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原市主城区星级酒店静态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要素
陈黎?徐永涛
一、相关概念
饭店,又称旅馆、旅社、旅舍、宾馆,是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让使用者得以休息或睡眠的商业设施。但住宿是所有服务中最基本、最主要功能。本文对饭店的定义:现在的酒店,除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外,亦提供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部分酒店亦会提供增值服务,如免费手机使用、房车接送等多种综合服务的行业。
二、太原市六大行政区星级酒店静态空间分布特征
(一)太原市星级酒店基本概况
在1977这一年里,太原市只有两家旅游(涉外)酒店,分别是迎泽宾馆和并州饭店。进入二十一世纪初,太原市从事酒店行业的达到721家,其中,算的上星级饭店总共有81家。在2010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计划的实施,太原市酒店业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19年,太原市六大行政区域范围内星级酒店共 2224家[数据来源:太原市旅游局網站]。
(二)太原市六大行政区星级酒店静态空间分布特征
总的来看,太原市主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布局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1.各区星级酒店数量差异较大,多集中于小店区。如图2-1所示,本次研究的太原市六大行政区中, 2224 家星级酒店坐落在这。其中小店区星级酒店占比最大达到49.60%,数量是 1103 家,晋源区占比最小仅占5.62%;小店区囊括了六家五星级酒店,此外像希尔顿、亚朵大酒店等四星级酒店也在;
2.高度集群在中央商务区,形成单核都市圈。星级酒店在城市区域集群分布,进而形成集聚效应。酒店所处区域经济实力与文化的相似,加上本身高度完善的产业链,避免酒店产业链上带来的供给能力不足,形成了集聚效应的正反馈。另一方面,集群效应带来的酒店行业的一种“群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满足了旅游消费者多样的消费选择,消费者从消费成本上考虑,也会优先考虑商业集群区域,这是独立酒店达不到的性价比。太原市星级酒店以二星级及以下酒店为主,高端酒店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数量很少,虽然三星级酒店的数量较四、五星级酒店有了显著数量优势,数量达到 110 家,但依旧与二星级及以下酒店数量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太原市城区酒店空间分布主要以二星级及以下酒店为主,三、四、五 星级的酒店分布较少,随着酒店等级的降低,低星级酒店在全市范围内的数量分布越来越多,从低星级酒店到高星级酒店,数量上呈现出急剧递减的趋势。太原市区星级饭店集聚现象明显,主要集中在柳巷商业区和长风街商业区。而且基本上是以三星级以上的饭店为主。如果进一步缩小分析范围,太原市区星级酒店尤其集中平阳路与学府街这两条路形成的中心区域。这个中心城区是太原市商业区和文化、行政中心,该区域不仅分布着北美新天地时尚中心、王府井百货、茂业百货等大型商业网点。
3.星级酒店嵌入主干线,以“川”字型道路分布。星级酒店静态分布与小店区的交通通达度有着高度关联,即主干线通达度越高,车流量越大,星级酒店分布越集中。太原市星级酒店主要分布在平阳路、学府街、坞城路沿线。这些主要干道均是由南北纵向铺展开,形成“川”字型静态分布。
4.星级酒店以水滴扩散形式逐渐由城市中心区辐射到周边。星级酒店在城市中央商务区集聚分布,进而土地价格过高、人力成本加剧和一些公共资源的垄断,一些经营不佳的酒店和外来入驻的星级酒店就会考虑这些经营成本,向中心区域周边还在开发中的地块选址建造。近几年新建的五星级酒店-铂尔曼酒店和洲际酒店和未来即将入驻的第19家五星级酒店海湾大酒店,就入驻在长风街附近的区域。加上太原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也是由中心点带动周边发展,进而辐射全市,这样形成了正反馈促进城市发展。
三、太原市星级酒店发展的要素与留存的问题
(一)太原市星级酒店发展的要素
1.交通条件要素
这里以太原市小店区四星与五星级酒店坐标位置图可以得出,酒店的选址受交通要素的影响,多数选址在坞城南路、平阳路和长治路这三大主线路上并呈现出线状的正态分布即从中心区域延主干道路渐变小的状态,尤其中心的“水滴”点选在汽车站和政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地带。这里以长治路为例,这是一条太原市小店区的南北主干道,在这条路上就开设五家四星级和三家五星级,另外未来这也是太原市地铁二号线线路重叠区域。城市的运输路线框架是主支交叉的,主线运输路线是指国家规划的国道、高速公路、跨省铁路和机场线路;而支线运输线路是指地方城市在国家规划的大框架运输线路下,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构建的中心散射型运输线,如城市的港口、跨省的火车站点、地方机场、地方政务中心等“水滴中心”建筑设施。最终主支线交叉,主线作为运输的枝干运输主要客流到地方,地方再通过这些“水滴中心”引导客流至周围星级酒店,满足这些客流住宿和娱乐的需求。由此得到一种互利互助的促进循环作用,星级酒店密集分布在“水滴中心”周围满足客流需求,拉动地方经济提高,地方依托这些税收规划更加便捷的路线再吸引客流过来,形成一个循环促进圈。
2.商业中心的影响
由于星级酒店 “宾至如归”的宗旨,驱动主流星级酒店依靠周边的其他社会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娱乐和“家”的必要。例如游泳健身服务,桑拿洗浴服务,酒吧唱歌服务,烧烤聚餐服务和中西特色美食服务等。由于城市的商务区每天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所以星级酒店往往倾向于这些商务区四周进行建设。商务区之间繁荣也有差异,有的商务区已经随着太原市政府规划开始没落,有的新型商务区还在开发中,但是未来潜在的繁华不容置疑。这些尚未成型的商务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后者星级酒店的选址。在太原的规划发展中,已经形成较大体量的商业区,比如柳巷商业区和长风街商业区。
3.行政中心的影响要素
太原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多组团”。太原中央城区作为“一主”,未来规划是国家金融交汇中心、商业都市区、科教基地中心。酒店的收入中有不少是外来政务人员的消费和国际会展中心的外交消费,这极大刺激星级酒店就近选址,方便客户的入住和消费。行政区域必将是公共资源较为全面的地方,城市化建设较快区域。因此星级酒店为搭“资源便车”自然倾向于在政务中心区域建设酒店。政府为了刺激星级酒店入驻周围,对新政务中心实施的土地优惠、税务前几年减免等措施。
四、未来发展展望及对策
(一)未来发展展望
太原市地處盆地,三面环山,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北为系舟山、云中山。受地形的限制,太原市各类设施集中在主干道上,导致城市向东西发展受限,交通无法铺展开,北部也被大山阻隔进一步影响北部的发展。结合太原市最新的2016-2030规划,能够明确表明太原整体的经济建设南移,位于南部的小店区经济必将更上一层楼。太原市在规划城市用地与优惠方针上刺激星级酒店合理布局与扩张,促进各区平衡发展,注重酒店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在重点发展南部酒店业的同时也能兼顾其他地方的酒店建设;星级酒店在酒店行业快速扩张下、中央商务区趋于饱和的大环境下,选择位置时应紧跟城区空间规划与新区开发的契机,利用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等现代交通方式对长风街一带和柳巷商业区通达性的改进,向城市待开发区满足发展空间。随着地铁系统的逐渐完善,城区空间将得到有效拓展。一号线开通将太原站和太原南站一方面促进附近的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促进周边商业区酒店进一步发展,地铁将城市内外交通路网有机接驳,密切联系沿线城镇,促进东西部和南部科技城快速崛起,有助于引导城市空间由带状主导下的单中心“摊大饼”式的扩张转为“指状”扩张。
未来太原市酒店分布也将跳出交通拥堵的窘境,向南和东西部区域寻求发展空间,同时,在地铁线的牵动下,将出现一个个次级中央商务区,次级中央商务区之间因为集聚效应会壮大发展为一个量级大的单核商务区。由此,太原市酒店格局将突破单核功能区,形成多个大型核心区。
(二)未来太原市的决策
1.发展次中央商务区,形成多中央商务区
单核的中央商务区形成大多都是初期政府因为资源不足,只能优先发展特定地带,造成太原市星级酒店大多集中在像柳巷和长风街这种老牌中央商务区。发展次级中央商务区,可以调整资源分配,一方面解决星级酒店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让消费者有更多更便捷的消费地区选择。市政府的规划引导加持外商酒店的引进,另外基础公共建设铺平基本需求,有利于促进形成多核心中央商务区。
2.调整酒店星级结构,实现均衡发展
太原市星级酒店低端星级酒店占比过大,高端酒店占比过少,中端酒店占比也不容乐观。为了面对各种类型消费者的入住需求,一定程度上要调整各星级酒店结构,不能太集中低星级酒店,,从而不能满足高消费群体的入住。一方面可以重点对低星级酒店建筑改造和政策优惠引导,另一方面,引进外地酒店入驻,最终使得星级酒店档次趋于均衡发展。
3.孵化特色主题酒店,创建特色龙城文化
个性化、主题型酒店是酒店发展的方向,也是太原市未来星级酒店的名片,在太原市高星级酒店的发展中已经出现倪端。比如2019年新建的“龙”文化元素太原皇冠假日酒店,此五星级酒店就是借助山西被誉为“龙潜之地”的太原作为酒店文化特色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入住。一方面星级酒店借助地方的旅游资源比如佛教文化构建酒店,公园主题酒店和龙城文化酒店等具有代表太原文化气息的酒店,树立起省会面向全国的旗帜,另一方面太原市规划部门应该在新的星级酒店建设项目中侧重特色主题酒店审批。(作者单位:太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