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医者陈燕华穿梭在病房的护理博士

    陈栎汀

    “医者的大美,是对大爱的诠释;医者的大美,是对技术的探寻;医者的大美,是对生命的敬畏……”2016年9月28日19点30分,四川省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颁奖大会在四川电视台1号演播厅隆重举行,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感染科护士长陈燕华加冕荣耀,成为12名大美医者中的光荣一员。

    39岁的陈燕华,从事护理工作19年,同学称她“学霸”,朋友眼里却“有点傻”,学生称她为“校长”,特殊患者眼里,她则是“密友”。从一位中专毕业的普通护士,到川南地区第一位护理学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四川省科学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陈燕华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荣誉是大家的”

    “这不仅是对我十多年护理工作的赞许,一种鼓励,更是社会各界对我们整个护理队伍的认可和推崇。”陈燕华博士在荣获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荣誉称号后,激动地说。

    陈燕华对笔者说,她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次重大的活动,让大家有机会更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医学同行,并被他们的无私奉献所深深感动,同时也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社会各界更加客观地了解医务工作者,真正去走近感受体现在他们身上无处不在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多一分沟通、少一些猜疑,多一分理解、少一些矛盾,多一分温情、少一些对立,唤醒医患之间的善良与大爱,建立起更加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

    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各级领导、护理部、宣传部以及其所在的感染科领导、同事的支持让她念念不忘,“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在这里愉快的工作了十几年,并有机会去国外深造,加强中外护理事业的沟通交流。”

    特殊患者的知心朋友

    一说感染科,不少人都会想到这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陈燕华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和艾滋病、肝炎等患者做朋友,倾听他们的故事,为他们提供医疗护理、心理安抚和社会支持。

    下班途中,陈燕华偶遇艾滋病患者,她会主动邀请其搭车,丝毫没有芥蒂;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被确诊艾滋病后,曾极度悲观,她反复劝说和鼓励,姑娘逐渐变得开朗。“作为病人,他们的种种遭遇和需求,更渴望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包容。”陈燕华说,对于这样的特殊病人,医护人员的态度深刻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和治疗。

    攻坚克难的前行者

    2006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迎接评审检查。不到两个月大的儿子嗷嗷待哺,陈燕华却毅然走进了传染科的病房。由于产后的虚弱和工作的劳累,致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幸染上了结核性胸膜炎。

    但陈燕华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继续整理各种材料,训练各种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感染科在各项迎检的项目中都获得了优秀。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陈燕华在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派送2名护理人员支援北川、青川救灾前线,同时带领留在救灾后方的全科护理人员坚守工作岗位,救治外地的伤员。

    H1N1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曾一度流行,作为泸州市、乃至川滇黔渝结合部重大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异常忙碌。陈燕华屡次被任命为医疗护理责任人之一,她身先士卒,带领护理团队,全方位护理患者,直到他们康复出院。

    护理国际化的先行者

    2010年,陈燕华作为西部项目国家公派留学生,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护理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学习期间,她协助护理部先后邀请了英国赫尔大学护理学院院长An. M Peat, SCI 杂志主编Roger Watson 教授,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Sally Chan 教授来泸讲学,促进国际化的交流和合作。回国后,陈燕华继续推进川南护理工作国际化合作。

    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为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保障,同样需要科学研究。陈燕华和她的护理团队不断创新,以第一主研主持市、厅级课题5项,近五年内或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SCI收录4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3部。她研发的《临床老师带教行为量表》已被欧洲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护理研究者使用,以指导临床护理教学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