区档案工作全覆盖,提升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大连市西岗区率现谋划,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打造了辽宁省第一家省一级城市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社区,并荣获”全市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其做法为:一是提高认识,增强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使命;二是树立典型,打造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样板;三是齐抓共管,形成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合力;四是规范管理,夯实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基础;五是开发利用,发挥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功效;六是打造特色,丰富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内涵。通过他们的努力,2014年年底,西岗区45个社区档案工作已全部达标。由于工作出色,2015年6月8日,在西岗区召开了大连市社区档案工作总结会,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与做法,提出了大连市今后社区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其一,信息化是方向;其二,标准化是重点;其三,专业化是关键;其四,制度化是保证;其五,一体化是根本。

    新形势下档案鉴定理论创新研究

    曹文译在2016年《档案学通讯》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条件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典的档案鉴定理论(如詹金逊和谢伦伯格的鉴定理论)面临新的困境:一是新技术浪潮的冲击。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特点是文件产生快,数量多,给鉴定带来很大麻烦。二是档案形成多元化的压力。在现今的体制之外,越来越多的“体制外档案”以及新型档案正在形成。面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提出两个新的档案鉴定理论。第一个从“选择模式”到“删除模式”。传统模式的档案鉴定工作,就是从数量庞大的文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部分作为档案长期保存。所以叫“选择模式”。这种“选择模式”不适应档案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删除模式”来应对。所谓“删除模式”就是只有在档案文件的保存会妨碍他人权利时,才会进行销毁,剩余部分不再挑选,直接保存。第二个从“代表模式”到“参与模式”。对普通公民来说,利用的档案是由鉴定工作者“代表”人民进行选择而留下的文件。作者将此称为“代表模式”。作者认为档案鉴定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所以还要创建一个公众参与到档案鉴定工作中去的“参与模式”。德国学者布姆斯曾经指出:“档案价值不应该取决于詹金逊所说的行政官员,也不应该取决于谢伦伯格所说的历史学家,而是取决于人民大众。”在今天,依托于网络技术,这一模式正在成为可能。在我国现阶段“代表模式”依然属于主流鉴定模式,但“参与模式”对分散于体制之外的网络资源和其他民间档案的鉴定,也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力量。

    新时期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李财富、张骁勇在2016年《档案学研究》第1期撰文,指出历史档案在新时期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有四点现实意义:一是政治意义——历史档案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上大有可为。首先,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发展利益上大有可为;其次,历史档案在维护国家记忆,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上大有可为。二是经济意义——历史档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首先,历史档案,尤其是一些科技档案,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参考;其次,历史档案是地方旅游经济的支撑性信息资源,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文化意义——历史档案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一,各级档案馆通过对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直接发挥档案的文化休闲、公共消遣功能;其二,历史档案可以为各种文化创新和文艺创作提供从足的“养料”,作为各种文化创作的“母资源”而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学术意义——历史档案可以为多方面的学术研究服务。其一,历史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其二,历史档案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服务。接着,作者指出新时期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视传统的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方式;一种是发展新兴的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方式。最后,作者提出新时期历史档案开发利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三点:一要树立主动服务思维和创新思维;二要树立合作意识;三要重视对历史档案原件的保护。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技术需求研究

    方昀、杨安荣、宗琳在2016年《档案学研究》第1期撰文,认为电子文件长久保存问题依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开展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需求分析是尝试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条件。但纵观国内外相关部门在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方面的研究,均未提出完整、权威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技术需求,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远远大于取得的成果,这和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的五大技术挑战有关:一是数量规模大;二是类型复杂化;三是格式多样化;四是生命周期短;五是技术变化快。经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项目的分析,充分考虑电子文件自身的特性,作者从技术路线、文件格式、储存载体、元数据管理和软件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技术需求。这些就是需求和相关技术策略已经在国家电子档案接收和长期保存系统试点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对实现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公共危机中档案价值的实现

    ——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韩亚洲在2016年《档案与建设》第1期撰文,认为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当发生危机时,我们需要档案作为决策和救援的信息支撑。并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阐明了公共危机中档案由隐性价值发展到显性价值,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为了配合有关部门快速开展救援、评损、理赔等工作,天津泰达档案馆总计提供调阅46个项目档案共404卷,拍摄建筑图纸5295张等权威依据。作者认为,档案部门可以抓住公共危机这个契机,使档案部门由边缘化部门走向核心部门。由此,应形成以下共识:第一,档案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建设,注重收集的多样化、多元化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做到养兵千年,用兵一时。危机关头,档案用得着、调得出、查得准。第二,以危机意识管理档案。档案部门应制定档案利用应急预案,平时就有危机意识,有的放矢,以备不时之需。第三,积极参与公共危机的处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研究

    宋巍巍在2015年《北京档案》第12期撰文,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的三大问题:一是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内容为:①电子文件鉴定的功能发生转变;②电子文件鉴定的方法发生转变;③电子文件鉴定过程中需要对文件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二是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内容包括:① “绿色鉴定”的概念。何谓“绿色鉴定”,即在开放的数据存储和利用的环境下,通过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由计算机系统对社会中的多元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估文件的价值、隐私、安全等级、处置风险等因素的过程。其内涵是:为何鉴定?谁来鉴定?为谁鉴定?鉴定什么?如何鉴定?②“绿色鉴定”的维度。内容有三:价值维度;功能维度;方法维度。三是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鉴定策略与关键问题。主要包括:①电子文件鉴定策略。策略有五:选取鉴定方法;识别鉴定维度;构建鉴定指标体系;设计鉴定流程;开发鉴定工具。②电子文件鉴定的关键问题。问题有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文件鉴定系统;制定规范的电子文件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