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

    【摘要】语文课堂本该是拥有无限活力,不过度受限的课堂,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活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灵活生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力,营造更加自由的环境,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为打造一个对终身学习都具有影响力的语文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灵之花;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2-0089-02

    【本文著录格式】仝晓霞.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课外语文,2021,20(12):89-90.

    语文学习,不是单纯地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知识的学习提供基本能力,培养终身有利的核心素养。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时用心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心灵之花的绽放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健全,还有利于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实践,积极探索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的可行方法,以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

    一、构建教学情景,培养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极其富有活力、好奇心和创造力的,这都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需要的重要原动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能力,增强其想象力,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深入融合于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文课堂上教学情景的设计构建,不再使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构建更加直观的环境。

    也许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让学生和教师的情感联系变弱,但是其实如果能够充分使用并将其用在刀刃上,是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上情感教育的进程,使之事半功倍的。比如在《人是动物》这一课,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人和动物的区别以及联系、本质以及表面联系等等,在整个教学环境下,向学生更直观地展现文章内容和教学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共情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想灵魂的升华。语文核心素养中,共情能力至关重要。共情能力是提高情商的重要素养,也是能够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起到帮助作用的有力工具。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玩性还未收敛,还不具备真正能够马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但是其玩心,也是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学生玩性大,对一切新奇事物和故事都感到好奇,这样的好奇心能够驱使其主动地去探索事物背后蕴含的原因,体会其情感。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解释,共情能力是一种素养,是要在实践中形成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生情感变化,仔细拿捏课文的情感表达走向,争取能够用实践代替文字讲授。

    比如在《孔融让梨》这一课当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孔融的想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演绎,让学生站在课本人物的角度体会其思想感情,练就具体到人和事物的共情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还没有高年龄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能够通过感同身受的身临其境来增强感受。因此,可以体会到掌握共情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这项能力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素质。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教师是语文课堂气氛的组织者,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人,因此,更应該有良好的情绪和态度去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严厉的教师并不是不利于教学,只是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是人和人交流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和专注力还比较低,如果课堂过于严肃紧张,反倒不利于学生释放其天性,促进课堂节奏的顺利进行。

    教师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给自己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在课堂上进行平等的交流,包括表情、手势、语言、语气等等方面,都要做到充满艺术气息。教师要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弱化,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转变知识传授方式,让语文课堂从教师教授学生为主,到学生在这个氛围中主动去探索知识为主。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交流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在面对困难知识时,也更有勇气求助教师。而这种教学环境,是对学生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的,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方式。

    四、引导学生感性学习,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基于学生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不断地追求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识。语文学科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不一样,语文学科是一个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学科,是具有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基于语文学科这个特点,和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个人特性,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抒发感情,并且充分地表达出来。比如说在教授《珍惜时光》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无非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时间又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于时间的认识。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开口表达,一方面还能检验教学成果。对于认识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观点,而对于已经具备正确时间观的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达到强化认知的效果。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着重强调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等观念的培养。比如说专门赞美为国为民的革命先烈们的《革命先辈》这一课,中心思想就是对革命先辈的赞美,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的“班级演讲”,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敬佩的并且了解的、想要分享的革命先辈的故事和自己从中获得的体会向全班分享。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在人群面前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让学生更加感性,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塑造健全人格

    教材篇目的选择是非常严谨的,不同阶段的教材也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培养领域等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占据着比较重要地位的是人物的赏析部分,其实就是关于名人的故事文章等等。这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改下,语文教材人物篇目的选择也越来越从伟岸的人物转向平凡但是伟大的人物。

    比如说《父爱之舟》这篇文章中描写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这样的人物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亲近,更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能够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榜样人物,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更多地选择这样的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不仅仅限于课本上,还有课外书上的优秀文章。語文是一门靠平时积累才能获得更好成果的学科,课外阅读就是平时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阅读更多的文章不是根本目的,从阅读的文章中体会到其记载和描述的事件性质、人物精神,感悟到人生要义,有所收获才是最终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加人物的赏析和深入理解,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思想境界、而学生课下阅读量的增加,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塑造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六、走出课本,在实践中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要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同样不能脱离实践而进行。语文学科不只是一门文字学科,也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是一门承载着不同的情感的学科,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语文学科的熏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条件和课下学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是包括课上教学、课前预习和课下反思的,课前预习主要靠自觉性,课下反思还是要借助教师的监督。

    比如在学习《古朗月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观察月亮,然后用自己的形容来阐述月亮在自己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再在课堂上分享。学习这篇古诗的过程可能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但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月亮的过程中,却能够形成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心境和当时的想法。虽然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这种体会并不能使之完全形成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和认识,但是却能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真正地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比起成绩,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和情感的培养,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初步探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和教师都更充分地将丰富的情感带入语文课堂,形成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联系,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促进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和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真的用心灵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为未来更加久远深入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维娜.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J].青春岁月,2019(5).

    [2]宋立元.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6).

    作者简介:仝晓霞,女,1987年生,山东无棣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