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

    冀竞媛

    【摘 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是祖国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直接就影响到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为了我国的政治化建设,一方面要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另一方面,应强化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举措,促进大学生明确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从而为我国的政治化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82-01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群体。想要搞好政治社会化,离不开高校思想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我国的政治社会化发展得更好,但内容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政治化的首要传播方式,二者并不同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政治社会化的需求逐渐提高,但因思想教育通常由传统课堂理论传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很多大学生食不知味,导致一些学生对政治社会化一知半解,思想混乱,对于参政的热情也明显减少。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政治化特点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我国如今的政治社会化并不满足政治化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所以要用政治理论作基础,通过不断完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政治体系的稳定,所以为了我国的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相辅相成的,由于我国信息化的迅速普及,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相较于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前者让人昏昏欲睡,后者让人感同身受,富有画面感。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将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创新,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让政治社会化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独生子女诸多,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没有受过挫折,抗压能力也比较差,在这个即将面对社会的时期,高校就是大学生与社会的纽带,所以高校教育主要通过举例与历史文献,将精神传递给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者,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政治人格,提高政治地位,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传授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言传身教,通过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来深入了解政治文化,促其政治观发展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从而使他们明确政治目标,让每一个人都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其次,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固执己见只会让思想教育腐朽化,为了使政治社会化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思想教育为首当其冲的传播方式,推陈出新,抓住大学生的兴趣,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政治社会活动,如此才能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政治社会化的意义,进行线上和线下宣传,线上新闻传播、文刊出版等,线下在校园中通过办板报、举办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大学生将政治思想化为常态。二是开展灵活的教育模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型,传统的推动方式比较单一,渠道也少,但收益不大,让大学生群体误以为思想教育只是纸质化,思想教育仅仅是应付公事,为了杜绝无用功,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举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来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与参政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减少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依赖,不讀死书,运用多媒体和案例来进行讲解,一方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使其学到相应的政治思想知识。三是发挥互联网的载体作用。互联网作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信息渠道,对其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期沉迷网络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对互联网的依恋,接触的信息复杂多样,极易使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无法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因此需要加大网络的执法力度,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作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高校成为了展现当代网络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作为为国选才、培养专业合格、政治过硬人才的基地,高校又必须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探究网络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并把二者有效联系起来,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并极富意义。高校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前提,同时又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前进的动力。所以大学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跟随政治社会化的步伐,从最初的被迫接受到最后主动承担起推动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化活动,最终成为一名思想政治合格的人。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一步一步稳健进行,在过程中不断完善,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人心中,为我国政治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丽杰,李春华.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管理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124-129.

    [2]李丽,李艳.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