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吴迪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仅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正因如此,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应俨然已经成为当前所有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即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其不仅仅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更是衡量一个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是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后,在经费支出列支上并不计提折旧,极大的制约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反映。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是我们资产管理者应长期思考的问题。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1.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专业设备价值超过1500元,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确保物质原来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不足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操作一年以上的也被涵盖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范围内。
1.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
第一,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固定资产目标,以此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依据;第二,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章程序进行报批;第三,固定资产报废与转让,必须要经过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核销,其变价收入则应该转入修购基金内;第四,事业单位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该比照自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要求进行核算,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一,事业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固定资产”科目,并且将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其实际成本进行记账;第二,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改建、扩建,而增值出来部分,应将其进入固定资产价值;第三,转让、清理固定资产时所取得的收入以及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损失,在做账时应该相应的增减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而盘盈、盘亏固定资产时,在做账时则应该相应的增减固定资产的固定基金。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部分单位由于在购置、维修、调入以及核销固定资产时,未能及时将固定资产价值改变登记入账,甚至是不入账,也就导致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2.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有些单位未设置专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岗位,缺乏对资产领用及保管有效记录且责任手续不健全,也就造成了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够明确,无形之中为固定资产流失埋下隐患;二是在盘点固定资产时,缺乏健全盘点制度,且部分事业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也就造成了有些固定资产明明早已报废或者是已经不具备使用价值,但是仍然挂在财务账上,长期堆放在仓库里,或是到处乱扔乱放,无人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三是有些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随意性比较大,不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批。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单位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且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业务核算水平,是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管理意识,并且鼓励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固定资产相关知识的学习之中,提高他们在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判断能力,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交接、处置程序,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个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追索的线索。
第二,健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建立起一套系统、透明、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事业单位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三,健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在处理固定资产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处置办法。并且要确保固定资产是真正达到使用年限之后,提交申请,上级部门批准后,予以报销。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应该在扣除相关费用以后,按照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要求,上缴到上级财政专户之内,纳入到上级部门预算之中,进而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健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结合本单位下年度工作安排,提出拟购置资产品目、数量,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审批。对于国家专控及政府采购商品必须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登陆国家政府采购网进行集中采购,不得私自采购。
4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边界,优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