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乡村动物疫病防控难点及对策

    吴官生

    摘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剖析了博白县乡村动物疫病防控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难点;对策;博白县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5-0049-02

    目前我国养殖业特别是农村畜禽饲养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散养方式为主,因而做好散养户畜禽防疫工作十分重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乡村由于地域广,散养户分布散,养殖量大,使动物防疫工作难开展,普遍存在免疫空白点、难点、盲点等。如何做好乡村动物防疫工作,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条件下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当前乡村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本文就广西博白县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1 博白县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博白县是广西畜牧业大县,该县共有28个乡镇,规模养殖乡镇13个,规模养殖村89个,年出栏肉猪20头或猪苗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26 000多个,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瘦肉型猪场2 250个,万头猪场25个,当前全县生猪饲养量560万头,家禽饲养量3 800万羽。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250万头,出栏家禽2 800多万羽,2014年养殖业产值达50多亿元,畜牧业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农民增收,必须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尤其要健全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博白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由过去大队兽医、村兽医员演变而来,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无论是在队伍规模上、人员素质上、结构上均相对健全和完整。已成为全县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和生力军,成为动物防疫、免疫、疫情报告、动物疫病诊疗、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然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式下这支队伍正面临着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文化水平低、技术不全面、无养老保障和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2 博白县乡村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作环境条件差、设备简陋。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本行政村动物免疫注射、畜禽免疫标识的佩带、免疫档案的填写、免疫登记证的发放等工作。同时,还要协助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产地检疫、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畜禽阉割、疫病诊疗、技术推广等工作。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工作环境卫生差、设备非常简陋。目前,该县326个村(街)中尚无一个村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期间,村防疫员就一个冰包、一把耳标钳、两把注射器、一瓶酒精,就是他们最基本的装备。虽然近年来该县大部分村、屯已通公路,但交通工具缺乏,大部分村防疫员因年老或无钱购买摩托车,为群众搞防疫只能靠步行。有些村防疫员家中无冰箱、冰柜或遇供电不正常,几乎每天都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取疫苗,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还有村防疫员没有手机或电话,养殖户或兽医站无法与其联系。防疫期间畜禽免疫后副反应死亡,村防疫员没有照像器材无法取证,养殖户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而埋怨村防疫员。

    (2)工作待遇太低,影响工作积极性。自2009年以来,该县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月工作补贴由原来30元提高到了300元,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其他补助,大部分村防疫员收入主要来源于动物疫病诊疗、畜禽阉割、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指导等。个别村防疫员技术较全面、威信较高,利用疫病诊疗、畜禽阉割、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指导等,每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但大部分村防疫员月收入不足1 000元。其收入与实际工作付出落差太大,严重挫伤了村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畜禽强制免疫、疫情测报、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技术水平低、队伍参差不齐。兽医体制改革后,该县每个村都配备了村防疫员,而且提高了待遇。但是,这支队伍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不高,年龄老化,大部分村防疫员60多岁了还在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并且队伍相对不稳定,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该县28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共配备了509名村防疫员,经过多次技术培训、考核,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坚强的动物防疫队伍。但是2011年村“两委”换届后,其中有部分防疫员被提拔成为村干部,一部分村防疫员认为待遇太低已外出打工。因此,目前该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又出现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参差不齐,战斗力不强的局面。

    (4)缺乏基本的医疗与养老保险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但是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保障问题仍然困扰着村防疫员,没能真正使他们吃上“定心丸”。村级动物防疫员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只能在年轻力壮时通过公益性服务,进行有偿服务创收来养家糊口,没有基本经济收入保障,养老方式仍沿用传统的“养儿防老”。

    (5)防疫队伍陷入“青黄不接”困境。目前,该县能适应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岗位要求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紧缺,在岗的村级防疫员也面临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村防疫员退了,甚至主动放弃不干了,年轻的又不能及时补上。因此,目前该县村级防疫员出现“青黄不接”或“后继无人”的被动局面。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用得上、养得起、留得住的乡村动物防疫队伍是当前该县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3 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疫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普及教育和宣传活动,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进全民增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参与意识和守法意识,以便形成广大人民群众能自觉、主动、积极配合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防疫工作的良好局面。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兽医室建设是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县级动物防疫机构的投入,配备了车辆、物资、仪器设备等,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动物防疫能力。然而,对村级动物防疫的投入远远没能达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日益复杂的动物疫情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要把村级兽医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来建设和规划,购置基本的、常用的防疫物资、仪器、冷链设备,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公益性服务水平。

    (3)建立长效机制,规范队伍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长效的队伍,长效的队伍要依靠稳定的效益来维持。把村防员队伍纳入类似村干部的管理,实行合同制,工资由财政预算解决,切实解决村防疫员的后顾之忧。村防疫员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考核聘用,接受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县级主管部门为主。按照《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村防疫员进行管理。

    (4)以技术树立威信,以效益凝聚队伍。对村防疫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群众,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树立其威信。此外,鼓励村防疫员兼顾动物治疗、人工配种、饲料和兽药销售等业务以提高收入,通过提高村防疫员的效益来稳定和凝聚队伍。

    (5)解决意外及养老保险,建立工作保障制度。一是动物防疫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动物,在防疫过程中,经常遇到村防疫员被动物咬伤、踢伤的事件发生。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因为大部分村防疫员在防疫期间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而摩托车本身安全性能就很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为解决村防疫员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拿出部分资金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二是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年轻的村防疫员由政府代缴养老保险金;对年龄较大的村防疫员,可根据实际年限由政府代缴到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对生活困难、曾担任过村防疫员的可每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6)提高工作补贴,确保经费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为充分调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议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出台文件,制定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的补助标准,明确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贴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明确省、市、县各级财政的配套比例,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基本报酬,建立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以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7)实现新老交替,确保队伍稳定。为了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用,必须做好村级防疫员队伍配备工作的计划和规划。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积极性差的防疫员逐步更新。把工作灵活、业务素质高、技术水平好、责任心强、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年轻人吸收到队伍中来。实现新老交替,使动物防疫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8)落实防疫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免疫标识加挂、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公益性任务。进一步量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指标,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考评不合格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