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阮子华
摘要:对一例蛋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蛋鸡;传染性鼻炎;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3-0033-01
2014年3月中旬,崇仁县某蛋鸡饲养场饲养的3 300只300日龄罗曼粉蛋鸡出现以单侧眼睑和颜面肿胀、鼻腔流出黏稠液体,消瘦,排黄白色或绿色粪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笔者通过到养殖场现场调查了解并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传染性鼻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畜主没有再巩固投药,5 d后又复发,从初次发病治愈后又复发治愈,前后共25 d,死亡和淘汰病鸡共300只,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蛋鸡饲养场建于松树林内,地势平坦,发病鸡舍存笼3 300只(300日龄),未发病时产蛋率在92%左右,发病后第1天产蛋减少60~90枚,第2天减少120多枚,软壳蛋增多。病鸡也由每天5~6只而逐渐增多,传播快,到第4天一半以上鸡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甩鼻症状,全群采食量也明显下降,并开始出现死鸡。第1次发病时每天最多死亡7~8只鸡,复发后每天死亡20多只,产蛋率降到80%以下。
2 临床症状
病鸡消瘦,发热,食欲减退,单侧或双侧眼睑、颜面肿胀,眼结膜充血,眼内充满泡沫状液体,严重的上下眼睑高度肿胀,眼睛凹陷,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液体,个别严重的在鼻孔四周沾有一层淡黑色的分泌物(由凝固的鼻液和灰尘组成),病鸡排黄白色、绿色粪便,肛门下羽毛沾满粪便。
3 剖检变化
颜面肿胀部位剪开后有白色呈豆腐渣样干酪物,鼻腔和鼻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脓性黏液。心肌脂肪上有针尖状出血点,气囊浑浊有少量白色干酪物,卵泡变性坏死(呈黄黑色或紫红色),整个腹腔内充满黄色的蛋黄液,输卵管无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选择临床特征较明显的病鸡,剪开鼻腔后用接种棒无菌采取鼻窦黏膜内黏液,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一定数量的革兰氏阴性,散在、单个或成对排列的两端钝圆的卵圆形无芽孢和荚膜的小杆菌(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未进一步做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
5 治疗措施
(1)严格挑选病鸡隔离,加强鸡舍的通风和保温。
(2)加强消毒,每天清洗和消毒料槽、水槽(用20%碘制剂),每天用0.2%过氧乙酸消毒圈舍带鸡消毒一次,连续7 d;周围环境用季胺盐类消毒剂消毒,每周1~2次。
(3)全群上午用呼上清(50%泰乐菌素)+鼻冠球克(5%磺胺间甲氧嘧啶)按0.6%浓度混合每4 h集中饮水一次,连用5 d;中午用特效肾可舒(乌洛托品)按0.2%浓度饮水2~3 h,连用3 d;下午用阿莫西林按0.5%浓度集中饮水一次,连用5 d。用药5 d后整群鸡已明显好转,且无死亡,呼吸道症状逐渐减轻,采食量开始增加,但产蛋率仍在下降。畜主自行停药后3 d鸡群又复发。调整药物为:8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0.38%浓度上午集中饮水一次,连用7 d。中午用特效肾可舒(乌洛托品)按0.2%浓度饮水2~3 h,连用3 d;下午用先锋超能(头孢类)按0.3%浓度集中饮水一次,连用5 d。10 d后回访,已无死亡,采食量明显上升,产蛋率已开始缓慢上升。
6 小结与讨论
(1)该饲养场饲养蛋鸡已5年,在2012、2013年都零星发生过传染性鼻炎,一般投药5 d后都能恢复,死亡率、产蛋率没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因此,多年来该病在该饲养场都未引起重视,所饲养的蛋鸡未进行过传染性鼻炎疫苗的接种;崇仁县3月份气候多变,气温一般为10~32 ℃,昼夜温差可达20 ℃左右,导致鸡舍温度难以控制,加大了机体的应激反应,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极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2)鸡传染性鼻炎是产蛋鸡最易感易发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病后传播较快,以早春及秋冬季多发,该鸡群的发病期正是早春季节,刮风较多,鸡场又建设在松树林内,松针叶堆积多,圈舍外消毒不彻底;发病后,畜主没有及时淘汰已出现临床症状的鸡,只采取集中投药和带鸡消毒措施,第一次治疗基本稳定后没有再巩固,导致又复发。
(3)病情稳定后在饲料中添加了激蛋多(中药制剂)促使卵泡发育,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强力拜固舒(电解多维);间隔5 d后用LasotaⅣ两头份饮水免疫,采取以上措施后,鸡群整体状况好,采食量已恢复,但产蛋率只能维持在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