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融媒体之势,走广播剧市场化道路

    钟聚

    【摘要】 本文从广播剧品牌效应、精品战略阐述中国广播剧坚守创作导向、坚持融媒体思路。同时集中盘点了微剧发展趋势和态势,提出了广播剧发展必须精品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中国广播剧 融媒体 微广播剧 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剧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由于只靠声音塑造人物没有视觉效果,所以要求在人物语言上极富个性化以凸显人物特性。广播剧是最具广播特色的艺术形式,是广播文艺形式中的高端节目样态。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诞生已有近百年历史。应该说,自从1950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后,①广播剧人从来没有停下创新探索的脚步。新时期,随着电视剧、网络剧的不断趋热,给广播剧人带来的挑战也日益增强。回望2016年,广播剧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越来越为业界和学界所重视,在录制口述历史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解决好精品和市场问题,促进广播剧繁荣发展

    1.广播剧制作态势

    让广播剧和用户零距离,是解决广播剧市场化的难点,目前各类长篇市场剧,如小说剧、悬念剧、栏目剧、情景剧、纪实报道、公安侦破剧、方言生活喜剧等已走在前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6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在年度评优中收到60多家会员单位选送的80部参评作品,有单本剧、連续剧、儿童剧、超长剧、微剧5种类型,其中连续剧数量共有35部,演播制作水平高、题材厚重;近年难得一见、制作难度大的戏曲广播剧和音乐广播剧也再度闪亮登场,开掘得有深度、有新意;现实题材剧作也表现得角度独特。单本剧共有14部、超长剧6部、儿童剧5部。值得一提的是微剧有20部,涉及科研、教育、医疗、民生等诸多领域,以小见大,发挥了微广播剧快捷反映重大事件的优势。

    2.抓住品牌效应,拓展发展态势

    近年来,一些著名影视演员加盟广播剧制作,比如倪萍、李保田、吕中、宋春丽、濮存昕、杨立新、田华、李明启等,都倾情参演广播剧,用名人好声音效应为广播剧的影响加大力度。例如:北京电台首度创作以微剧为标识(ID)的微电影《捋直舌头说话》,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吕中担纲主演。再如: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百集微广播剧《安徽好人》,整合全国优秀的广播剧编、导、演播及录音制作资源,邀请全国有知名度的影视明星及演播艺术家担任部分作品的主演,强强联手,集体创作。

    借助开播仪式、启动仪式,请来了听众、生活原型本人、家属、单位职工群众等等,现场欣赏广播剧精彩片断,参与者和听众互动,也使得广播剧更加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上海台的《我的1945》,河南台、哈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永不退色的照片》,常州文联、常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红衣奶奶许巧珍》,河北沧州台的《白文冠》,深圳宝安台的《社区达人关大姐》等作品的首发仪式,在当地留下深刻印象。

    3.以声音记录历史,以初心打造精品

    随着老一代广播剧人逐渐淡出、逝去,回顾和梳理新中国广播剧的艰苦创业和辉煌发展的历史,记录和铭记广播剧人的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抢救和整理广播剧发展重要的历史资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由长春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合拍摄大型口述历史文献纪录片《声·生不息——广播剧口述史》的研讨会于2016年5月18日在北京召开。该片如实记录亲历者口述的鲜活生动故事,件件回忆、桩桩事件、段段情感,表现历史+再现+资料,为新中国声音的历史留下珍贵的视觉资料。

    4.加强版权保护,攻占音频市场

    广播剧初涉市场,版权保护工作还不完善,因此,在2016年年底举行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提出各台与音频网站合作应分两步走的建议:第一,做公益,但要授权规定下载时间。目前广播剧研究会集中各广播电台的广播剧精品资源,创办了精品公益网站。第二,广播电台开拓思路,积极发挥广播音频客户端的作用,设立广播剧专区,攻占音频市场。第三,分成收益,利用鱼饵效应培养市场。近年来,各广播电台生产的800多集精品广播剧,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台进行再传播,供用户在线收听和下载。例如:湖北广播电视台《加油,兄弟》讲述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维汉兄弟情缘、百折不挠的大学生创业之路。该广播剧录制完成后,投放到各大平台进入首轮展播。除了湖北之声、湖北经广多套频率节目的强力播送,在长江云网页、长江云客户端、湖北之声微信、湖北之声微博和湖北文明网等网站开辟专页,重点推送。再如:黑龙江龙脉影艺影视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懒人科技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方案,拟将精品广播剧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授予其在懒人听书手机客户端及运营网站上使用,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播放下载等服务。

    二、适应时代潮流,打造融媒体的微剧

    微剧,是指通过微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音图文融合传播,长度在5分钟之内的迷你型广播剧。2014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微剧节,并成立了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剧分会。2015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将微剧列入“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奖序列,并于2016年3月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微剧委员会(筹),隶属中广联合会领导。2016年6月,微剧委员会(筹)举办了“产业类微剧创制与创收技能培训班”,针对微剧现状和融媒体特征,邀请互联网专家进行产业运作、创收营销的技能培训,这是微剧首次举办市场化运作的基础性培训。

    目前,微剧已是广播剧创作融媒体产品的新样态之一。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等新媒体设有专门播出平台。由浙江广电集团创意策划并联合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12年起共同主办微剧年度大赛至今已逾四届。全国各省市县级广播电台、广告制作公司、高等院校师生、社会制作机构和社团、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语电台均有作品参赛。

    1.遵循互聯网传播规律,实现良性循环

    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方式日渐呈现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的特点,“微广播剧”剧集时间短、剧情紧凑、矛盾集中,扣人心弦,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广播剧回归到了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创作者也是传播者,参与者也是受众,一个完美的互动闭环实现良性循环,由此给微广播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拓,带来无限可能。

    2016年“五四”青年节,在广播剧《加油,兄弟!》的开播仪式上,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在直播互动中说:“广播剧《加油,兄弟!》青春版角色招募指南——如果你喜欢广播,如果你喜欢声音的表演,那么,加入《加油,兄弟!》青春版,和我一起走进录音棚,玩起来吧!”一时间应者云集。名导名编进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融媒体时代广播剧的发展与突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广播剧制作队伍。

    2.网络与广播同步传播,形成“蝴蝶效应”

    网络与广播同步传播,以及微博、微信、手机分享与转发、二维码扫描传播等融媒体的结合,使得受众人数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形成“蝴蝶效应”。例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了10集新闻专题《生死关头》,每一集都通过记者在长征路上的新闻采访,带出再现80年前红军故事的微剧。该专题节目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中一天多次滚动播出,涵盖早晚高峰,并在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融合视听,身临其境。又如: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创制的百集微剧《最美浙江人》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汇编成书。该书融合纸媒和广播,有剧本、漫画和音频二维码,使微剧书籍可读可听,这是国内首部百集规模的系列微剧。再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广电中心,以北仑区道德模范人物为题材,创作播出了10部微剧《北仑好人》,并采用北仑区民间艺术剪纸来刻画剧中主人公的视觉形象,汇编成册后出版。这是国内首个县级广播自创自制的系列微剧。

    3.强强联手,做强做大微剧的影响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首度联合制作了以微剧音频为蓝本的微电影《今车有约》,探索了在音频对位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拍摄的制作工艺。

    在2016年抗洪期间,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率先成立“防汛微剧突击队”,紧扣新闻热点,与湖北7月的汛情灾情同步,及时制作了10集防汛微剧《2016防汛记忆》,该剧在社会各界征集剧本,在全省广播人微剧群里发布创作要求,所有故事素材选自抗洪救灾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各县市台有适合的素材马上就地编剧,然后由湖北省台统一录制,再分发给各个播出终端,广播各频率、各微信公众号、各大音频平台谁快谁先推,多渠道交叉覆盖不同人群,实现了制播流程创新。

    三、结语

    2016年,中国广播剧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在融媒体时代与时俱进,借势多媒体传播,做大做强精品广播剧,打造广播剧发展新态势。

    注释

    ①广播剧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KN5lTEjv-jkHDiSwkAjrtCzx2VmMql5E4g-c0qMBRXOG8GL-fMyHi2Nt75-0L7x3HiLyF26Xb8SPkvS55H6ebp5gd8k9wc7IgRMSyBSR53p1YM0gnOwD1FGqO-ZGs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