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许蕾,周丹,刘艳春
摘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辅导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对辅导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辅导员人文素质的内涵及现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D64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3-0068-02
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和校园文化的实施者,可以说辅导员人文素质修养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对学风建设、育人工程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今天,提高高校教师特别是辅导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对辅导员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但是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人文素质,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一、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格、气质和修养等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1](P.60)
高校辅导员的人文素质,是指辅导员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其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2](P.60)具体表现为:坚持服务育人理念,对工作有责任感和成就感;以学生为本,按照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日常精细化管理中奉行人性化原则,注重人文关怀;拥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底蕴。对于当代辅导员来说,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是形成良好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是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必要条件。辅导员人文素质构成要素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3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P.1)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内部学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外部环境呼吁人文素质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大学生面临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也面临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持续发展、法治中国建设时期,大学生面临着政治追求、价值选择、理想信念的考验;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领域遭遇空前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重建教育人文主义传统。这种变化,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如何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色需要,成为在学生心目中有“魅力”的辅导员,及其迫切和重要。
(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的职业素质之差别,主要不在技能性的,而是在人文性的,特别是哲学的、道德的、艺术的、语言的差别……。[4](P.203-205)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能否良性成长、深度发展,“提升”+“退出”时刻警醒全体辅导员。考察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标准在于工作本身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工作价值的大小则有赖于职业主体的技能投入、情感投入,不论技能的水平或精神的质量都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支撑。因此,重视人文素质培养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必然对全体教师是否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渊博的人文知识,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经受不住名利考验,凝聚不了文化精英,如果大学里的教师也目光短浅、名不副实,那么就不可能培养出有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修养深厚、境界高远的社会精英,那么社会主义的精神脊柱便失去支撑,再辉煌的文明也会腐朽。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分子更要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此,人文素质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时期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高等学校辅导员是从事服务育人、德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掌握科学的人文方法、理解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是高校辅导员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软实力,整体上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方面和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目前尚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不清晰,各高校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自我国教育部令第24号颁布以来,教育部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全国高校在辅导员引进、退出等环节作了许多有益探索。但是对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应该达到何等水平,国家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开展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总体规划不强,培养目标不明确,辅导员培训中关于人文素质培训很少,组织实施不力。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高校在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几乎没有将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列入专项培训计划,即使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专题人文素质方面的培训,各高校对人文素质培养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不利于辅导员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部分辅导员自身认知偏差,专业化、职业化亟待提高
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和如何发挥出最大的职业专业性,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核心问题。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面临考验中出现个别辅导员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定位不清晰,存在得过且过、过渡性职业、谋生手段、较少奉献的思想,对大学生中凸显的新矛盾缺乏观察力,情感付出和奉献精神欠缺,攻坚克难意识不足,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序提升;个别辅导员专业性不强,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准、思想教育的有效引导规律研究不够,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育人意识淡薄。不少高校辅导员疲于应付,满足于管理工作的表面化,对学生缺乏关爱之心,对学生思想的深层次问题,不愿花太多时间去了解、掌握和给予关注,缺乏育人的责任感。[5](P.79-80)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不少辅导员投入精力不足,对自身要求不严。
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的着力点
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累积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即为成功,也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夯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崇知识,敬重人才,遵循大学生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人文的眼光客观倡导辅导员职业行为的人文渗透,实现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专业化教育、规范化工作、事业化发展。
(一)以目标化管理为依托,着力健全辅导员人文素质发展机制
目标化管理是对辅导员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系统化、科学化,能够促使辅导员行业良性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结合新时期政治形势、社会发展阶段调研制定适合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针对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中凸显的职业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高校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等问题,职能部门应积极推进辅导员目标管理的顶层设计,逐步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辅导员工作相匹配的目标管理体系。
(二)以专业化培养为基础,着力提升辅导员人文素质教育技能
专业化的人文素质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服务育人的原则,培养辅导员多元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知识储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高尚的人格品质、开放的思维方式、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意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提升是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法。目前辅导员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交流,增强社会化认知,促使教育理念和技能更加符合教育学生的社会需要。专业技能知识“内化”,促使辅导员具备专业性素养的基础上增强人文素质底蕴,更加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服务育人的实效性。
(三)以职业化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化重点是确立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行为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化人文素质建设,立足辅导员职业情感训练,恪守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深挖辅导员人文素质教育潜力,加强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为深度辅导者进行深度辅导,“逐步构建督导(书记、院长兼任)——全体深度辅导队伍——全体学生”的自上而下、覆盖全体、全面推进的科学高效的三级深度辅导。
就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来说,自身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因。作为辅导员,完全有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鲁志美.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构成要素[J].世纪桥,2010,(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edu.
crt/2006080i/3202145.shtml.2006-08-01.
[4]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武军莉,范严伟,何晓霞.加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3,(1).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