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探究

    杨朝兴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尝试、创新。如果教师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升教学质量,也无法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课堂上问题教学法地合理运用,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有效转变,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加快了初中数学改革进程。本文主要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在问题教学法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173

    前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按照相应的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教学能够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合理融入一些新型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初中数学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具体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的导向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思考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

    数学,这门科目本身便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教师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必须重视问题的提出,问题导向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方向正确,若是设置的问题不够有效,学生思考就会缺乏积极主动,知识掌握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在解决“添加一个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中,提问时可以将多种全等方法运用进去,这样,学生为了更好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会主动积极思考,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种让学生思考的方式取得的学习效果要远远超过教师的讲授,学习也会更加地主动,知识掌握程度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结合学情,提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更好地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应学会如何提出问题,而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首先需要梳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准学生感兴趣且合理的问题,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营造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操作更加倾向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能够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掌握新知,完善知识结构。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笔者在备课环节,首先找到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即:判断一个根是否为方程的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考虑这些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以下问题,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以文字和图形作为展示的内容,即: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米,则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解决,并能够按照实际问题作为导向,建构数学模型得出结果。探究的结果也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衔接。随后沿着新知识的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如:抛开实际问题,问题一有其他解吗?问题二有其他解吗?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区别于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因此,在设置课堂问题前,把握好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问题的提出要具有趣味性

    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需要合理运用问题导向,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理解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的情感能够被充分调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思考,通过不同的途径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使得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进而擦出智慧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既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能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就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对“变量与函数”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引人,向学生说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表现得十分感兴趣,有的学生回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行驶里程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變化。”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种变量随另一种变量发生改变的知识,带领学生共同感知事物变化规律,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学生能够用数量变化进行描述,掌握相应的变化规律,逐渐探索数学世界。

    四、在课后总结中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往往会进行教学总结,并且会让学生在课后针对学习到的知识点来做题,所以喜欢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虽然这种办法比较有效,但是却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学生很少能够有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也会给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造成较大影响。这便要求教师进行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这种情况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被激发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知识掌握和数学成绩都会有明显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适用于数学课程的方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做好备课,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问题,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问题”建立有效联结。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自信心为主,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他们创造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玉萍.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