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

    【摘? ?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情境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生活情境作为情境教学中的一种,强调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阐述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生活情境的创设,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022-02

    【Abstract】Driven b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ore and more teachers are apply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to teaching practice,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master knowledge by creating situation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As a kind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life situation emphasizes guiding students to explain knowledge, understand knowledge and apply knowled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This article take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reation of life situat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Life situa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ectiveness

    数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都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应用。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合理挖掘教材,发现学生逻辑认知的起点,结合学生年龄段和生活实际,在情境中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中生活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生活化内涵理解不足

    生活情境的创设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将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并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也无法在数学中回归生活,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抽象性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大打折扣。

    (二)数学内容拘泥于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都能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很容易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束缚,导致其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教學失去本有的价值。人们都倾向于学习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然而课本内容毕竟有限,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严重影响生活情境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时依然采取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长此以往,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数学知识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如果不经过大脑思考,会降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四)情境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有必要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展示,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但就目前的日常教学情况来看,生活情境的创设更多出现在各类公开课或比赛中。且在创设过程中严重缺乏情感方面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甚至流于表面形式。因此,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的真实性,确保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生活情境创设的原则分析

    (一)目的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教学指导下,保持教学做三维目标的一致性,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严谨。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必须保证所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以此来增加教学活动的可行性,确保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三)针对性原则

    首先,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否则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难度。其次,生活情境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防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模糊不清。最后,生活情境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确保其教学的有效性。

    (四)趣味性原则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要注重其趣味性的增加,以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

    (一)教师要正确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结合学生的时代背景、实际生活积累生活化素材,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打造自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与充满情感的课堂。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境:学校要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铺设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为0.5平方米,那么需要多少块草坪呢?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寻找教材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同时有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在课前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

    课前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想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研究兴趣与好奇心,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借助生活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教学“小数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超市货架上商品的标价,面包标价2.5元,橡皮0.5元,笔记本4.5元等,这些情境对小学生而言比较熟悉,是生活中比较常见。教师借助这样的情境导入,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小数世界,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奠定进一步探究的认知基础,尽可能地避免数学知识的抽象化。

    (三)在新课讲授中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该环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最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取相应的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地选择生活情境,引导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为了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将课本教材中的天气统计改为学生最喜欢的童话书名称、动漫名称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深化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作为一种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简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行和顺应,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青.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J].黑河教育,2020(07).

    [2]赵炎.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20).

    作者简介:李红(1969.01-),女,汉族,山东阳谷人,大专,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