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乌云陶古斯

    摘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小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对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不要),并针对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小实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11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创新和探索下发生了变革。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学好物理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实验的作用和价值,并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有些知识点较难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有些学生甚至因此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小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到这些知识点在生活中的用处,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我们大家都清楚地知道,物理这门学科要学习的知识点是枯燥乏味且抽象的。如果教师仅仅是用语言讲解某个比较生涩难懂的知识点,就会使本来就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抽象。这个时候就会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想学习这门学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呢?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将某些生涩难懂的知识点直观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小实验引入到物理教学中,在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实验将这些生涩难懂的知识点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从而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有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现在就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教师将小实验引入到物理教学中,就是说,教师在给学生讲完理论知识和实验注意事项后,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这个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会根据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

    4.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实验这部分的内容本来就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枯燥无味。当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小实验的时候,就会塑造出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还有趣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发言、提问。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为课堂教学内容搭配“小实验”

    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搭配合适的课堂教学内容,用“小实验”来演示物理学现象,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物理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应用“小实验”时要注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搭配,不盲目使用“小实验”,不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来应用“小实验”。以九年级物理“扩散现象”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两颗等量的高锰酸钾导入教学内容,用高锰酸钾在不同温度水中表现出的不同速度扩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于扩散这一肉眼难以辨别的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用“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还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重的阶段,对陌生的事物有强烈的想要了解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借助趣味性较强的“小实验”来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音乐教师那里借用一些类似三角铁、音叉的打击乐器,通过击打乐器不同部位来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借助装有水的水盆来观察音叉敲击后产生的水花和波纹,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让这些不常见却又十分明显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对声音物理学知识和规律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用“小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知识体系

    在物理学领域中,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性,需要学生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否则,很难学好初中物理,也很难完成一些生活化、创新型的物理题。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物态变化》,讲述了关于“熔化”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并非单独存在,也不是只有在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中才会被用到,九年级物理中的《比热容》一课就与“熔化”知识点联系密切,八年级学习的内容与九年级的课程有相通之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构建好物理知识体系,而“小实验”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的形式来完成相关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是相联系的。将不锈钢杯放在教室内温度最高的位置,待课程过半后教师可以展示给学生们看,不锈钢杯表面出现了水珠,冰块体积明显缩小,杯底出现一定量的水。也可以給学生摸摸看,不锈钢杯在室温最高的位置放置数十分钟,表面的温度降低了。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小实验”来设置一些题。首先,冰块化水、体积缩小的过程是熔化,是一种物态变化;其次,冰熔化成水,导致不锈钢杯表面降温,这属于一个吸热过程;等温度的冰较等温度的水多了一个物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等温度情况下,冰的冷却效果更好,将熔化与比热容的知识点构建出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李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7-298.

    [2]高永杏.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