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考试,跃跃欲试
王宇飞
〔摘要〕焦虑是个体对未知事件预期可能造成的危險、不良结果而产生的紧张、无措、忧虑甚至烦躁等消极的复杂情绪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个体带来不知所措、苦恼等不良体验;同时,焦虑还具有动机的意义,一定程度的焦虑会促使个体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进而促进个体主动适应。当前,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试焦虑问题,适度的考试焦虑会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备考,而严重的考试焦虑会使学生恐惧学校、厌学甚至辍学。咨询师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帮一位初三学生战胜了考试焦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关键词〕考试焦虑;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应;程序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3-0057-03
一、考试焦虑背后的心理机制
元认知干预理论认为,个体曾经在以往的考试中有过考试失败等挫折性经历,导致个体产生了对考试的负性认知评价性情绪。这个消极的评价性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循环放大,使这种焦虑情绪体验与考试建立了条件反射,这种情绪就变成了条件性情绪——自己意识不到或者是意识到了调控不了的情绪反应[1]。每当遇到与考试相关的场景、事件或相关刺激时,这种焦虑情绪体验就会自动出现。当焦虑情绪过高时,自然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状态甚至考试状态。考场发挥失误、成绩下降后,又会进一步引发其对自身的消极评价及其他负性认知评价、情绪体验。在这样的情绪推动下,高焦虑情绪会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自动产生,程度加深。由此就形成焦虑情绪的恶性增强循环,造成每次考试都会循环放大个体的消极体验,成为考生自动运行、无法控制的潜意识心理过程。
二、一位因考试焦虑而怨恨学校的女孩的辅导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文(化名),某重点初中三年级女生,成绩在班级排前十名。她性格内向,善良,有正义感,自我要求高,敏感,缺乏自信。父母关系良好,均为大专学历。父亲是私营公司经理,母亲是全职妈妈,妈妈性格开朗但易急躁。小文从小学习轻松且成绩优异。来访时小文已休学半年,据了解,初三月考增多,小文在一次月考后由班级第五名降到了第八名,班主任找她谈话,期望能激励她化压力为动力。班级实行月考PK制,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向比自己名次靠前的同学发起挑战。当小文得知有人把她定为超越的目标后焦虑顿时升高,临近月考,小文在早上出现了肚子疼、发烧的情况,在考场上如坐针毡,一遇到有难度的题,尤其是在自己的弱势科目数学考试中,紧张到大脑空白,考试结束后害怕面对自己的成绩,一连几天不敢上学。好不容易回到学校了,又要面临下一次考试。如此循环往复,小文情绪逐渐崩溃,直至休学。
(二)来访者心理问题分析
小文在考试前、考试中及考试结束后都存在严重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反应,这是她想要控制但控制不了的潜意识心理过程,一想到要考试了就止不住地担心、焦虑,害怕自己发挥失常,考试当天出现了高焦虑后的躯体反应——拉肚子、发烧,考试结束后会自动地进行消极自我评价,认为自己考砸了,不好意思回学校见老师,甚至出现单向思维,即一定强度的情绪被激活以后,会制约思维时检索知识的性质取向,进而影响思维的方向。简单地说,就是在消极情绪影响下,思维的内容也都走向消极的方向。小文一会儿害怕老师误会自己之前的成绩是抄袭得来的,一会儿又把老师的鼓励理解成过度关注、多此一举。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焦虑情绪循环增强,导致她一想到考试就害怕,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了讨厌老师、讨厌学校的休学生。
当一个优秀的学生开始变得任性,就好像是出现了一氧化碳中毒现象。一氧化碳具有优先被人体吸收并且排斥人体再吸收其他气体的功能。当来访者在生活或学习中面临困难时,一些关于追求快乐与自我、学会宣泄情绪等观念就会像一氧化碳一样快速被大脑吸收。小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因为不知道自己害怕考试、逃避上学等问题其实只是条件性情绪反应,只知道自己距离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的标准越来越远了,为了让自己“心安”,消极的知识在大脑中占优势兴奋,小文开始用类似“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我要追求独特的自我,我不喜欢学习所以凭什么一定要上学”等消极思维来支持自己的症状行为。这些消极思维内容在大脑中不断重复,影响着小文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小文开始不满父母开明的家庭教育方式,认为妈妈没有教育好她,所以才会让她现在这么痛苦;在学习上认为学校的教育模式简直是在谋害下一代等。小文的性格也由原来的伶俐懂事变成了任性蛮横、敏感多疑。
(三)心理辅导过程
1.认知调整
根据小文的心理机制,我们首先要帮助小文认识到自己害怕去学校的背后的原因、害怕考试的原因,帮助她树立信心,辅导小文学习元认知技术原理,摒弃消极价值观,培养自身良好的品格;帮助小文提升元认知能力,能够以有效知识为工具,对自身的情绪情感、思维、行为及潜意识心理活动进行及时的监督、反思和调控。
咨询师与小文共同分析她考试焦虑的成因,小文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为何越来越恐惧,并愿意跟着咨询师的思路进一步解决问题。同时,小文也明白了为什么原本自己想做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孩子却变成了自己越来越讨厌的样子。她表示愿意努力调整状态,做一个越来越勇敢的人。
2.干预过程
元认知干预技术想要让来访者实现自觉地摆脱心理困扰,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就是来访者能有效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行为,而有效控制自己潜意识行为的主要智能工具是临床暗示训练技术。在临床暗示训练状态下,来访者的大脑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在发生着高效的暗示学习,因此,来访者后天建立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新学习的情绪反应覆盖,形成新的适应性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思维反应。
小文的考试焦虑问题的临床暗示过程,即在让小文伴随着音乐使肌肉块逐渐放松后,以未来的自己成了一位独当一面的都市丽人为情感组织者材料进行想象放松,然后让小文想象她心情平静、坦然地去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想象考前的冷静、考试中的从容以及考试后的“一念放下”,坦然面对。这是一个新的有益于小文更好地应对考试的程序性知识在大脑中的植入过程。通过暗示训练,使新的程序性知识在小文脑中优势兴奋起来,让小文在之后一遇到考试就自动地从容、坦然,甚至跃跃欲试。在咨询后期,咨询师指导小文在想象中加上培养自身良好性格的内容,如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勇敢的人等。需要强调的是,小文的很多消极价值观,属于潜意识心理过程,让小文一遇到困难就不自觉地启动消极思维,因此,后期的暗示学习内容以强化科学价值观及培养良好性格为主。
同时,咨询师也教给了小文一些在考场上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并在咨询室中反复模拟直至熟练。例如,一感到有焦虑情绪,就及时通过深呼吸或者自己进行小程序的绷紧放松处理。深呼吸或者肌肉的绷紧放松、运动,能够让人体分泌内啡肽激素,这是一种让人轻松、愉悦的快乐激素,从而轻松、平静、从容地应对考试。
3.效果
本个案一共进行了9次辅导。咨询结束后,小文对自己回学校学习以及应对考试非常有信心,跃跃欲试;她修正了自己先前的消极价值观,坚持运用元认知技术帮助自己塑造优秀性格,克服性格短板。半年后,咨询师得知,小文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三、讨论与反思
来访者的问题看似复杂——休学,兼具有消极价值观,任性,性格存在短板。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其问题背后的实质——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很多问题就会被破解。爱因斯坦曾说过:“你能看到什么,取决于你大脑中有什么样的理论。”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懂一点心理学技术,学会分析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机制,这对孩子的成长将是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