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实施对策探析
屈雅喆
摘要: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选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思想政治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情况下,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热情等因素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寻找优化教学方法的策略,推动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学生意见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236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且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针对教学实践做出了相关要求。初中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拓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基本认知;另一方面,由于情感认知能力的限制,思想价值理念尚不成熟,极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并针对课程性质,调整传统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新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环境。
一、坚持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从课程设计与课程内容方面都凸显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因此,在教学发展中,教师则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围绕学生当前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自我认知,发展社会素养。例如针对初中生青春期的叛逆思想,教师应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调适学生的心理环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顺利度过人生的“岔路口”;再如在“心中有法”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须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常见的法律法规,以中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与渗透,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推进教学改革,教师要突破“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束缚,打破应试教育的牢笼;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辅助开展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可以有效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最优角度契合“教”与“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将诸多新式教法有效利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
如在开展《追求民主价值》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人民代表大会”现场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竞选人、投票人等。学生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能对民主二字有序把握,充分认识人民代表的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同样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趣味多彩,教学顺利开展,有别于原有教学成效。
如在开展《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设定小组合作的任务。即“网络的利与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话题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纷纷交流,能从多角度认知网络。这样的学习活动能给学生深刻的记忆,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教学成效十分可观。
三、优化课堂设计,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也应侧重学生发展,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环境,吸引学生在参与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发展。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通过提问:你知道哪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法治进程流程图”及中国在宪法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学生探究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思考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理想法治社会的愿景。这样的课堂教学构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材料中实现自主发展。
四、完善课堂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反思总结
教师要完善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模式,既要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多主体、多内容、多形式,又要基于评价获得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指引后续的学科进行教学活动。
多主体,即要求学生、家长包括教师本身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人公;多内容,即要求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养发展,同时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多形式,即要求形成性评价、鼓励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元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五、加强目标构建,强调情感素养发展
教学目标的调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侧重于认知的构建,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但是,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思想情感层面上得到提升,显然比让学生记忆、背诵知识内容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基于这一发展进行课程目标的优化,落实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要的三维课程目标,并侧重学生社会责任观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核心概念的渗透,引导学生从自我发展出发,在“责任、参与、选择”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六、结合学生主观意见进行教学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直观感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方法的优劣。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主观意见进行教学方法反思,以此来丰富教学方法反思的参与主体。在正式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取学生的意见,第一种方法是教师在讲解完一节课的内容后,直接向学生询问,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二种方法是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汇总对课堂教学的建议,提出希望课堂教学能够改变的地方。
结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推进教学改革。就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从整体角度审视课程教学,要建立正确的观念、选择科学的方法、补充丰富的内容、完善课堂评价,这样才能契合新教材内容、符合新教改要求,真正突破原有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聂美琦.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及解决措施[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5):47-48.
[2]杨跃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