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LIC的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严秋玲 杨建飞
【摘要】LIC教学模式是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诠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批判阅读(Critical reading)的简称,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究LIC教学模式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使用,发现合理有效地的利用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LIC教学模式;思维品质;读写教学
【作者简介】严秋玲,杨建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新高考背景下的故事续写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分析、整理、推理、预测,最后进行创作。因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LIC教学模式完美契合新的写作模式。
一、LIC教学模式与读写教学
LIC教学模式是由Crawley & Mountain提出来的三个阅读层面:字面阅读、诠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吴昭和,2017)。新高考背景下的读后写作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分析、综合、推理? 和预测。英语课程改革也更加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王蔷,2016)。
二、LIC教学模式对读写教学的启发
读后写作是批判阅读的整体回归。通过给出相关线索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故事,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也是批判性思维完成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以My Story with the Frog这篇读写材料为载体,运用LIC教学模式进行读写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1.搭建阶梯图,抓住故事主线。在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逻辑,准确把握文本主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找到重要的时间点:in summer;in August;six months later,然后让学生关注不同时间点故事的发展。学生发现在不同阶段,“我”跟“frog”的关系也随之发展,从相识、相知到分离。同时,学生发现父亲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卧病不起—病情恶化—去世。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我” 的心理变化:nervous—curious—peaceful—expectant。以阶梯图呈现出来之后,学生发现两条主线相互依存,推动故事的发展,从中也隐藏着“我”的情感暗线。
2.抓住难点,深入设问。对文本难点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有据可循”。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开展“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文本”及“教师与文本”的多重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故事的第七、八段描绘了大片绚烂的花朵,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病危,作者却要描写这片花海。教师抓住这个难点,进行设问:Why did these flowers blossom while my father was dying? 有的学生认为写花在父亲病危的時候盛开是为了跟父亲去世的悲伤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有学生觉得这些绚烂的花就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通过多重对话和思维的碰撞,学生对文本故事有更深刻的思考,这些不同的想法正是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具体体现。接着教师追问:What kind of rhetorical device is used and why?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为学生的写作搭好支架。问题链是基于某种关系的问题组合或被连续使用的单个问题(王式街,2015)。在此过程中,学生推理,质疑,判断等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3.合理预测,勾勒故事发展脉络。在LIC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主线,也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意图,情感等抽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读后写作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深入阅读读写材料段首的句子,根据段首的句子,勾勒故事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
4.落实读后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完成写作任务。原文中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沉睡之后绽放的美。而学生写到“Drops of water dancing on the petals, each flower was smiling widely in the breeze, as if dad was there smiling at me.”成功地运用了原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不同场景下不同的花,对前文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模仿。其次,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对花的利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批判性阅读阶段,教师让学生思考“花”存在的意义,有学生将“花”解读为人死后重生的载体,并以青蛙的口吻向一个五岁的小孩解释了死亡的含义,非常的巧妙,具有创造性。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为目标,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帮助学生培养有逻辑的,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进而通过发散性思维合理预测,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最后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吴昭和.聚焦思维品质的高红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40):36.
[2]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
[3]王式街.英语课堂中基于提问的思维品质[J].外语届,2015(8):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