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汤牧文

    摘 要:本文从负面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出发,通过自我效能、成就动机、和归因等理论对负面教育之于小学生学习动机造成的影响加以论述。并且对负面教育的实施应用提出把握负面教育的“度”、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负面教育、有效地将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进行结合几点建议。

    关键词:负面教育; 小学生;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174-002

    负面教育是一种带有批判性、强制性、对小学生施以压力,以约束、批评、惩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法,负面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家长常用负面教育的方法,甚至认为在小学阶段儿童本性贪玩,如果不通过必要负面教育进行督促,儿童的学习动机难以被调动起来。那么负面教育是否应该成为小学教育中的必需品呢?教师、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负面教育呢,下面本文将进行探究。

    一、负面教育是什么

    (一)负面教育的概念的界定

    负面教育又称反面教育,目前对于负面教育的界定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负面教育是在一定人为的环境下,让小学生感受到不愉悦的刺激,从而提高小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类似的负面情绪体验教育等同于负面教育。本文认为负面教育应该具有本文认为负面教育指的是相对于正面教育,一种用约束、批评、惩罚等方式以降低小学生某种不当行为的频率为目标对小学生开展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有训斥等口头负面教育,罚站、罚跑圈等体能负面教育,罚抄写、放学延迟回家等其他各种类型的负面教育。

    (二)负面教育的发展与探讨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从卢梭到杜威等都强调小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学家在教育观念上反对以压迫为主的教育方式。然而如今负面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依然充满争议。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惩诫权的议案,并且在其中多次强调了“适当”二字,法案一出引发了社会热烈的讨论,那么负面教育是否有必要存在,是否应该作为正面教育的一种补充,或是必须存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中。我们值得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负面教育之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心理学家在对学习动机的实质与培养及激发规律进行研究,产生了不同的视角,形成了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成败归因等理论。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根据负面教育对于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成败归因的影响来探讨负面教育对于成就动机的影响。

    (一)负面教育之于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完成一项任务的自我衡量程度,本文认为对于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为对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对完成自己的课业目标更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时会更愿意接受难度较大的任务,并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尝试各种各样手方法,表现得较为坚持。自我效能感受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等因素的影响。而负面教育是通过给予学生压力来刺激学生,即提高学生的唤醒度,适当的负面评价呈现低唤醒度,而过度的负面评价则会让小学生呈现消极的情绪和过高的唤醒度。消极的情绪和过高的情绪唤醒都会影响小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并且使小学生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无法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判断,降低自我效能感,而低唤醒度的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学生的注意、记忆、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活动程度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负面教育对小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括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种心理倾向。本文中成就动机指小學生所具有的为了追求达到学习目标存在的内在驱动力量,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目标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指为了获得父母、教师和同伴的赞许而努力学习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对小学生进行负面教育,会让小学生逐渐产生负面评价恐惧,表现为在学习中会避免因竞争导致来自周围人的负面评价,以维持现有的地位。在选择任务的时候,经常接受负面教育的小学生倾向于选择难度更高或更低的任务,免遭失败或可以找到合适的借口减少失败感。就算未达到预期目标,也可以避免遭受家长教师的负面评价。长此以往,丧失了对追求达到学习目标的内动力,患得患失,成就动机在恶性循环中越来越低,对自己的理解产生更大的偏差,消极的情绪战胜了积极的情绪,无法产生积极的、持续的学习内外动力,成为了低学习动机者。

    (三)负面教育之于小学生归因的心理影响

    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在某个行为之后对自己行为结果成败的认知解释。人们通常将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成败归为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其他六种原因。小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原因推断不同会对学习预期产生影响,主要把学习结果归因为努力程度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更强,而把学习结果归因为自身能力、运气、任务难度等因素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更弱。负面教育中,对儿童的自身能力、运气、任务难度进行负面评价会使儿童产生不当的归因,他们就会误以为影响成功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天生资质聪慧、运气好、任务简单等因素,而努力程度并不重要。一些小学生在被施以能力的负面评价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法把事情做好可能是因为自己能力弱而造成的。在负面教育中,一类贴标签的做法非常普遍。比如一些家长用评判自己的孩子笨,久而久之对于学习成果的归因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花再多努力也是白费,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坏学习的内动力,长此以往,对学习形成十分消极的态度,严重影响学习动机。

    三、如何正确看待负面教育

    负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存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为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杜威在曾经谈到对一个人的习俗和规则所提供的的控制也许缺乏远见,这种控制可能立刻见效,但却使受控制者后来的行动失去平衡。负面教育因为其特点以及其对小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消极影响,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倍加谨慎,如果使用得当,负面教育反而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的内外动力,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动机。

    (一)把握负面教育的“度”

    在对小学生施加负面教育必须谨慎地考虑负面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实施的方式和“度”。负面教育的施加必须得考虑情景性,选择合适的场合进行使用。就负面教育的轻重而言,施教者除了考虑问题的性质,还要考虑小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人格的差异性等因素。这需要施教者进行综合判断后采取决定,充分考虑使用负面教育的同时是否伤害儿童的学习意志、情感,充分考虑所运用手段的适切性。例如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成就动机较低、或无法正确自我归因的小学生,负面教育的作用远不及正面教育,但适当的情况下采用负面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让儿童保持在适当范围的低唤醒度内,如训练小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适当地播放一些背景声,比让儿童在毫无噪音的环境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专注度,让小学生的认知更加集中,反而不容易走神,在适应恶劣的环境后,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会增强,学会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干扰因素,对学习更为坚持,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儿童的学习动机。

    (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负面教育

    实施负面教育需要施教者对于每一个小学生个体有深入的了解,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行为表现、个性、潜质、家庭教育条件进行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小学生设置相应的最近发展区,以最近发展区为标准来对小学生进行判断、评价。对于自效能感过高的小学生,可以给予适当批评、警示,提醒他们戒骄戒躁,给予他们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如竞赛)提升他们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把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运气不好、题目太难、自己不够聪明的、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小学生不应该放纵不管,应该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训诫、约束、施加一些适当的体能负面教育修正他们不正当的思想、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与毅力,樹立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帮助他们遇到挫折时能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在挫折中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进行负面教育的时候,有教师总结了“对事不对人”五字精髓,即对儿童个人的能力强弱不进行负面的评价,而对儿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不端正、花费的努力不够进行负面教育。当儿童能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和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后,就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失败,摆正态度、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三)有效地将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进行结合

    负面教育的使用可以与正面教育结合起来,一些家长会因为小学生的成绩下滑进行负面教育,斥责“成绩下降的结果”,而缺乏对“为何成绩下滑”原因的分析。一些小学生因为考试带来的负面评价或惩罚又无法正确地归因而产生了考试焦虑、考试恐惧,逐渐厌恶学习,学习动机明显下降,导致学习成绩随着下滑。负面教育的运用中可以加入正面教育中的说理,配合采用启发、诱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礼等方式。抑或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严慈结合,一个负责“罚”一个负责“劝”,即便对小学生施加了负面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明白了错误的缘由,提升了小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帮助小学生提升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从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三个角度来看,负面教育对学习动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可否认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负面教育的存在有其价值,但是重点还是落在了在什么样的场合下使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以及实施的“度”这些问题上。对于小学生进行什么样的负面教育能够在不伤害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促进小学生的进步仍然是一个值得令我们持续探索的教育问题。

    课题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重点项目(hnjg2019ZD-13);“海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核心素养指向下基于ICAP理论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研究”(编号:Hys2019-23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册)[M]北京:人名教育出版社,2017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刘生全,孟春莲.教育批评的功能与回应[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1(06)

    [6]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