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的“刚柔相济”探讨

    李双双

    [摘 要] 刚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的基石,而柔性管理是构建和谐高校、促使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必要手段,两者互有优劣、互以补充。缺少刚性管理会使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难以实现,而缺少柔性管理则会致使行政管理过于生硬、遭遇阻力。因此,在高校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时,施以“刚柔相济”极为关键。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相应的高校行政管理经验,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刚柔相济”展开深入探讨,供同行交流和指正。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 刚性管理 柔性管理 “刚柔相济”

    中图分类号:G471? ? ? ? ? 文献标志码:A

    高校行政管理相较于一般的企业管理而言,除了具备相应的管理共性外,还有着其显著的自身特点。除了具备普通企业管理中的人事、财会、后勤等基本行政内容之外,还需要对教学、科研、招生、就業等部门进行相应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通过“刚柔相济”的思想指导高校的相应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创新与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与方式、提升其管理成效等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刚”“柔”之分

    (一)刚性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

    刚性管理理论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背景,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的前提是将人定义为“经济人”,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及奖惩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保障其工作效率。它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完善的制度并完全照章办事,不考虑被管理人员的情感需求。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并通过物质激励满足了人员的经济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管理的理解更为深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刚性管理在一些方面可以大力推进行政效能,降低由于裙带关系引起的权责混乱问题,使高校行政机构能够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中顺畅地发挥行政职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然而,刚性管理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刚性管理提倡的是用制度做事、用制度管人,因此制度的地位要高于人,要求被管理的人员服从于制度,从而被动地执行制度,受制度的约束和管辖。在长期的制度管理中发现,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全面解决行政工作中复杂的问题,因此制度制定得再具体,也会出现制度没有具体明确的问题。若一直强调制度管人,失去了对人性的关怀,不考虑被管理人的人本需求,极端之处往往会引起被管理者的反感,从而引发抵触情绪,导致制度实施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柔性管理——“以人为本”

    不同于刚性管理的制度化,柔性管理的特质是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从主观角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具有内因驱动的特点。柔性管理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不强调权力影响力及制度的威慑力,而是将实现组织目标的意志转变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管理科学中,许多学者将其作为制度的辅助管理手段加以深入研究,并结合心理学及管理学中的激励、组织等职能形式提升管理的全面性。高校行政部门与政府机关、企业行政部门等社会组织不同,其对人员管理涉及学生及教职工,规模更为庞大,且由于涉及教学、招生、就业、科研培养等内容,行政管理工作也更为复杂与繁重。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糅合柔性管理思想,能够更好地解决广大师生的问题,体现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更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是实现高校全面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1]。

    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的补充完善,使刚性化管理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从“人本位”出发,降低了决策中的高层主观色彩及权力压力,将刚性管理中的“最优化原则”向柔性管理的“满意原则”过渡,使管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极端的柔性管理会影响制度作用的发挥,甚至会摧毁有效的机制,从而引起管理混乱,因此柔性管理的实施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刚柔相济”

    (一)“刚”与“柔”的辩证关系

    从上述关于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理论的梳理中不难发现,这两种管理方式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刚性管理强调制度与权力,重视监督与控制,而柔性管理以主观动因为出发点,依赖于文化氛围而形成,两种管理方式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其在原始动机上是一致的。著名管理学家哈默尔曾在其战略管理理论中提出“让管理更科学、让管理更富人性色彩”,体现在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即是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性。在大量的管理实践中,这两种管理思想相生相伴,互有长短,相互补充,从而使管理这门科学更为全面、完善。

    与此同时,刚性管理与柔性关怀之间也存在着客观的对立关系[2]。其中,刚性管理过分强调管理制度,忽略了对被管理者的人文关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项行政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对于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协调创新性则常常会由于较低的工作愉悦度而大打折扣。但柔性管理过分强调人文关怀而忽视制度的作用,又会使高校行政管理失去规范及约束,导致潜规则横行,最终使管理失控。因此,在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两种模式的相互平衡、相互制约。例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注重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教工党员及学生党员,不可逾越红线,这是刚性管理的体现,但是在对待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经济压力上,又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项就学困难,体现在制度下的人文关怀,使高校行政管理在制度的引导下充满人情味。

    (二)“刚柔相济”的影响因素

    1.政策推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也在日渐增加,在此背景下,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而对于高校而言,教职工及学生是校园的基石,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应当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并在刚性管理的前提下,充分结合柔性管理。此外,很多相关文件也体现了对高校行政机制改革的决心,例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与学校特点相符的制度及政策”,并且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克服“行政化”的倾向,摈除刚性管理对高校活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教育部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健全科学决策与监督机制”,从而保障高校依法治校,强调了刚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在制定、实施校内规章制度时,也要充分考虑师生诉求,保障其建言献策的权力,避免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发生。

    2.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形成组织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一个“生态圈”,文化氛围对其的影响十分显著。我国传统的高校行政文化氛围是“科层制管理”,由于其涉及高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长久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重行政、轻教学”的风气。但是由于行政人员业务的多元化,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撑,缺少对不同类型专业教学或岗位的认识,因此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刚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由此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去行政化”的不断推进,高校的行政文化氛围逐渐从监督管理转向为师生服务,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这在提升行政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尊重不同领域的差异化,并通过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考评,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关注师生诉求,从而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与质量,实现柔性关怀[3]。

    (三)“刚柔相济”的具体举措

    综合考虑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实行“刚柔并济”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刚”与“柔”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进行行政管理时,可以采取以下科学管理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效结合:

    1.强化顶层设计,实现依规治校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而在依法治校的大前提下,通过完善校内规章制度的方式进行依规治校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在高校管理层面上,为了构建和谐校园,规范机关部门管理工作,应当制定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在我国法制化的大背景下,以合法性、合理性为前提,做好制度建设,使高校行政管理有制度可依、有规定可循,使行政效能向高质量推进。同时,在制度的设计与建设中,要做好组织架构的设计,注重权责的分配,并结合既往实践工作经验,制定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避免出现权责混乱、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促使行政管理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模式,进而大力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2.完善绩效考评,创新激励机制

    绩效的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特定的工作岗位或工作职能中生产出的结果情况,它能够体现个人或者组织的生产成果,在现代管理的理论中,往往成为评价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校的绩效评估相较于一般的企业而言,有一定的评估难度。教师的劳动成果体现在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往往难以直接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目前常见的对教师的绩效评价方式都着眼于完成教学的数量以及论文、科研项目的数量等,对于教学质量的衡量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行政在进行“刚柔并济”管理时,一方面要考虑理性的数量指标,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感性的情感体验,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评价等指标来多维度的考查教师成果,并制定灵活的岗位津贴制度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样,对于行政岗位的高校教师,通过行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量化以及多维度的评价来对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评价,使绩效考评制度更为完善。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机制,以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方式,促使高校不同岗位的人员都能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激发工作活力。

    3.建立沟通平台,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涉及人员主要有学生、一线教师及各岗位职工等,行政管理工作繁重且复杂。有时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容易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摩擦。因此,为了协调好多方间的关系,应该积极探索沟通机制,建立沟通平台,形成畅通的沟通通道,从而有效降低摩擦产生的可能性,并不断促使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科学地完成。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下,高校行政应坚持“学生第一,教师优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并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与学生及一线教师主动公开行政事项办理的内容及流程,方便广大师生办事及监督。另一方面,积极聆听师生的意见及建议,采纳并反馈合理的建议,提升服务质量,使行政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4.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业务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教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务必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打造,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养,进而从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等全方位,提升其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部门的业务内容及性质,录用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并且以公开、公正为原则进行严格的考核,择优录取聘用,从源头把控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质量。其次,通过系统的培训及定期的学习、考核,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促使高校行政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融合,有效提升行政管理质量及效率,努力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

    5.提升领导素质与管理艺术

    从当前高校行政工作的架构及领导体制来看,领导者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管理艺术会对行政管理风格造成重要影响。领导群体是否具备高素质、高水平与专业化能力,能否合理利用刚柔结合的管理手段开展行政管理,对于高校行政工作的各项决策以及校园行政机构高质、高效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高校行政管理层集体成员,应当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进一步熟悉及了解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及规律,并深入研究各类行政事项的改革方向,善于运用领导力,主动倾听来自各基层部门及人员的意见及建议,使高校行政管理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此外,从刚性管理的角度,要积极探索改革领导体制,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想定式,避免“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懒政思想,构建健康发展的行政管理机制。

    三、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不单单是要做好“事”而且还要做好“人”的工作。因此,其不仅要求相应的管理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准,而且也须具备相应的“人性关怀”道德品质。对此,各高校务必切实完善相应的“刚性管理”并辅以相应的“柔性管理”,以“刚柔相济”促使各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使构建“和谐高校”、创“双一流”院校的宏伟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建国.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略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J].河南社会科学,2004(05):121-122.

    [2]卜田,赵洪娥.高校学生管理的“刚柔相济”[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S1):126-128.

    [3]孔成華.刚柔相济 宽严适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