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频率的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胡溪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两种频率的高位结肠透析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症状积分及肾功能的评估,探讨更好的结肠透析频率。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高位结肠透析+基础治疗,A组为隔日一次,B组为每周2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较数值均下降(P<0.05),治疗后A组相较B组症状积分及肾功能有所下降(P<0.05)。结论 在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症状积分及肾功能方面,高位结肠透析能有效改善它们,频率为隔日1次相较更适合。
【关键词】高位结肠透析;慢性肾脏病;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2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发病率不断升高,进一步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民众的生活由此受到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在成人中高達10.8%[1],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因此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方法缺乏。我们采用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3~5期慢性肾脏病,可以改善肾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慢性肾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2年K/DIGO指南[2]中3~5期,未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②年龄在18~70岁。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痔疮、肛裂及肠道疾病患者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患者;③不能配合患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饮食为低盐低脂限量优质蛋白饮食;并给予降压、降糖、纠正贫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均给予我院自制中药汤剂行结肠透析治疗,自制汤剂组方为:生大黄30 g,白马骨3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槐花20 g,丹参30 g,煎制成200 ml汤剂,加温至37℃左右。使用结肠透析机(IMS-100A型[京药监械(准)字号2011第2260059号])先将纯净水注入结肠内清洗后排出;再将37℃结肠透析液注入结肠,每次约1000 ml左右,在体内保持10分钟左右排出,若患者不耐受可缩短保留时间;最后将37~39℃的200 ml中药汤剂通过一次性肛门软管注入结肠,保留0.5~2 h,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做调整。①组患者结肠透析频率为隔日一次,②组患者为每周2次;治疗疗程为4周。
1.5 疗效指标
症状指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症状分级,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情况,其主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纳差、水肿、大便干结等,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记0、1、2、3分。实验室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酸。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B组患者症状积分的比较(见表1)
2.2 A、B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见表2)
3 结 论
结肠透析由保留灌肠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提出“猪胆汁导法”和“蜜煎导法”,当时存在许多缺点,随后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现代人利用腹膜透析的原理,使用中药灌入结肠内,通过人体自身肠壁为透析膜,建立起浓度和渗透压梯度,再用弥散和渗透的原理,将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转运至透析液中,多次循环,排除毒素,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
结肠透析的频次尚未统一,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有每天1次、隔日1次或1周3次[5],但随着次数的增多,患者耐受程度越差,出现肠道出血、痉挛等并发症可能性越大,所以选择怎样的透析频率值得探讨。本研究根据患者的耐受力、依从性、经济能力等条件,频率分为隔日一次和每周2次,研究结果如下:A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优于B组,特别是纳差、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明显;肾功能方面Scr、BUN、UA值A组也是优于B组,说明频率为隔日1次的结肠透析相较1周2次的效果佳,并且从耐受力、依从性等方面尚可。本研究病例数少,需要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来进行更多频次及数量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Zhang L,Wang F,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a cross 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9818):815-822.
[2] Levey AS,De Jong PE,Coresh J,et al.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KDIGO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 report[J].Kidney Int,2011,80(1):17-28.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7.
[4] 许文艳,许红飞.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14-215.
[5] 毛东东,熊 飞.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现状及问题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34(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