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策略

    李灿

    摘要:高校朋辈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本文对比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朋辈心理咨询的开展情况,提出了高校朋辈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策略。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心理委员;本土化

    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又称朋辈教育或朋辈辅导,指经过一定的培训的非专业心理工作者,对寻求帮助的同龄人进行情绪疏导、心理辅导和干预,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朋辈心理咨询是一种准专业心理咨询,具备友情性、义务性,[2]朋辈心理咨询的效果并不亚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60年代的美国,有限的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庞大的心理咨询的需求,朋辈心理咨询的运动风起云涌。[3]目前美国等国家有专门的朋辈心理咨询的学术组织,各学校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朋辈心理活动,朋辈心理咨询活动开展规范,效果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大学生心理成熟水平不高,心理咨询观念还未被广泛接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下的教育工作,高校设置了班级、学生集体住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我国国情迫切要求开展本土化的朋辈心理活动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开展了朋辈心理咨询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校朋辈心理咨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色,发展出我们自己的朋辈心理咨询,切实走好高校朋辈心理的本土化道路。

    一、发达国家的高校朋辈心理咨询

    发达国家的朋辈心理咨询规范、专业,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一)组织体系完善

    发达国家设有各级朋辈心理咨询组织,美国有全美朋辈教育联合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er Programs),由501个朋辈心理咨询的合作伙伴所组成,主要成员是大中小学校,成员们共同制定朋辈心理咨询的标准,研究朋辈心理咨询面临的问题,指导朋辈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2002年该组织制定了项目标准,从组织、开展及考核方面对朋辈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4]

    许多高校设有学生朋辈咨询中心。比如哈佛大学学生心理服务中心有六个朋辈心理咨询社团,其中五个是本科朋辈咨询团体,一个是研究生朋辈咨询团体。[5]

    (二)管理规范

    “学业成功计划”是美国威奇塔州立大学的一种朋辈伴读方式的朋辈心理咨询,威奇塔州立大学成立“学业成功计划”活动委员会,委员会由专业教师组成,负责经费管理、朋辈辅导员培训、活动策划及活动督导检查和管理。委员会组织双方见面会,定期督导检查,要求辅导者每周至少提供一次辅导并且及时提供相关记录。[4]

    英国高校的朋辈辅导员经过选拔和系统培训后才能上岗。新生周时,招募选拔朋辈辅导员,然后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为期10周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与隔代人交流的技巧、非言语沟通技巧、有效地提建议的技巧、识别危机及帮助危机当事人的技巧、了解自己的家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包容能力等。在朋辈辅导员进行辅导工作时,还能得到不间断的指导。[6]

    (三)活动多样,特色鲜明

    朋辈心理咨询的行为干预的机制主要有朋辈支持模式和朋辈领袖示范模式。朋辈咨询活动主要有朋辈门诊和热线电话、朋辈调解、朋辈健康教育和朋辈伴读。国外的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包括学业帮助、学校适应、压力、人际关系、性、酗酒等咨询。[4]

    二、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现状

    我国高校普遍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服务,但是还不够专业和规范,组织机构不够健全,重在对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养,但督导管理还较薄弱,朋辈心理咨询活动比较单一。

    (一)组织体系有待健全

    无专门的朋辈心理咨询的学术组织,缺乏朋辈心理咨询的标准。各高校自发地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相关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针对性不强,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二)实施方式及培训管理

    我国高校的朋辈心理咨询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实施,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委员委员制度。对朋辈辅导员培训多、管理督导少 。培训内容以理论居多,心理辅导的示范及体验式培训较少。

    三、我国高校朋辈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策略

    (一)建立完备朋辈心理咨询的学术及管理组织和机构,指导朋辈辅导工作

    除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外,还需要建立学术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制定朋辈心理咨询标准,指导朋辈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

    (二)构建朋辈辅导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朋辈辅导活动

    我国是集体主义文化,追求人际和谐,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和他人取向的,[7]以日常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朋辈心理咨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构建健全的朋辈辅导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朋辈辅导工作,让最大众的学生受益。构建“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班级朋辈心理辅导”“金字塔”型朋辈心理辅导。[8]我国高校学生集中住宿,寝室长是重要的朋辈辅导员,可开展更多的朋辈辅导进公寓活动。班级朋辈心理辅导由心理社团及广大同学开展。心理社团可以开展征文大赛、知识竞赛、讲座、出版校园心理读物、黑板报,[9]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各种团体训练活动。开展精品朋辈心理咨询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新生适应、自信心训练、情绪管理等朋辈心理辅导项目。做到管理精细化、活动多样化。

    (三)加强朋辈辅导的指导工作,提高朋辈辅导的实效

    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下的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区分开来。[10]学生工作队伍的辅导员,与学生有天然的感情联系,更便于开展对朋辈辅导员指导工作。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专业健康方面的培训,构建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及辅导员组成的朋辈辅导指导老师体系,加强对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信息员、心理社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朋辈辅导工作的实效。

    (四)心理委员制度是朋辈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有益尝试,进一步完善对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和指导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朋辈心理活动开展的质量。因此要格外注意对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

    1.选拔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标准问题,应坚持两个定位标准,首先是学生干部,要求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心理健康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热心公务;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求对心理学感兴趣,乐于助人,价值观类型应为社会型。二是选拔权问题。学生干部由辅导员推荐,选出来的心理委员,有的是得力的学生干部,对心理学工作缺乏兴趣;有的热心于心理学工作,但缺乏一定的开展团体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很难两全。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除了辅导员推荐以外,还应该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参与,以保证选拨到合格的心理委员。建议从选修了心理学课程的学生中选拔,辅助使用《朋辈心理咨询员胜任力问卷》、《SCL-90》、《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朋辈心理咨询员候选人进行评估,作为选拔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参考依据。

    2.明确心理委员的定位,用团体训练以及体验式学习和观摩具体的个案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规范的培训。

    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上报心理信息月报表,辅助专业咨询教师做辅导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咨询,[11]对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主要注重人际沟通的技巧、工作职责等内容,研究表明用团体训练以及体验式学习和观摩具体的个案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实效明显。[12]

    3.加强心理委员的督导和考核。建立相关的考评及激励机制,激发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心理委员人数众多,辅导员加强对心理委员的指导和管理,才能更好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五)重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拓展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对象和范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3]为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朋辈心理咨询活动开展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显性心理问题,而且要着眼学生隐性的的心理需求,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开展朋辈学业支持活动、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团体训练活动,不断拓展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对象和范围。

    参考文献:

    [1]Mamarchev,H.L.Peer Counseling.Searchlight Plus: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h Interest Areas.No.52+.AnnArbor,MI:ERIC Clearinghouse on Counseling andPersonnel Services,1981.ED 211904.

    [2]陈国海,刘勇.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向光富,向靖.让同辈辅导在大学推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

    [4]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5]孙晓青,王道阳.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

    [6]侯德伟.英国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特色与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

    [7]蒋玉娜,金盛华.大学生人格评定的和谐追求——200个人格词汇喜好度中美对比研究[J]. 心理科学,2009,(3).

    [8]刘玲,冯萍制.“金字塔”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9).

    [9]王建军.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10]胡远超,赵山.心理委员制度:辈咨询在我国高校的本土化形式.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1]林海,刘莉湘君.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功能定位的思考.百色学院学报,2009,22.

    [12]钟向阳,胡浩民,蔡秀娟.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实效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8).

    [13]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