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分类 处理对策
作者简介:衣力努尔·艾则孜,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6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073一、生活垃圾分类的解释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
生活垃圾分类是指通过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来回收有用的物质而减少生活垃圾的处置量,提高可回收物质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目的
一是为了减少垃圾处置量。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可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过滤生活垃圾中的不易降解物质,避免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提高垃圾堆肥的效果。二是为了便于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用物质。简单来说是变废为宝,通过回收垃圾中的可用物质,提高可回收物质的利用率。例如,中国每年平均使用的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盒达到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达将近10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10%左右,将这些可利用物品回收加工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省垃圾占地面积。三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混合收集很容易造成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土壤和水中,所以垃圾分类可以按照垃圾的不同种类将垃圾收集到不同容器里,以此达到有害垃圾和可利用垃圾的有效分离。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达到了3.23亿吨。我国现阶段垃圾分类行为主要是指定地点投放垃圾和混合收集。即各个小区居民把垃圾投放在小区内指定地点,由环卫工人按时来混合收集。在公共区域处处都设置了垃圾箱,雖然大部分垃圾箱都标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但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也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投放标准,所以一般情况下路人都会随意投放,最后由环卫工人统一收走垃圾。这导致原本有垃圾分类意识的居民的分类投放垃圾行为也显得没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46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多都是经济水平和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城市。就以上海城市垃圾分类为例,上海市率先发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性实施状态,根据城乡实际特点,采取不同分类及收运方式,有效解决了现代城乡生活垃圾混合清运的模式,提高了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随着我国垃圾产量的不断增加,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堆放垃圾,如果填埋垃圾,垃圾中存留的化学物质可能泄露,这会导致更多的土壤被污染。此外,以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必然会造成空气和水的污染。而选用堆肥的处理方式的话,堆肥处理的垃圾可能会导致垃圾渗沥液流入到土壤和水资源导致更多的污染。
面对这些垃圾,最有用的解决方案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回收利用。例如一些瓶罐、纸盒等物品通过回收加工再次利用,还有在日常生活中超市里购买物品时提倡每人自带布袋子装东西而不再利用塑料袋,以此减少塑料袋带来的污染。这样不仅对节约资源有帮助,还能够抑制白色污染。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和经济管理手段
法律可以强制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像我国这样人口数量巨大,城乡经济发展又不一致的大国,仅靠人们的自觉性来维持现有的状态以及减小垃圾对我们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万万不够的,我国需要关于垃圾分类的配套政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其次,我国应该使用经济管理手段来抑制垃圾产生量。我国大多数城市实行的都是统一收费制度,按户收取相同的垃圾处理费用,固定收取费用制支撑不了垃圾分类工作所需的财政费用,对唤起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意识不起针对性作用。但是进行相应的收费制度,居民会自然地减少垃圾的投放量,比如在家里适当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会大大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若分类投放垃圾可以减少垃圾处理费,那么居民也会随之习惯分类投放。联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会引起人们对垃圾分类重视。
(二)缺乏监督和管理机构
环卫部门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管部门,由此部门负责安排环卫工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但是垃圾分类是每个人为保护环境做出的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况且仅靠环卫部门工作人员来实施这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街道办事处、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等多个主体一起来发挥自己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好好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需要一系列分工明确管理体系来完成。其次,建立好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督促垃圾分类行为,否则设立再多的管理部门也是徒劳无功。
(三)缺乏激励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激励往往会引起人们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倒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雇佣工人再次分类垃圾的钱赏给分类垃圾表现良好的居民,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居民挣钱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工人再次把垃圾分类的时间,又能把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主动事件。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
(一)建立配套垃圾分类政策和经济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需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支持。首先,我国有必要重新定义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以及处罚规定;以及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工作中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中相关的规定。我国人口密集,要在我国全面实行垃圾分类行为,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支持。垃圾的收集到运输,再到垃圾的加工生产可利用物品,周转这些环节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仅靠政府的支持,会增加政府的压力难免会减慢垃圾分类工作的运行速度。所以制定差别化收费的收费规定,提高混合投放垃圾的收费标准,才能有效制止乱放垃圾的行为同时能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转变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想要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得到全面提升,就需要更完善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为支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到多个责任单位和主体,只有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职责,才能使整个垃圾分类体系运行起来,使其职能发挥最大值。其中主管部门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监督、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安排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生活垃圾的分類标准、奖惩规则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发现屡教不改者上报街道办事处,由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有了这样的监督机制,居民的分类投放垃圾行为才能收到约束,从而遵守规则,落实好垃圾分类工作。
(三)让志愿者发挥示范性作用
志愿者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这样一支队伍的监督示范作用十分有效。志愿者们可以动员居民开展各项活动来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他们可以在小区内督促居民的投放垃圾行为,若有不符合规定或标准的可以细心指导,规范他们的投放方式,也可以进行有趣的讲座和互动形式来灌输分类投放意识,有必要的话可以采取家谈的方式,对一些年老的长辈们进行一对一的教导,给他们讲明白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的贡献。同时在社区举行垃圾分类文艺活动,更生动地讲述和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让小朋友们也参与到其中,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四)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
想要使垃圾分类工作变成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就必须将公众的环保意识作为着手点。那么如何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呢?首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开辟专栏,台历等公益广告手段长期开展宣传工作。加上各个管理部门和志愿者等人员的讲解和规范之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随之养成,最重要的是垃圾分类行为应从自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