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号文件中的县域机遇

    

    2月5日,大年初九。中国城乡依旧沉浸在春节的祥和喜庆当中。

    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椑南乡岔冲村,这个距城区仅10公里的小村,一农家屋正举行火热婚礼。亲人们呼朋唤友驾驶着小车赶来庆贺,新建的水泥路村道上,时不时一辆小车驶过,让人感叹:乡村富了,农民包里鼓了,农村生活更便捷了。

    这一天,2017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短短几个小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传遍城乡。

    正如小小的岔冲村一样,显现的一面是:近些年农村飞速发展,农民越来越富,但隐蔽的一面更让人忧虑:短暂的春节热闹之后,年轻壮实的村民将像候鸟一样飞去城市,农村空心又将出现,留在农村的年老的传统农民仍将种植原有的庄稼结构,农产品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村增长乏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避无可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村的深层次变革已经到来。

    继城市跃进之后的农村深度变革

    城市与农村,看似二维,却是共融共生的统一体。

    观世界与古今,可知镇自村中来,城自镇中生;先有村镇,而后有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再有分工合作而成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等。

    世纪之交的中国,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开,城市迎来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农村人口渐次涌入城市,推动着城市一个圈层一个圈层的扩大。单说成都,就从原来的二环扩展到了三环、绕城,体量扩大了数倍;此间,房价蹿升,从原来的每平方米二三千元涨到了上万元。

    2017年1月22日,四川省经济数据出炉,2016年成都GDP超过12170亿元,成都平原经济区首破20000亿元,城市经济得到极大壮大。

    反观农村,广大的丘陵和山区,其GDP远远落后于城市,大部分地区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传统农民依然在种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低效地重复着农业劳动。

    农村的现状,2017中央一号文件有清晰的表述: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如何破解?中央给出了妙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深度变革的必由之举。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工业化模式

    前些年,以工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工业化在全国遍地开花,有的地方是一县一园区,有的是一县多园区,这极大地促进了县域范围内的招商引资,工业的聚集化生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工业园区化的成功模式为农业的园区化提供了经验,集约、集聚化的农业生产应运而生。

    农业的园区化,其核心就是农业也可以当成工业来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即是借鉴工业园的成功模式,在农业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一号文件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产业园规划正在展开。

    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今年我国将推动“三区、三园和一体”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月6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谈到“三区、三园和一体”, 这正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形式。

    “三区”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使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园”是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将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

    “一体”则是指田园综合体,将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西部四川的农业产业园区已进入实践阶段,正吸引城市资本转向农村的广阔天地。2016年 8月31日,四川新蓝建工集团与泸县政府签约,新蓝现代农业项目正式落户泸县,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投资5亿元,在泸县海潮镇建立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注意到,项目实施的正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生物质能天然气工程为核心,建成 1万亩有机食品核心示范片区,在泸县建成绿色食品带动区10万亩,无公害辐射区100万亩,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和品牌化建设。

    四川旺苍县,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资20亿元,在化龙、高阳、木门、农建、尚武等15个乡镇建成了17个万亩亿元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农民年人均增收可实现9800元左右。

    在山东青岛,大型农业公司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份与数十个县区签订协议,建设光伏农业产业园区,利润连年取得高速增长。

    可以预见,中国农业正进入一个转型期,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园区正催生继城市飞速增长之后的又一个快速成长模式,机遇已經来临。

    生态农村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号文件中,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提到了很重的地位,与此相配套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增绿行动的绿色生产方式。

    记者欣喜地注意到,文件中提出,“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是大规模的推进农业生产之后,首次提出土地的休养、休耕,这是种更接近自然更为科学的生产、耕作方式,将让农村除了禾嫁之外,会更加生态与自然。

    生态也是生产力,也是GDP。农村更绿、更美、更生态,将会更有吸引力,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提供极大助力。

    在重庆市江津区,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形成蓝色精灵蓝莓庄园、mini自然王国、立体花海等风格各异的乡村旅游精品,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82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30.2亿元。

    云南弥渡县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全域美”转变,农村新业态带富一方又一方的百姓致富增收。

    四川省5万多个行政村中,超5000个村搞起了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经营户达10万余家,800万农民受益,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1%,全省有144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名录。

    合作社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极大助力,2016年,四川省乡村旅游合作社数量激增,达到2632家,是2015年的4.8倍。2016年5月,眉山市洪雅县荷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这是该县首家以乡村旅游产品为经营对象、全部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

    一号文件注意到乡村旅游极大的增长潜力,将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路径与目标,而“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是着力点之一。文件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的靓点将更多、更迷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生态工程建设也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农业,不仅仅是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提升生态环境也是“附加产品”。生态理念注入农业生产,使农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国家将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行动将大规模推进。此外,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也将启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国家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等等,将贯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始终。

    农业生态理念正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山乡在生态中更美,在绿色中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县域迎接乡村新机遇

    与一号文件配套,一系列有关农业的发展规划接连出台。

    2017年1月初,农业部印发《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细化实化了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领域的部署,划定了东北黑土区、南方耕地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等7个重点区域;安排了西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渔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工程等10个重点工程。

    农业部还印发了《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优化区域布局;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推动乳制品加工业发展;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打造国产乳品品牌;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等11大主要任务。

    2月7日,农业部又印发《“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11大重点领域,包括现代种业、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耕作栽培管理、畜禽水产养殖、农作物灾害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到2025年我国农机化率要达到75%。整体来看,农机装备增长空间较为广阔。未来具有技术优势及高端农机制造能力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的高增长。

    从生态、奶业发展,到农业科技等,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为主线,正推动人力、资本等要素向乡村加速聚集,推动农业由粗放型的小农经济向精细型、科技型的集约化现代农业转变,随之带来的是县域发展的一系列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之后,新型农村的建设将深入推进。随之展开的乡村道路、高标准农田、配套水利和节水、土壤改良、生态建设等工程,以及现代农业园区、现代食品产业、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将催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乡村休闲旅游机遇:土地休养与休耕,农村增绿行动,生态提升,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将让农村变得更优更美,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将形成各具魅力的农业特色产业产区,更具观光效应;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旅游+”“生态+”等模式可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将更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崭露新颜。

    农业园区发展机遇:更多的产业资本将进入乡村,发展现代農业产业园区。“生产+加工+科技”的园区将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作用,推动农业进入公司化生产运营时代。与家庭农业互补,从而形成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农业科技勃兴机遇:农业科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催化剂。现代制种业、农业机械、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将深度改写中国农业格局,并为农业注入更大的生机与活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公司或集团将出现,农业科技面临更大的需求环境。

    未来是县域大发展的时代,乡村的机遇正是县域的机遇。千万个乡村正发生急剧变化,县域与乡村一道,变是更优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