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技视角的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考

    孔庆波+朱子祥

    摘要: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由于过于强调竞技要素而导致对体育教学本质认识的模糊、场地器材实效难以发挥、课程教学内容竞技性过强和教学实施方式过于专业等现象。从竞技体育场地器材、竞技运动项目、专业化教学方式的改造入手,对竞技运动作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竞技运动;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4-0101-03

    Rethin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on

    KONG Qing-bo,ZHU Zi-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signs of deviation: 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ue to overly emphasizing competition elements; it was difficult to exert the actual effect of playgrounds and equipment; course teaching contents were too competitive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anners were too professional etc. Starting with the remodel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playgrounds and equipment,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and professionalized teaching manners, the authors thought about such an issue as applying competitive sports as a means 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competitive sports;teaching means

    经过加工、改造的竞技运动不仅保留了原来的竞技性,在运用于体育健身时还具有情节性、竞争性和娱乐性[1]。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作为手段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产生愉悦心理感受并获得积极的身心体验,使学生在斗智斗勇的竞赛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团结协作的目的。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却是过于突出竞技化与专业化,甚至将运动训练等同于体育教学。即竞技作为手段在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时表现出扩大化的趋势,而不能达到传授运动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亟待引起反思。

    1当前竞技运动作为教学手段的现状分析

    1)对体育教学认识模糊。

    长期以来,不少体育教师“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分,甚至将竞技体育与体育等同起来。受竞技体育等同于体育的传统惯性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都发生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学生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健康的促进。其实,体育有“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之分,各有其目的、手段以及运行和发展方式。实践证明,竞技运动中的训练方式不适于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教学。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竞技体育不同于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也不等同运动训练,但竞技运动经过改造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容,成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手段。当然,前提是必须服从体育教学的目标。

    2)标准化场地器材难以发挥作用。

    体育教学离不开场地器材,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2]。从全国范围看,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亦有不少学校不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盲目攀比购置不适宜的器材,甚至建设高档的体育场馆。有许多器材因为过于标准化,学生使用不规范而被搁置[3];有些器材因为过于专业化且危险系数较高,不敢让学生使用,被搁置[4];有些器材过于竞技化,已经超出了学生群体的使用能力,被闲置[5]等。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它与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比较,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身体素质与成人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们需要的场地和器材也就有所区别。因此,学校体育,特别是中小学校应该具有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场地和器材[6]。只有改进体育场地和器材并适宜于学生身体锻炼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实现学生身体健康提升的目标,使体育教学取得实效。因此,体育场地和器材应根据年龄、性别等人群特征划分为不同的标准,并以此进行合理的改造。

    3)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

    虽然在体育教学领域中“重竞技、轻体育”遭到不断批评,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是以竞技运动内容为主。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是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当前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与体系构建带有明显的竞技化色彩,而学生力求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初衷被分解和隔离在了相对独立的专项竞技运动之中[7]。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体魄,实现身体匀称、均衡、协调和全面的发展[8],而竞技运动内容的大量渗入,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不否认竞技运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完全以竞技运动代替体育教学内容的实践,显然是不合适的。对于竞技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难以完成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增强、健康体魄形成的根本任务。因为竞技运动的技术动作大多源于国家优秀运动员的操作规范与动作范式,并以取得更佳的竞技效果为标准定位,而缺乏身体健康发展的元素。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竞技运动可能会超过他们应有的身体负荷,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必须更新体育教学观念,走出被竞技运动严重束缚的怪圈,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弱化其竞争性、技术性与专业性,为体育教学手段之所需。

    4)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

    受竞技运动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技术动作规范的传授,苛求学生对于技术动作掌握的准确与完美程度,并以达标成绩作为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凸显了竞技体育传授方式的专业化色彩。其实质是将竞技体育训练方式直接移植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学方式实施的专业化源于专业教师早期所形成的以竞技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固有体育知识结构,这导致其在传授一种体育健身手段时会情不自禁地戴上竞技的面具来加以诠释并付诸实践,由此专业化教学方式也就在所难免。从现在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体育教师的方式来看,在其术科教学中恰恰就是采用运动员式的训练[9]。当前学校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常常将学生的达标作为一项重要依据[10]。针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虽然早有学者从身体、品质、情操、技术等方面设计了复合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实际情况仅仅是限于理论范畴的探讨,没有应用于实践中。实践中的评价指标还是以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程度与成绩达标作为主要依据。

    

    2竞技运动作为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改造

    竞技运动作为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改造,是基于竞技运动的价值和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所存在问题提出的。竞技运动作为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一定要为学生健康服务,在选取、改造、运用竞技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性、实效性、可受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等原则[11]。

    1)竞技体育场地器材的改造。

    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具有较强的竞技色彩,不适于体育教学及学生的特点,必须改造。比如跨栏架可以放低一些,便于学生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从下面通过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在标准的篮球场内两侧,可以安装活动篮架,使有限的场地发挥更大的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练习投篮。再如把排球网放低一些,把足球场改成小场地等,尽量把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体育教学、学生健身之用的场地。

    2)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

    加工改造后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竞技运动项目,所追求的不是高难度技术,也不是运动中的成绩,而是把学技术和练身体结合起来,按照体育方法原理和学生特点实现锻炼效果,达到目的性与实效性的统一。比如学习背越式跳高,不应过多要求学生跳的高度和动作的规范性难度,应该在着重增强学生柔韧性及腿部力量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规范要求,因为身体素质才是过杆高度和动作规范的基础。在成绩上也不必过于苛求,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的要领才是主旨。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技术,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要注意锻炼身体的实效性,比如跑步不必非要规定时间,而是跑完后脉搏的次数达到多少才是重点,是否在有效价值的范围内。不应单一训练某项素质,而要利用竞技运动项目进行综合训练,如组成一个有效的循环练习网,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全面锻炼。

    3)专业化教学方式的改造。

    以体质水平提升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技术学习与训练,因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宜采用专业化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但专业化教学方式中的众多竞技要素可以被提炼、加工后作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专业化教学的技术动作要求通常以标准、完美来形容,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动作的完美展现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由于学生受遗传、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体育教学后衡量学生的成绩时,可以不再以个人为衡量单位,而是由固定学生数量所组成的实力相当的群体为单位,将其成绩进行累加统计群体总成绩,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增强体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体协作精神。在学生达标测试时,不但要看其最后的成绩,还要看其进步的幅度,将两者结合作为最后成绩的评价标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谨记体育教学不是运动训练,学生更不是运动员。对于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探索,需要发展与创新的是如何将专业化的竞训模式作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伴随科技和体育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必将有许多科学的、能发挥人体潜能的运动项目不断产生。竞技运动体育教学手段化的发展,会使竞技运动更贴近生活,让人们在运动中快乐健身,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脉清. 对学校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150-151.

    [2] 孔庆波.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失衡现状与非均衡发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2):137-140.

    [3] 郑颂平,李国旗,刘思婧.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一体化物流模式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89-91.

    [4] 崔丽丽. 大学生体育锻炼安全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96-99.

    [5] 雷霞. 岳阳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84-85.

    [6] 李琳,邵金龙,陈绮文,等. 俄罗斯2020年前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5):10-13.

    [7] 王广虎. 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1):52-56.

    [8] 邵伟德,刘忠武,李启迪. 体育教学目标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96-101.

    [9] 钟卫刚. 竞技体育教材化之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4(4):225-227.

    [10] 刘朝猛,蔡东,韦霞. 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误区及对策[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82-86.

    [11] 古雅辉. 论竞技运动的体育手段化[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