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修复后牙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张彦霞 施蕊 张风华 康静

    

    

    

    [关键词]后牙;楔状缺损;复合树脂;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

    口腔疾病的种类较多,牙体缺损是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中楔状缺损最为常见,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口腔刷牙方法不正确等有关[1-2],一旦发生楔形缺损,不及时进行修复治疗,楔状缺损会从牙釉质深入到牙本质,引起牙本质过敏症,并且进一步加重可直达牙髓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病,如缺损病变严重还可出现牙冠折断。楔状缺损洞型固位力差,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后牙楔形缺损,在进行充填治疗时,由于口腔可操作区域有限操作较困难,需要口腔医师有高质量的操作技术,同时填充材料也需要有良好的粘接性,以达到治疗后恢复牙齿咀嚼的能力。目前,临床上治疗楔状缺损的方法中桩核修复越来越多[3-5],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可分为纤维桩、金属桩核及氧化锆桩核等,桩核通过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增加了粘接性,增强其固位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修复楔状缺损的材料主要以复合树脂最为常用[6],而且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更多的修复方式被应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尤其是金属桩核及氧化锆桩核等桩核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口腔牙齿美学效果,生物相容性相对也有所提高。本研究对不同修复方式用于后牙楔状缺损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笔者医院诊治的90例后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拟行根管治疗及牙体修复治疗;②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③患者合并有慢性牙髓炎或者慢性根尖周炎;④楔状缺损龈端达龈上0.5mm,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部位均已达髓腔;⑤患牙无松动。排除标准:①缺损牙体既往有齿内填充治疗史;②患牙及周边牙齿存在畸形;③合并有牙感觉过敏;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哺乳及妊娠期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1~59岁,平均为(34.88±3.56)岁,共34颗牙,病变位于第一磨牙14颗、第二磨牙12例、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时4例;B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60岁,平均为(34.14±4.06)岁,共35颗牙,病变位于第一磨牙12例、第二磨牙13例、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时5例;C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8~60岁,平均为(34.57±4.13)岁,共37颗牙,病变位于第一磨牙12例、第二磨牙11例、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时7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牙数、病变牙齿所在位置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课题报审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1.2 方法: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口腔局部牙位的X线检查,现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给予完善的根管治疗,尽可能保留健康牙体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去净牙体腐质,要求洞缘无基釉。A组患者给予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去除根管治疗填充的原充填物及根充物,对备洞和楔状缺损位置进行消毒、吹干,后备洞内壁涂布自酸蚀粘接剂,采用3M流动树脂将根管口进行封闭,Z350纳米复合树脂对备洞和楔状缺损部位充填后进行塑形、调牙合、抛光;B组患者给予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治疗,C组患者给予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治疗,初步治疗方法同A组,P钻桩道预备,牙体预备,然后用硅橡胶取模;再过1周后B组用3M粘固剂粘接相应的金属桩核,C组用3M粘固剂粘接相应的氧化锆桩核,1个月后患者如无不适感,B组戴金属烤瓷冠,C组戴氧化锆烤冠修复。

    1.3 观察指标:①对患者修复后1年的患牙咀嚼功能满意度、颜色匹配满意度及牙龈边缘着色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判断,最为不满意0分,最为满意10分;②对患者修复后1年的患牙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进行评价,由口腔治疗医师进行检测及评估;③对患者修复后1年内患牙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有无发生填充体缺损或脱落、桩核折断、核冠损坏、填充体变色、继发龋及牙龈炎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修复后1年进行疗效评价。成功:无咬合不适、无牙体及充填体脱落,充填部位和牙体结合处无继发龋,烤瓷冠无崩瓷及脱落,牙龈无红肿,牙龈无着色,患牙与邻牙之间的间隙无食物嵌塞,冠边缘密合,X线片示无根折;失败:有咬合不適、有牙体及充填体脱落,充填部位和牙体结合处有继发龋,烤瓷冠有崩瓷及脱落,牙龈有红肿,牙龈有着色,患牙与邻牙之间的间隙有食物嵌塞,冠边缘不密合,X线片示有根折,符合其中一项即为失败。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及精确概率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比较:三组患者对修复后咀嚼功能满意度、颜色匹配满意度、牙龈边缘着色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4,P<0.001),其中B组和C组均高于A组(t=2.537、t=4.588,P=0.013、P<0.001),C组高于B组(t=2.031,P=0.041),见表1。

    2.2 三组患者修复后患牙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及牙周附着水平比较:修复后,三组患者患牙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及牙周附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8,P=0.856),见表2。

    2.3 三组患者患牙修复后并发症比较:三组患者患牙修复后继发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其中A组高于B组和C组(P =0.046、0.039),填充体缺损或脱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7),桩核折断或核冠损坏发生率B组高于C组(P =0.039),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其中B组高于C组(P=0.026),见表3。

    2.4 三组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比较:A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64.71%(22/34),B组为74.29%(26/35),C组为91.89%(34/37),三组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其中C組患牙修复成功率高于A组和B组(χ2=7.859、4.014,P=0.000、0.045)。

    3 讨论

    楔状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非龋性口腔牙齿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与刷牙姿势不正确及牙颈部咬合力疲劳等密切相关[1-2],而且与年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增加,楔状缺损的临床患病率有升高趋势[7]。楔状缺损症状轻微时多不会引起重视,随着楔状缺损的加重,缺损深入到牙本质或牙髓,可引起牙敏感、牙髓炎等,此时,大多数患者才会发现已经存在牙齿的异常而到口腔科就诊。目前,对楔状缺损主要采取修复治疗,目前治疗填充材料种类较多,修复方法也较多,对已经发生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后给予修复材料填充治疗,以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尽可能保留牙齿,但是常规进行修复填充治疗,根管治疗后牙髓已经被去除,治疗后的牙齿抗折性会降低,在咬硬物时候容易出现牙齿的崩裂。目前,楔状缺损的治疗,不仅要求恢复咀嚼功能,大多数患者还要求达到美学效果,这也给治疗带来了新的要求。

    牙齿缺损的修复填充材料种类较多,目前认为填充材料应该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流变性好,抗压能力强,而且与正常牙齿之间颜色差别较小。目前,最常用的是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材料[6],但是玻璃离子耐磨性较差,复合树脂材料虽然耐磨性和美观性均较好,但是对牙髓有一定的刺激性,而且聚合收缩的特性易造成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及充填后脱落。为了提高修复后的功能适应性,临床上普遍认为[8-10],在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应该给予桩核及冠修复治疗,以延长牙齿使用时间,同时增加修复后的牙齿抗折性。目前,在牙体缺损的临床治疗中桩核修复体材质多种多样,包括纤维桩、金属桩及氧化锆桩核等,冠有金属冠、氧化锆冠等,金属材料由于有较强的机械性,而且物理性能稳定,因此,临床上目前大部分医院仍然使用金属材质,但是金属材质较强的刚性也容易发生断裂,成为影响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11-12],同时,金属材料美观性差,也容易被口腔内唾液及酸等腐蚀。氧化锆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形态逼真,生物相容性也较好,临床报道显示[13-16],抗折性等方面效果也较好,但是相对来说,氧化锆材料价格较高,影响到临床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咀嚼功能满意度、颜色匹配满意度、牙龈边缘着色满意度方面,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治疗的患者明显优于单纯复合树脂治疗患者,这主要是由于桩核和冠修复,增加了修复后的牙齿性能,因此,更容易受到患者肯定。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复合树脂治疗的患者继发龋发生率最高,而有冠修复的两组相对继发龋发生率低,桩核折断或核冠损坏及牙龈炎的发生率方面,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低于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也主要在于金属材料容易被腐蚀,同时对牙龈刺激性大、金属材料刚性更强所影响,这也与临床相关报道结果一致[16-18]。

    综上所述,复合树脂、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后牙楔状缺损,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但是修复后美学效果及咀嚼功能氧化锆桩核+氧化锆烤冠修复优于其他两种修复方式,复合树脂修复后继发龋发生风险性相对高,牙龈炎、桩核折断或核冠损坏发生风险性则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样本量较少,而且研究随访时间有效,缺乏远中期效果资料,存在不足之处,尚需后期选择更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