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法植入中国梦

    林华琳

    

    

    【摘? ? 要】中国梦,近几年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可行性。基于此,笔者在《少年中国说》这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一、找——让历史重现;二、读——让气势回荡;三、解——让底气十足;四、写——让未来可期。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能触摸到中国梦,让中国梦不再遥远。

    【关键词】查找;朗读;理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179-02

    【Abstract】The Chinese dream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but as early as a hundred years ago, Liang Qicha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Young China Talk", and it is still feasible today.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infiltrated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article "Youth China", so that students can truly feel that the Chinese dream is all around us, right in our classroom. The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are as follows: 1. Find—— Let history reappear; second, read-let the momentum reverberate; third, solve-let the confidence be full; fourth, write-let the future look forward. Through such learning, students can touch the Chinese dream and make the Chinese dream no longer far away.

    【Keywords】Search; Read aloud; Comprehend; Create

    一、找——让历史重现

    查找资料是学习语文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而《少年中国说》所说的强国梦想很抽象,没有具体的事例和实践。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读来则有许多的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呈现在我们眼前,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梦的内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许多的历史资料,这些优秀的人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兢兢业业,克艰共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可歌可泣的典型事跡。比如地质学家李四光、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等,还有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洒热血抛头颅。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学习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把它整理成一个表格: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如手抄报、画展等形式,淋漓尽致展现这些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解——让底气十足

    1.解内容——感受少年中国的形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少年中国的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

    (1)自主朗读,读通读顺。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文段,圈画形象。要求:说一说,作者把少年中国比作了哪些形象?圈画出描写少年中国形象的词语。

    (3)自由选读,想象画面。要求:边有气势地朗读,边想象画面。练习: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了少年中国,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感觉很__________。

    (4)感受本段的语言表达特点。课件出示对仗工整的第二自然段。

    (5)提问:细读课文,你有什么发现?进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快就会明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的形象——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解手法——了解少年中国的前程。课文虽然比较短,但修辞手法却丰富多彩,大量地运用了排比、对偶、反复、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把少年中国的前程描绘得清清楚楚、光辉灿烂。例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少年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少年感到责任的重大。

    3.解关系——明确中国少年的责任。中国少年的责任究竟在哪里?课文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第一自然段来进行引导:

    (1)提问: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找出文中的句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中国少年的责任是什么呢?

    (3)细读课文,发现其表达特点。

    (4)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认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学生也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锐意进取,少年强中国才能强。

    三、读——让气势回荡

    正因为课文的内容比较精炼,表现手法又丰富多彩,语言的形式又非常地朗朗上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非常的充沛,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表达得非常地充分,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因此,有效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1.个体朗读——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必须进行朗读,这样的目的是熟悉并了解文章的内容,这个时候的要求是读正确,读准确,不能有任何的错别字,要把握文章的节奏,尤其是句式的停顿,其次是要把文章读得非常地流利,不出现断句的现象,再次是要在准确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把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

    2.集体朗读——壮观而有诗情地朗读。在教学的过程中,集体朗读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1)配乐诵读,全体起立集体诵读,感受集体诵读的气势。

    (2)多媒体播放视频《辉煌七十年》,激发自豪感。

    (3)课堂小结。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集体朗读的形式,如男女生分角色的朗诵形式,把男生的雄浑表达出来,把女生的细腻表达出来,让《少年中国说》充满诗情画意,当然,我们还可以大胆创新,在情境中朗读,领诵与合诵相结合,甚至还可以编排成特色鲜明的集体诵读节目进行表演。

    四、写——让未来可期

    梁启超是一个大家,接受了东西方的教育,视野非常的开阔,文学成就也非常的高,《少年中国说》就是典型代表,在内容上突破了封建的禁锢,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才能够挽救旧中国,甚至将文学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在形式上突破了文言文的形式,引进了白话文,半文半白,而且非常地有气势,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欲罢不能,而且在手法上大量地使用了修辭手法,形象生动,磅礡大气,实在是难得的范文,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有创造性的创作。

    比如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其主要的语言形式是“少年——则国——”,首先我们可以把中间的词语进行调换,体现出少年的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在新中国成立前,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后,在21世纪,我们的中国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试着写一写,也许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在日常的习作中渗透在这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增色。更为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说不定,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将来还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辉煌的一笔,谁说这没有可能呢?未来的少年将会迸发出无限的可能!

    总之,语文的学习有很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所采取的方法都不一样,只有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才能挖掘出课文中最富有内涵的东西,才能够让学生汲取营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孟凡翠.乐舞教学法在少儿国学经典编排中的实践研究——以《少年中国说·白马篇》为例[J].大众文艺,2016(13).

    [2]刘静.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看其中国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2015(X5).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