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李大立 毕文波

    【摘 要】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以及传统文化精髓,全面提升红色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针对性、时效性,使高校师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以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武装起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革命;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28-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这些饱含红色基因的革命传统文化,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新胜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通过革命文化的传承,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中,既有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本文在强调历史发展的新高度,以及历史发展的思想进步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的重要性,通过历史方法解析,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一、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并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植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且将党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以及优良作风,积极贯彻实施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使其生根发芽,发出新的光芒。借助优秀的红色文化,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好的文化基础。

    (二)社会经济发展是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的优质土壤。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我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并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充分融入到思政教学中,使得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进一步充分了解,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进一步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托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是民族之魂,有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层次的现实需要,为红色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对红色文化的现实需求。充分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知行合一、注重行动实践的原则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落实到实处,体现在师生的身体力行上,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弘扬传统革命文化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实践工作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落实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身体力行。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进行的新长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需要凝心聚力、统一思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秀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长期的艰苦革命斗争中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需要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前进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依然需要发挥各种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对革命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需要。

    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并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课堂全融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文化,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指导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红色文化精神指导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值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将其融入到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滋养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教学植入到师生的思想中,使广大师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形成高校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引导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使得红色文化渗入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形成过程中,指导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对大学生的品质、素养以及人文价值观等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阵地全覆盖。依托于高校的各类文化宣传阵地,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高效传播作用,积极推动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师生共同继承革命先烈精神,与时俱进,为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利用红色文化开发相关的歌舞音乐、网络作品,丰富红色文化作品的资源库,并极大地提升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很好的感染力,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有利于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核心,并且发挥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以此为依托,确保宣传阵地的全覆盖,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弘扬主旋律,强化正面引导作用。

    (三)成果全共享。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植根于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精神的基因。不少反映红色文化的作品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类作品的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群众易接受,革命传统文化成果的交流和资源上的共享,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广深入,尤其是对于求知欲非常强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直接而具体的红色教育更是让其政治理论教育从课本走向了现实,有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分享教学经验。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高校师生在共享红色文化教学成果的过程中,既收到了深刻良好的教育,也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思政教学的深入推进,更是用铁一样的事实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四)理论全武装。强化理论武装,以强大的理论指导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红色基因的内涵丰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结合红色基因文化的重要内涵,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作用,用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阐释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释坚定的理想信念,什么叫革命英雄主义,什么叫革命乐观主义,用生动的历史史实和科学的理论促进师生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发展,推动红色教育阵地建设,从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校师生共同学习传统的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信念与理想,是从理论上武装高校师生的文化思想,充分展示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五)责任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传统红色文化教学坚决落实到责任主体,并且在传播红色文化核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体制的改革作用,落实教育环节,并且对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以红色文化的核心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且渗透教材课堂管理中。在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工作中,增强政治纪律和规矩,推动高校师生政治观念以及政治生态、精神的发展。

    (六)思维全更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提取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促进高校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文明校园,从整体上推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的网络化管理工作。通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思政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风建设,并且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在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红色基因植入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理念,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进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等因素,对思政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交叉性的影响。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开展不足,导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的目标不明、教学认知不足,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得不到实质性创新与发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必须要结合当前弘扬革命文化精神的时代要求,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思政教育的思路,并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7.

    [3]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