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回族学困生转化策略

    魏文娟 王巨龙

    【摘? ?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回族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回族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回族学生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和主动、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够合理、教师对回族学生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并提出了做好“两门功课”,解决回族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关注学习过程,采用“传帮带”和“点穴式”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等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族学生;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157-02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Hui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Hui students learning difficulties are: the Hui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education is not proactive and proactive, the learning methods adopted are not reasonable enough, the teachers attention to the Hui student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it proposes to do "two homework". Solve the problem of learning motivation of Hui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adopt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passing and guiding" and "point-pointing"; adopt reasonabl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give play to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he motivation and restrai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Hui student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在小学数学教学過程中,局限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随着数学知识越来越难而逐渐“掉队”,成为学困生。尤其是对于回族学生而言,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的用功程度等都较为欠缺,在数学学习中更容易成为学困生。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回族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后,就会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学困生,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中,成为每个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教育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回族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从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回族学生变成学困生,既有自身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也有教师采用的策略的原因。

    (一)回族学生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和主动

    很多回族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不够坚定,一方面,他们的家庭环境导致他们对待学习不主动,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科学文化相比,回族学生在接受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是学习宗教知识,而且他们更注重实际生存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对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比较淡漠。另一方面,在进入学校后,回族学生也游离于班级文化之外,不能主动地接纳班级主流的学习文化和交往文化,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同行者”和督促者。也正是其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也变得很差,逐渐成为学困生。

    (二)回族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够合理

    与汉族学生相比较,回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着眼点和用力点都不够科学、合理。一方面,很多回族学生更注重从数学教学中获得实际的运算能力,而这些运算能力都是比较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他们在满足了日常计算需求后,就丧失了对更深层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对于常规的“预习+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够,习惯性地在完成作业、课堂听讲等过程中打折扣。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回族学生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思维比较涣散,不能跟着教师的引导开展相应的学习和思考,造成了知识空白越来越多,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三)教师对回族学生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除过一些少数民族学校外,很多回族学生都是和汉族学生一同求学。由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惯有态度,很多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很自然地认为回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短板”,且“无法弥补”,于是对待他们的态度往往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回族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主动思考的次数不够,更多的是要求他们不要干扰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程中关注度不够,对于他们的作业检查、督促指导都不如其他学生的频次高,质量要求也不够严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回族学困生的策略

    (一)做好“两门功课”,解决回族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鉴于回族学困生的产生有家庭因素和个人原因两方面的动力根源,在转化回族学困的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两门功课”:一是做好家庭教育观念转变的功课。孩子最早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也是父母,如果父母能高度重视教育,那么孩子也就能重视学习。很多回族家庭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坚定和主动,要么是因为孩子还小就被送到学校,要么是迫于控辍保学压力等。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日常教育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不够认真和重视。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或者电话沟通等多种途径,给父母讲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和有用性,教授给他们必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让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只要家庭教育中能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更充足、更持久。二是做好回族学困生个人的思想教育。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回族学困生学习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其自身的努力。教师要把转变回族学困生学习心理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大量的学习改变命运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一生的长远影响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关注学习过程,采用“传帮带”和“点穴式”教学方法

    学困生的转化,最重要的方式方法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各种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提升。由于现在的教学班级中基本上都是40人左右,教师无法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困生身上,因此,教师要一些“帮手”来协助完成转化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责任心、学有余力的好学生担任“小老师”,结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小组,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要分配适当的精力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指导,包括对“小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改变对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把大水漫灌式的教学转变为“点穴式”的精耕细作。要针对每一个学困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短板,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全面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回族学困生而言,如何正确地使用教学评价手段,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教学评价本身而言,首先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达到指出错误、改正错误的目标。其次,教学评价还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进步的成就感。对于回族学困生而言,教师要用以激励为主、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注重对回族学困生进行肯定性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重新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并传授其改正错误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回族学困生的关注度,积极开展学困生转化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让回族学困生获得信心和能力的双重提升,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完成教育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灵涛.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转化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

    [2]拉毛草.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

    [3]孙学炳.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30).

    [4]夏育红.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9(06).

    [5]何芝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31).

    [6]包伟标.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8(12).

    [7]董国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