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张宇

    新课标提出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维核心素养,具体言之即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学科不仅仅教学生们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还兼具“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国家教育部要求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科教学中,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组成部分,也因其自身特点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补充。下面就以笔者所支教的怀化雅礼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践为例,浅谈一下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校本课程设置与实践中的体现。

    一、课程设置:基于学校学生特征,立足核心素养目标

    对于初一的孩子而言,刚刚步入学习的新阶段,正处在小升初的适应期,对中学的课程也充满了好奇,此时正是巩固和提升孩子“听说读写”的基础语文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而校本课程作为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补充,可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设置。如笔者支教的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的孩子带有山城孩子特有的淳朴阳光,但较之大城市的学生,他们又有点拘谨,不善于口头表达,常规课堂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们初一语文组特地开设了校本课程《超级讲辩家》,课程目标设置正是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演讲与辩论的基本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立足语文的人文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让孩子们在口头表达实践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达到“敢于讲、有话讲”的目标。而开设的另一门课程《唐宋诗词名家风采展》则立足于“审美”、“文化”两大核心素养,既弥补了初一孩子诗词积累的不足,而且让孩子们通过鉴赏唐宋经典诗词作品、了解名家生平故事达到感悟中华诗词文化之美,学习诗词名家的优秀品质的目的。

    二、课程实施:丰富特色环节,促进全面发展

    在常规语文课堂中,四维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会根据课文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培养会由于文本内容和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而有所桎梏,但校本课程则是对其有力的补充,它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并专门针对学生某一能力方面进行专题的训练和突破,如《超级讲辩家》有一个“课前时政点评”的环节,开始孩子们因为胆小、知识储备的局限等因素羞于开口,后来授课老师调整策略,将苹果手机发布、杜班辱华事件、万州公交事故等孩子们较为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开始尝试参与讨论,兴趣与日俱增,胆量也越来越大,如在“苹果手机发布价格破万”的话题中,同学们就“是否要购买苹果手机”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苹果手机的价格、科技创新、软件利弊、乃至中国手机市场现状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理性而激烈的探讨,辩论现场高潮迭起,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更增强了爱国责任感。而《唐宋诗词名家风采展》有一个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环节“擂主争霸赛”,其形式模仿了央视著名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内容就本堂课所学的诗词,让孩子们通过“诗词飞花令”的形式进行背诵比拼,最后获胜者为本堂课的“擂主”。“擂主”将接受后面的课堂选出的“攻擂者”的挑战。这个比拼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了诗词积累的效果。而在“名篇共赏”环节中,孩子们在鉴赏经典诗词作品的同时,更深一层地了解诗词背后的作者经历和思想,不仅仅对诗词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巩固,还通过实践逐渐懂得了“知人论世”的道理。

    三、课程考核评价:多元评价体系,内化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里的核心,也往往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目的就在于要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立德树人,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力能得到全面发展。而校本课程往往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补充。如《超级讲辩家》设置就是基于学校培养“身着阳光、腹有诗书、心系家国”的新时代少年的办学理念,因而考核是分为日常课堂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块,日常考核表现为“实践测评表”的形式,在每次课题的实践活动后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表格,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三个部分,按照一定要求打分,最后结合三个得分得出总分。期末考核则是一段口头表达,由老师们给出成绩。这样的考核机制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思维的拓展与提升,让学生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学会评价他人。《唐宋诗词名家风采录》则是通过小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孩子们在自己的文章中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叹服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豁达,有的感慨于人到暮年、却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那股老当益壮、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还有对晚景凄凉、贫病交加却仍心忧家国的杜甫的同情和敬佩……孩子们将自己对唐宋名家们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层的了解其作品满满升华到了“知其人,懂其情”,不仅仅学习了中华经典诗词作品,还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意义,是对语文学科人文素养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

    四、课程成果总结:核心素养融入教材,课题研究巩固成果

    积极尝试的同时也需勤于总结,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探索的同时,也着力于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成果中,将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进一步巩固。首先是示范课的展示,校本课程教师在学期末开展一堂校本课程示范课,如刘盾老师的《亮出你自己》口语表达指导课等,既对校本课程课堂的标准进行了规范,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了解到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体现,同时也能够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检验教学成果。其次,自编校本教材,我们在开设校本課程时尽量将资料保存完成,并整理编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堂教材,并以此为上课的蓝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融入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并将结合本校、本地区的特色,将其作为特色课程教材编订,一方面弥补了本校校本课程教材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帮助学校校本课程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走进课堂,知识体系更加的系统化。如我们七年级语文组就自主编写了教材《唐宋名家风采展》,并在整个年级推广使用。最后,通过开设课题来进一步巩固成果,我们成功申报了怀化市重点课题“初中起步阶段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践 ”,将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的过程及成果纳入课题研究,用课题推动课改,用科研带动教研,达到巩固成果和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研究及实践的效果。

    通过大家一学年的努力探索实践,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体系逐步完善,且颇具规模,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总而言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计划课程的重要组成,不能流于形式化,而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方能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补充。

    [作者通联: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