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

    王睿婧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对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也愈发成熟,通过科学合理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产品生产的标准实现统一,促进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对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为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产品质量监督的长远发展提出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监督;关系探究

    产品作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产品的质量不符合实际需求,不仅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按照产品的生产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能够保证产品符合生产规定,保证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统一。所以从目前来看,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促进彼此依赖的只有保证产品的标准不断完善,才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而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监督管理力度也能够保证产品标准更加完善。

    1 產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能够彼此依赖

    在产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产品标准的制定,才能够确保产品的生产效果,符合产品的实际需求,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而通过产品质量监督可以对产品的实际质量进行严格的分析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

    1.1 提供了可查验的监督参考

    在产品质量监督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定的监督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对产品的属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而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规格型号统一,质量相符,所以产品标准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产品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检验的过程中,产品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同类型的产品如果没有完善的产品标准作为查验指标,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检测的状态和检测的结果不够可靠,而且在产品标准和检验的过程中,通过对产品标准的预测,能够为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也是为整个产品质量监督的技术管理体系做出的重要指标,所以只有提高产品标准才能够保证产品监督管理的控制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2 落实设定好的监督指标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生产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统一,而且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已经制定的产品标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才能够确保指标设定之后的落实,保证产品标准的效果得到凸显,在产品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衡量产品的真正属性,并且对产品的性能特征进行深入的调查,只有深入地贯彻落实促进初始指标获取的质量,才能够为后续的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保障,并且促进企业自身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水平得到全面增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有力保障。

    1.3 共有对象目标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监督、质量查验以及产品标准的拟定都有着相同的对象,其中最主要的对象就是产品的性能,为此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产品的标准必须要确保产品的性能实现统一,并且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在产品质量监督的过程中也应该保证产品的性能达到产品的标准,通过对产品的合理优化来改善用户的使用效果,所以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两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最主要的目的都是保护消费者自身的权益,让企业能够自觉地去保证产品生产的效果,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整个企业产品的水平,让企业成为广受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企业,也能够促进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产品质量监督是产品标准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

    在产品标准制定之后,只有严格落实产品标准,才能够确保产品的性能最优在贯彻落实的环节中,如果没有相关的监测和管理手段,只通过表面上的贯彻落实,这样就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通过相关部门利用专业化的工具,能够对产品的各项性能进行反复的测试,例如现代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性能要求也在不断增多,除了要保证智能手机的反应速度,还要确保智能手机具有安全防摔、防水等特点,为此在产品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针对手机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作记录,通过将结果与产品标准进行比对,能够判断产品生产的质量,通过这样的产品质量监督可以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最优。

    2 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彼此促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性能也在不断优化,由此可见,产品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产品质量监督的过程中,本身就有明显的独特性,这也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得到有效监控,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不断升级,另外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帮助企业不断整改。由此可见在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监督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具有同步性,通过技术来代替标准,也能够通过标准来创新技术,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检验对产品的标准和性能,进行可靠性测试,判断彼此是否精确,也能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充足的保障,通过及时地分析产品潜在的问题和缺陷,也能够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科学高效的检测方法确保施工材料的检测质量,还应该对结构构件和半成品的构件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检测机构与施工部门进行通力合作,确保施工监管的水平不断提升,还应该对施工材料进行监督管理。

    产品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自身权益,而且也与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质量进行合理化的重视,确保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增强。产品质量作为产品的重要特征,能够满足其具体的使用需求,而且也能够反映产品的特定属性,包括产品的性能,时效和可靠性等相关的指标,在产品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使用安全性能等,这些性能都有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其中产品的质量关乎着产品的通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为此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对上述的质量特点进行全面的检查,所以质量与标准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能够确保产品的生产规范符合企业的经营状况,标准是产品的生产规矩也是整个标准执行的具体条款,只有在产品评价的过程中,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产品的质量水平。所以在产品质量检查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产品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标准则为合格产品,不符合标准则为不合格产品,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淘汰,在产品检查的过程中,更应该按照社会标准和经济效益来体现整个产品的质量,而质量管理也可以理解成为贯彻标准的实践水平。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要想确保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确保市场主体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要加强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所以标准是整个商品判定的最基本的规范,只有保障符合产品标准,才能够确保市场的商品能够作为正常的流通产品进行销售,如果没有商品标准的制定和产品质量监督的管理,则很容易导致市场交易陷入混乱,无法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只有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在产品标准质量制定的同时,标准的水平也决定了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往往都只讲合格率而忽视了产品自身的质量,这样也反映不出产品品质的优劣,为此必须要积极促进产品标准的创新与发展,只有产品合格率达到了最低标准要求,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增强。另外,也应该与国际先进的水平相接轨,促进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保证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产品标准既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又是企业管理的目标。通过这个标准,可以起到揭示质量的差距,鞭策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特别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注意引导企业,提高标准化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严格执行标准,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来说要做到:产品有国家、行业标准的要严格执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入使用,不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

    通过对施工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劣质建材入场,如果发现施工单位采用劣质材料,必须要及时地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要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工作,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掌握先进的施工理念和专业技术,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激励施工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产品标准的提高,保证产品监督的水平得到增强,而且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完善产品标准,只有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本体的特点,并且为后续的产品升级改造創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月.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探讨[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8,(04):29+31.

    [2]张娴,张斌斌.浅谈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及问题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5):1-2+31.

    [3]郭毅,刘灿,郑慷.浅谈产品标准缺失在质量监督中的危害[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8,(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