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传奇》叙事与传播探析

    刘安经 刘倩

    腾讯新闻中心出品的《大师》系列专题,是一档触碰历史,听大师们分享人生智慧的深度视频类节目。采访对象涉及各个行业翘楚,国学家、史学家、翻译家、书法家、舞蹈家、摄影家、电影艺术家等均囊括其中。该节目曾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影响,每一期的节目点击率都不低于十万,超过百万、千万点击率的也不在少数,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天文学家王绶琯的专题更是达到了5829.3万及6257.4万的点击率。在所有节目中,《摄影家系列访谈录》以记录“记录着的人们”,梳理出“中国摄影史的影像史”,让笔者印象深刻,《沙飞传奇》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一、 内容建构

    《沙飞传奇》总时长为41分钟,分上下两集进行讲述,在内容构建上主要以沙飞创办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本画报《晋察冀画报》、沙飞情感和沙飞之死三大块为主,其中,以前后两大块为主,情感线为辅并融入其中叙述。

    首先,就创办《晋察冀画报》,《沙飞传奇》主要讲述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晋察冀画报》创办的“传奇”,主要分析了其原因、条件、影响等内容。在原因上,除社会大环境外,个体层面主要分析了萨拉热窝事件、“精神导师”鲁迅及广州、桂林、蛟潭庄影展三次影展对沙飞的影响,并就他的“摄影武器论”思想进行了分析;在条件上则是以裴植的“天时地利人和”论为支撑,强调了沙飞、聂荣臻对于《晋察冀画报》创办的重要作用;而在《晋察冀画报》影响方面则主要从宣传抗战、人才培养与协助办其他画报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次,关于沙飞情感的“传奇”,主要讲述了作为地下工作者的妻子王辉,因怕沙飞搞摄影暴露目标,二者意见相左导致分离,而时隔八年之后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撮合下最终“破镜重圆”并产下女儿王雁的故事。

    再次,关于沙飞之死的“传奇”,主要讲述了沙飞因患“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枪杀为其治病的日本医生津泽胜,被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处死刑,以及20世纪90年代,女儿王雁退休后探寻父亲生前事迹,并对其艺术生命予以“复活”而努力的故事。在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沙飞得精神病的主要原因。

    二、 叙事策略

    围绕以上主要内容,《沙飞传奇》采用了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在叙事层面上采取了一系列布局与技巧,从而使得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

    (一)在谋篇布局上,该片宏观上属于版块结构,分上下两版块,在每一个版块上又采用了线性结构。“从外部结构上看,常见的纪录片结构有线形结构和版块结构两大类。”[1]“线形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条乃至多条贯穿全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內在的,逻辑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2]而所谓的版块结构,“就是按照人物、时间、地域或主题的不同,将不同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可以互无联系,也可以有起承转合的一种结构方式”[3]。纪录片的结构有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之分,内部结构是构成形象的各个要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组织形态,外部结构则是纪录片的外在组织形式,即纪录片的构成框架。该片从外部结构上分《沙飞传奇(上):燃情岁月》和《沙飞传奇(下):命若琴弦》两个版块叙述,一个版块讲沙飞的生,另一版块讲沙飞的死。两个版块均采取了单线形结构的叙述方式,其中上部分主要讲述沙飞走上摄影之路,成为晋察冀军区第一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并以“摄影武器论”为指导带领《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办报抗日的故事;下部分则集中“笔墨”讲述沙飞患“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枪杀日本医生津泽胜的原因,以及沙飞夫妇于延安复合后诞生的女儿王雁在退休后追寻沙飞足迹,探寻父亲生前事迹并对其艺术生命进行“复活”的故事。在该片中,上下两部分均以“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大师……”开头,相互照应,而在第一部分结尾处和第二部分的开篇处,均以“沙飞的死”作连结,巧妙过渡,把两部分融为一体。

    (二)在叙事主体上,该片以原作者加王雁、司苏实、顾棣、裴植、安哥等“第三人称”为叙事主体交替进行叙事。“叙事主体确立的过程就是叙事的真正主体(原作者)寻找最佳代言人(叙事人)的过程。”[4]在片中,原作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作用,通过解说声进行讲述、过渡、抒情等;而王雁、司苏实、顾棣、裴植、安哥等以同期声的方式进行讲述,依据各自的身份既分工又有所交叉,如王雁作为沙飞的女儿,主要负责沙飞的性格、办报、爱情和探寻父亲之死叙事;著名摄影家安哥、著名摄影评论家司苏实则主要从沙飞摄影创作角度评价其创作理念与价值;而顾棣、裴植作为曾经的《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则主要从办报经历讲述。在这5个人的讲述中,王雁和顾棣、裴植对战争中办报部分的交叉讲述是比较多的,正是通过原作者的解说加不同第三者的交叉叙述,才使得片子内容层层深入,从而使沙飞的人物形象立体起来。

    (三)在叙事的技巧上,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通过设疑、解疑、再设疑、再解疑的方式,引进戏剧冲突和矛盾,突出情节因素,使得纪录片充满节奏感与“观感”。

    首先,设置悬念。《沙飞传奇(上):燃情岁月》的开篇:“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大师,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见过他拍摄的鲁迅肖像……也几乎是所有的中国人在他拍摄的照片里感受着上个世纪的那场抗战烽火,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被那个中国将军和日本小女孩的故事深深感动……”这个人是谁?他跟鲁迅、跟中国将军有着怎样的故事?作者随后在下面的讲述中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关于沙飞之死,《沙飞传奇(下):命若琴弦》开头及第二段就连续设置悬念,如第二段:“这是一个对理想充满执着信仰,对现实有着超人敏锐的左翼知识分子,却在1950年这个全国迎来解放的时刻,不曾将他的镜头对准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而是在难以解脱的精神危机中身心俱焚,他究竟经历了些什么?”在片中,创作者以一个“全知”视角,通过扣押信息,制造信息落差的方式,刺激观众的好奇心,以引起观众的探知欲望。

    其次,制造冲突。美国剧作大师麦基说:“若无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发展。”[5]列维·斯特劳斯以神话中的基本故事为分析对象,努力寻找神话中内在不变的因素和结构形式。“他受语言学中音素、词素等概念的启发,把神话中的最小单位叫‘神话素。他发现‘神话素就象词素中的一些二元对立现象一样,也是按照二元对立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他认为这是浩如烟海的神话底下隐藏着的某些永恒的‘深层结构,任何特定的神话都可以被浓缩成这些结构,其中的变项是一些普遍的文化对立(如:生/死、天堂/尘世,等等)和处于这些对立项之间的象征符号。”[6]在《沙飞传奇》三大块内容中,就存在着三种对立与冲突:在晋察冀边区物质极端贫乏的条件下,办不办画报?“夫妻矛盾”因摄影问题产生了矛盾,离婚还是不离婚?沙飞枪杀日籍医生津泽胜,处死他还是不处死他?另外,在战争年代,对于底片是冒着生命保存还是无意识地随意保存?等等,这些矛盾与冲突给观众提供了信息刺激的量的累积,也推动着故事向前进一步发展。

    再次,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着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样讲和讲‘哪些。”[7]而细节则是情节的具体化、形象化。在片子中,讲到沙飞拍聂荣臻救美穗子、拍摄刘汉兴参军,讲到保护底片以及聂荣臻挥泪斩马谡的场景都是通过细节化的描述或描写来呈现的。

    (四)在情感的表达上,诗化的语言、黑白照片与抒情性的背景音乐有机融合,传情达意。洗练、干净、隽永的语言,在纪录片中比比皆是,如上下两篇的开头与结尾,语言精粹,情感充沛。另外,照片和音乐的大量运用是该片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占片子一半篇幅左右。照片往往用来作叙事的引入、串场和实证,由点而面;音乐则结合照片进行渲染、抒情,深化主题,并作为现场同期声采访的过渡。在整个片子中,照片和音乐几乎每次都是同时出现,一张张充满质感的黑白照片、充满抒情性的音乐与诗化的语言融合叙事,使得该片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三、 传播特点

    在传播上,《沙飞传奇》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栏目专题下的子传播。在编排上以左视频、右照片的方式并置呈现,同时传播。该片属于腾讯《大师》栏目下的摄影家专题之一,在整个专题中,突出《沙飞传奇》的编排。该专题《沙飞传奇》属于第51期、52期,居该专题中间位置,与之对应的右边的照片分别以《中国战地摄影先锋:沙飞传奇》《沙飞摄影作品精选》命名;此外,在该专题最上方的摄影家系列访谈汇编视频中,与之对应的显要位置的照片图集《见证涤荡变革的时代作品精选》,则以沙飞肖像和“沙飞传奇”字样为主图。

    (二)活动传播。该片既配合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沙飞及其团队的摄影作品展播,又在沙飞百年诞辰之前网上传播,为沙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宣传凝聚视点,为传播充分“借势”“造势”。在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前后,大理国际影会微博发起了#我喜歡的摄影家#话题,就该系列摄影家专题在其筹备创作、影片拍摄以及播出期间进行传播,而沙飞摄影网微博和司苏实等摄影家的微博上,也通过腾讯微博就该片及沙飞摄影作品做宣传,使摄影家和摄影者全程关注。

    (三)微信传播。该片主要通过腾讯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谷雨”项目微信号“谷雨计划”进行传播,在内容编排上有采取了视频+照片+人物访谈观点的形式;另外,还有就是个别微信公众号的转载传播。

    (四)纪录片的碎片化传播。顺应网络时代受众碎片化观看和阅读的习惯,运用“微电影”的手法进行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如片子上半部分拆分为6个小视频:《一个叫司徒传的富家子弟》(2分26秒)、《用相机揭露日本人的阴谋》(2分18秒)、《鲁迅先生的最后留影》(2分31秒)、《晋察冀军区第一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4分37秒)、《像赶庙会一样来看影展》(1分30秒)、《<晋察冀画报>的创办过程》(7分50秒);下半部分则拆分为4个小视频:《一颗自由飞舞的沙粒》(4分46秒)、《精神的双重打击》(3分35秒)、《不朽传奇的续写》(3分35秒)、《完美的轮回》(6分18秒),每个小视频下还用一句话进行内容简介,以独立成篇的故事吸引观众点击观看。另外,在片子下方还设置了腾讯微博+QQ空间的链接方式,以便于观者对视频进行转播。

    (五)文字访谈实录全文传播。王雁、裴植、顾棣、司苏实等四人的全部文字访谈实录内容与纪录片同时呈现给观众,一些内容是纪录片中没有讲述到的,这些内容在腾讯新闻中心以专题访谈形式呈现,并被尚图坊等网站转载。

    结语

    作为一部已故人物的纪录片,《沙飞传奇》在内容叙事与传播上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仅视频传播上该片就达到了35.4万的点击率,算是不错的成绩。不足之处在于背景音乐的运用上总体感觉大了些,对解说声有些干扰,一些背景音乐剪辑点的选择有时显得过于突兀,没有踩在点上;个别情节和细节的影像表达形象性与生动性有所欠缺。在新媒体时代,历史人物题材的纪录片该怎么讲述,又该如何有效传播?一些“度”的问题又该如何把握?从《沙飞传奇》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2][3]冷冶夫.纪录片的叙事与结构[EB/OL].(2004-04-13)[2018-01-13]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00/32915/32917/2444828.html.

    [4]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79.

    [5](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45.

    [6]陈晓伟.结构主义叙事学:由二元对立到融合[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21

    [7](美)詹姆斯·莫纳科.电影属于汇编[M]//宋家玲.影视叙事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