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视角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
刘岩
摘 要:伴随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档案事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途径。在这种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也就成为用户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视角中的档案信息服务进行了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数据资源的管理及研究,实现档案服务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促进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视角中档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用户视角;档案信息服务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在发展中需要获取多方的数据资源,从而使整个时代逐渐步入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环境的出现使数据资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档案数据呈现出低密度值、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在对这些数据资源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数据资源与传统的数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通过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来提升用户需求的满意度,并在大量数据中进行信息价值以及信息资源的分析,从而为档案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稳定保证。因此,在现阶段应该通过对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视角的分析,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研究机制,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1 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视角档案服务信息构建的特点分析
1.1 服务系统的个性化。从用户视角对档案信息服务管理进行分析,其服务内容应该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在服务信息合理构建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使服务制度构建在不同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基本体验。为了满足这种时代化的需求,档案管理部门在服务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构建针对性的服务制度管理策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体系,使用户的服务方式与用户服务内容进行合理匹配。而且在不用层次的用户体验分析中,也应该提高档案信息服务与档案用户之间的契合度,增加档案信息服务的受众群体,为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保证。[1]
1.2 双向化的服务体系。用户体验环境下档案服务信息体系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上会涵盖整个系统特有的服务结构。通过该种服务模式的运用,可以实现档案学信息服务部门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原有的信息管理模式由单向服务转变为双向交流系统,使用户在信息参与的环境下满足信息反馈的交流渠道,充分展现出档案性管理中的双向性服务机制,为用户视角下档案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系统支持。
1.3 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会将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基础,围绕用户的体验构建多元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的合理调整。通过用户视角下档案服务系统的构建,应该在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档案信息资源优化中,其资源信息是多元化的,而通过深度的信息挖掘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运用,使用户的基本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充分的满足。第二,在档案信息优化中,应该通过多种媒介资源的优化,进行档案服务方式的合理创新,实现电子资源传播的多元化,促进档案用户视角下服务信息体系构建的创新发展。[2]
2 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视角中档案信息服务研究的现状分析
2.1 服务主体定位没有反映出大数据的时代需求。伴随大数据环境的形成,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设计应该充分满足主体定位的合理性。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档案信息服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职能认识不全面,而且也没有将档案信息的管理技术作为服务主体,对于时代需求的认识过于局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导致很多信息服务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始的管理状态。其次,在档案服务信息定位及管理中,其服务体系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档案服务定位缺少对用户需求的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用户档案需求及层次的分析造成了制约。最后,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服务信息管理,不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特色化的服务机制,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及优化不能得到用户的满意。[3]
2.2 档案信息服务对大数据的用户档案造成制约。在档案信息管理及服务研究的过程中,其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的用户服务机制,而且,档案管理内容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一些国家级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创新理念,导致档案信息服务制度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管理制度的创新造成了制约。
2.3 管理人员的配备难以发挥时代化信息管理作用。在用户需求理念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中,要想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基本需求,就应该构建完善性的用户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进行良好分析,而且也应该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认识,进行档案信息的分类、加工及整理。虽然在很多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中,配备了专业性的人员进行档案资源的规划,但是人员配备环境下,人员的职能分配中仍然存在着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失去原有的价值。[4]
2.4 档案管理手段限制了档案服务的系统性发展。伴随信息时代的运行及发展,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二维码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推动了档案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会通过手机微信、qq平台进行档案资源的查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了去档案室查询资料的现象。在这种信息化档案管理手段确立的状态下,对设备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档案信息管理及资源优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通过对时代信息的分析,构建创新性的档案资源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数据环境下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
3 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视角的档案信息服务优化策略
3.1 构建以人为本的档案信息服务策略。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档案服务人员是档案服务优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大数据时代下,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优化的有效性,是档案馆服务内容构建的基本保证。所以在现阶段档案信息服务策略优化中,应该构建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机制,并在策略构建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转变服务理念,馆员应该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思想,并将尊重用户、理解用户以及方便用户作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公平、有效的信息获取平台。第二,档案馆在档案信息服务优化设计中,注意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原则。例如,在服务体系优化设计中,突出项目管理的实用性、制度建立的科学性,有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中的服务机制。第三,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使用户在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下得到基本需求的满足。例如,档案室馆员在服务中应该具有百问不厌、孜孜不倦的服务精神,而且,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热心、耐心以及专心,实现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第四,在服务策略优化的同时档案室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档案室信息资源的充分运用。与此同时,在档案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馆员要认识到不同群体需求的差异性,通过灵活服务方式的运用,促进档案管服务设施的科学构建。[5]
3.2 有效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易用性。在档案资源信息管理及分析的过程中,从档案数据的集成到分析的解释,易用性原则应该贯穿在档案信息服务的整个过程。而且,在设计学角度中分析,其易用性的原则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易视、易学、易用。在档案数据易用性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可视化原则。可视性原则主要是要求用户在见到产品之后,所认识并了解到的使用方式,其最终的结果会使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性的展现。因此,在大数据档案服务系统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可视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界面交互、社会以及社区等资源的分析,构建可视化的制度管理系统。第二,匹配原则分析。在档案信息设计中,需要通过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全新的认识。在新形象认识中,应该将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对新工具的使用进行科学性的匹配。而且在档案服务体系优化中,全新的档案在大数据环境下应该与人们的习惯方式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为档案服务的设计优化提供保证。第三,档案数据信息的反馈原则。在反馈系统设计中,应该使人们认真掌握服务系统的操作进程,在反馈分析中,实现对软件系统的合理控制。因此,在大数据服务系统环境下,应该引入全新性的人机交互管理模式,构建较为完善的数据运用程序,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系统的反馈机制,强化人们对档案信息认识的满意度。
3.3 实现档案服务的安全性及隐私性保护。在现阶段档案服务管理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档案云平台系统进行安全性的评价,构建综合性的评价管理指标、档案平台安全漏洞机制以及档案云的测试管理机制等,保证大数据时代下“档案云”项目管理设计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档案服务体系设计中,隐私问题的设计是档案服务中人性化管理的基本体现。通过隐私问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克服档案资源整合中数据暴漏、数据公开以及隐私保护中的矛盾因素。同时,在档案服务体系优化中,应该对我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构建系统性的隐私保护机制,从而促进档案资源管理完善性确立。同时,在信息资源完善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档案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数据信息挖掘的高效运用。[6]
参考文献:
[1]田伟,韩海涛,陈静.构建用户视角的大数据档案服务引擎[J].兰台世界,2015,05:30~31.
[2]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用户需求视角下高职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应用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7:208+263.
[3]陈芦燕.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 兰台世界,2014,08:29~30.
[4]褚巍伟.我国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
[5]刘子湛.综合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6]曾瑛.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构建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11,(09):81~83+24.
[7]张东华,黄晓勤.媒介运用对档案公共服务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J].档案与建设,2013,09:8~10.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6-08-10)
[1]王立阳.“传统”之合法性的构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42~45.
[2]詹娜.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存困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74~77.
[3]王云庆,王宁.近十年来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评述及展望[J].北京档案.2016(02):67~69.
[4]孙展红.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相关问题及实现途径[J]. 黑龙江档案. 2011(01):27~31.
[5]韩宇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事理、学理、哲理思考[J].中州学刊.2012(02):31~33.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来稿日期:2016-08-16)
[1]刘志国.我国图书馆隐性知识研究述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1).
[2]周晓东,席倩莹.隐性知识重用性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14(6).
[3]钱秀萍.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4]张庆来,苏云.基于SECI模型的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3(8).
(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来稿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