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与家族兴衰:档案学视角下《红楼梦》刍议
陈建
摘 要:从档案学的视角解读《红楼梦》具有别样韵味。从档案的门类划分看,《红楼梦》囊括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三大门类,专门档案又包含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和文学艺术档案等门类。家族档案在贾府治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贾氏家族的兴衰成败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档案学;家族档案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ves science,“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has a different kind of charm.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encompasses the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archives, which are the administrative archives, specialized archive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rchives. And the specialized archives also contain personnel records, accounting records, lawsuit records, literature & art records, and so on. All the record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ousehold management of Jia family and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Jia family.
Keywords: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Archives Science;Family Records
魯迅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红楼梦》会得出不同结论。若从档案学的视角看《红楼梦》,亦可品味出《红楼梦》的别样滋味,再现曹雪芹所生活年代的档案管理概貌和档案学萌芽状况,勾勒出当时档案事业具体丰满的形象,这点在纯粹档案事业史研究领域是不易做到的。档案具有重要凭证和文化价值,种类多样的家族档案在《红楼梦》中被频繁提及,甚至在某些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红楼梦》家族档案涵盖了现代档案学的三个全部门类——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而专门档案又涵盖了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文学艺术档案等类目。各类档案与贾府的命运紧密捆绑在了一起,有时让当事人翻云覆雨,扶摇直上,有时又让人身败名裂,懊悔莫及,为《红楼梦》悲金悼玉的演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究竟家族档案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和作用如何呈现以及它们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档案管理水平和历史状况,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1 “档子”——对“档案”词源的印证
从档案学的视角看《红楼梦》[1],首先要从“档案”一词说起。《红楼梦》全书中没有出现“档案”这个词,最接近“档案”一词的当数“档子”。它首次出现在《红楼梦》卷十一(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贾蓉进来向尤氏道:‘……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名帖送寿礼来,俱回了我父亲,先收在账房里,礼单都上了档子了……”[2]77考察中国古代“档案”称谓的来源,清代杨宾《柳边纪略》记:“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据周汝昌分析,曹雪芹生活于公元18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属于清代雍正一朝和乾隆朝前半期40年左右的时间,可见这时已经有档案或者档子之说,这是对清代杨宾《柳边纪略》关于“档子”一说的有力印证。
2 文书档案与贾府命运
文书与档案实为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红楼梦》中出现的文书名目繁多,品类极盛,如旨、诏、敕、谕、题本、保本、参本、邸报、揭帖、禀帖、谕帖、启帖、房地契等,现以两种文书为例,探讨文书档案与贾府命运间的密切联系。
2.1 题本。《红楼梦》卷九十九(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一日,在公馆闲坐,见桌上堆着一堆字纸,贾政一一看去,见刑部一本:‘为报明事,会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贾政便吃惊道:‘了不得!已经提本了。随用心看下去,是薛蟠殴伤张三身死,串嘱尸证,捏供误杀一案。贾政一拍桌道:‘完了!只得又看底下,是:……以下注着‘此稿未完。贾政因薛姨妈之托,曾托过知县;若请旨革审起来,牵连着自己,好不放心。……心中狐疑不定,更加害怕起来……”[2]782“提本”属于清代的一种上奏文书,雍正七年规定:“嗣后举劾属官,及钱粮、兵马、命盗、刑名一应公事,照例用题本。”[3]贾政看到刑部题本之后,由于薛蟠杀人之案和自己有牵连,事关自己的前途命运,心中害怕不已。
2.2 房地文书。《红楼梦》有两处提到房地文书档案,一处出现在《红楼梦》卷一百六(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太君祷天消祸患),贾府被抄之后,负责查抄任务的西平郡王等官员进内复奏,为贾府求情,皇帝法外开恩,“……其在定例生息的,同房地文书,尽行给还……”[2]826第二处出现在《红楼梦》一百十六(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贾政要送贾母灵柩回南,需要借用大量的费用,于是找贾琏商议,贾琏道:“……一时借是借不出来的了,只是拿房地文书出去押去。”[2]907第一处为贾府被抄之后,皇恩浩荡,又归还了房地文书,第二处为贾政送母亲灵柩回乡的银两不够,贾琏想出一个主意,即“拿房地文书出去押去”,暂时缓解了贾府的燃眉之急。可见房地家产是贾府势力的象征和依靠,是贾府的经济命脉,而房地文书档案是这一命脉的承载体,对于挽救贾府危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专门档案管理与贾府沉浮
《红楼梦》描绘了贾氏家族的荣辱兴衰,贾府在对人、财、物进行管理以及内外交往联系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专门档案,包括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和文学艺术档案等类型,同时贾府反过来也注重利用这些档案开展家族的治理,对贾府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
3.1 人事档案——治家显奇效。人事档案在《红楼梦》中频频出现,具体表现为通过人事履历表捐官和依靠人事档案治家。
3.1.1 人事档案分类萌芽。《红楼梦》卷五(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进入门中,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條上,皆有各省字样。宝玉一心只拣自己家乡的封条看,只见那边橱上封条大书‘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微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再看下首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2]32-33“正册”“副册”“又副册”等体现了曹雪芹的人事档案分类思想萌芽,即首先按照地域分类,其次按照档案所有人的重要程度分类,与当代干部档案的分类标准一脉相承。
3.1.2 人事档案与捐官。《红楼梦》卷十三(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珍为了让秦可卿的丧礼更风光些,打算为贾蓉捐官,恰好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亲来贾府上祭,贾珍遂将此意表明,戴权会意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贾珍忙命人写了一张红纸履历来。戴权看了,上写着:江南应天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戴权道:“回去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日我来兑银子送过去。”[2]89-90此处可知,清朝捐官需要个人履历,其内容也包括家族主要成员的履历,任命官员需凭执照上任。
3.1.3 人事档案与治家。首先,王熙凤注重通过人事档案治理家务,震慑属下。王熙凤对下属所报事宜随时登记存档,以作备查之用,秦可卿的丧礼被王熙凤办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了高水平的领导和管理能力。《红楼梦》卷十四(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对此有生动表述:“凤姐即命彩明定造册簿;即时传了来升媳妇,要家口花名册查看;又限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府听差。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2]93“……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物件,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2]94“……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对牌掷下……”[2]95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第一件事便是“定造册簿”,“要家口花名册查看”,并注重随时登记存档,体现出对人事档案的充分重视。其次,贾琏、王夫人、贾政直接过问人事档案。先看贾琏。贾琏因为下人过于散漫而过问人事档案,要求大管家查点清楚。《红楼梦》卷九十三(真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贾琏骂了一顿,叫大管家赖升:‘将各行档的花名册子拿来,你去查点查点,写一张谕帖,叫那些人知道。若有并未告假,私自出去,传唤不到,贻误公事的,立刻给我打了撵出去!”[2]732再看王夫人。《红楼梦》卷九十四(宴海棠贾母赏花妖,识宝玉通灵知奇祸):“王夫人道:‘……你竟叫赖大那些人带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有人没有,将文书查出,花上几十两银子,雇只船,派个妥当人,送到本地,一概连文书发还了,也落得无事。……并说与账房儿里,把这一项钱粮档子销了。”[2]737-738王夫人在打发水月庵女尼时指出“将文书查出”,并“一概连文书发还了”,体现了“人走档走”的人事档案管理思想,最后她要求“说与账房儿,把这一项钱粮档子销了”,可以看出,当时贾府人员的钱粮月例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做到人走之后钱粮档案也随之注销。最后看贾政。《红楼梦》卷一百六(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太君祷天消祸患):“贾政嗔道:‘……如今大老爷与珍大爷的事,说是咱们家人鲍二在外传播的,我看这人口册子上并没有鲍二,这是怎么说?众人回道:‘这鲍二是不在册档上的。……老爷数年不管家事,那里知道这些事来?老爷打量册上有这名字就只有这个人,不知一个人手下亲戚们也有,奴才还有奴才呢!贾政道:‘这还了得!”[2]831贾政在贾府被抄之后查看贾府人口册档,发现册档上的人口和实际数目不相符合,而众人的问答道出了其中的真正内幕——“一个人手下亲戚们也有,奴才还有奴才”。这反映出贾府后期人事档案管理混乱,人口册档长期不更新,人员冗杂,册档渐渐失去监管作用,贾府加速走向衰落。
3.2 会计档案——一把双刃剑。《红楼梦》会计档案呈现了贾府的财务收支状况,关系着贾府的经济命脉,主要分为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两种。会计档案是贾府治家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一种特殊的会计档案也给贾府带来了灭顶之灾。
3.2.1 会计档案治家。《红楼梦》卷五十五(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李纨与探春暂理贾府内务,吴新登媳妇藐视李纨老实、探春年轻,进来回事之时想试探两人的办事能力,说道:“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出了事,已回过老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拣择施行……”没想到探春的确心细,果然查问吴新登以前的旧例,让吴新登的诡计没有得逞:“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四两……”[2]415-416探春当家精明能干,注重查阅“旧账”——会计账簿来料理家事,令众家仆折服,也让原想故意为难她的吴新登家的诡计破产。《红楼梦》卷七十二(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鸳鸯因问:‘又有什么说的?贾琏未语先笑,道:‘因有一件事竟忘了,只怕姐姐还记得: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因老太太爱,就即刻拿过来摆着了。因前日老太太生日,我看古董账,还有一笔在这账上,却不知此时这件着落在何处。古董房里的人也回过了我两次,等我问准了,好注上一笔……”[2]563此处可知,贾府的会计账簿有古董账一类,且对于古董的去向有严格登记制度,遗失必查。《红楼梦》卷八十八(博庭欢宝玉赞孤儿,正家法贾珍鞭悍仆):“……又一个小厮回道:‘庄头送果子来了。……贾珍看完,问:‘向来经营的是谁?门上的回道:‘是周瑞。便叫周瑞:‘照账点清,送往里头交代。等我把来账抄下一个底子,留着好对。”[2]697此处反映了贾珍注重会计账簿的留存,以备日后对照查考。
3.2.2 会计档案带来灭顶之灾。《红楼梦》卷一百五(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又有一起人来拦住王爷,就回说:‘东跨所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却都是违例取利的。老赵便说:‘好个重利盘剥!很该全抄!请王爷就此坐下,叫奴才去全抄来,再候定夺罢。……王爷道:‘政老,方才老赵在这里的时候,番役呈禀有禁用之物并重利欠票,我们也难掩过。这禁用之物,原办进贵妃用的,我们声明也无碍。独是借券,想个什么法儿才好……”[2]821-822“借票”“借券”当属会计凭证无疑,贾府被抄家之时,它成为贾府重利盘剥的罪证,在会计档案这种“铁证”之下连贾府至交北静王都“难掩过”,贾赦、贾琏因此遭受牢狱之灾,身败名裂。可见,会计档案对贾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3.3 诉讼档案——书吏舞弊的典型案例。说起诉讼档案,不得不提清代的书吏。清继明之后,书吏危害日趋严重,尽管清初诸帝都能勤于政务,但仍然不能遏制吏治颓败之势。书吏动笔即索,事无空过,手段主要有二:第一,援例假公营私,此为书吏舞弊的公开手段。清代律例疏漏众多,为书吏作弊敞开了方便之门。第二,伪造、窜改、抽换、毁坏文档,此为书吏舞弊的隐蔽手法。《红楼梦》中有一起诉讼官司,反映了书吏为害的第二种手段,书吏把持案卷、颠倒是非的整个过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出现在《红楼梦》卷八十六(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案件缘由为薛蟠在酒馆故意殴人致死,本来人证、物证、口供俱在,薛蟠要承担全部刑事责任,但经过薛蟠家人私下打点,买通了知县、书吏、邻保等人,书吏改轻尸场尸格,结果整个案件发生了质的变化,薛蟠最后仅仅被判过失伤人:“知县查对尸格相符,早知书吏改轻,也不驳诘,胡乱便叫画供。张王氏哭喊道:‘青天老爷!前日听见还有多少伤,怎么今日都没有了?知县道:‘这妇人胡说!现有尸格,你不知道么?……不为斗殴,只依误伤,吩咐画供,将薛蟠监禁候详,余令原保领出,退堂……”[2]682一句“早知书吏改轻”把书吏把持案卷、窜改文书、鱼肉百姓的状况显露无遗,早已敲定的案件经过书吏对“尸格”的窜改,是非整个被颠倒了,薛蟠的“故意杀人”变更为“过失致人死亡”,最后无罪释放。于是,死者就成了书吏干政的冤魂,死者家属张王氏也成了腐败时代的受害者,喊“青天老爷”也无济于事了。
3.4 文学艺术档案。《红楼梦》版本众多,有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王府本、舒序本等,其中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1927年胡适在上海购得,现由胡氏家人藏在纽约,仅存十六回,还有很多书页残缺,但这是现存《红楼梦》抄本中年代最早的版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该抄本可被视为宝贵的文学艺术档案。从现代档案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经典一幕——黛玉焚稿,焚的诗稿无疑也是一种文学艺术档案,它出现在卷九十七(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那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掌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子……说着,又喘。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黛玉点点头,又抬眼看那箱子。……黛玉睄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过来,递给黛玉。……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此時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睄了睄,又撂下了……”[2]764“诗本子”“诗稿”“有字的旧帕”等都可以视为文学艺术档案。档案销毁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档案失去利用价值,无需继续保存;有的是因为档案所有人因为档案特别珍贵而故意销毁,以求斩断一段回忆,忘记痛苦的往事。显然,黛玉焚稿属于后者,这代表着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昔日的美好记忆、两人的木石前盟如同这火中的诗稿一样,灰飞烟灭,再难挽回。
4 科技档案
《红楼梦》中的科技档案主要指贾府修建大观园的工程档案。一处在《红楼梦》卷十六(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折黄泉路):“贾珍赖大等又点人工,开册籍,监工等事。一笔不能写到,不过是喧阗热闹而已。”[2]110“开册籍”即建立大观园工程档案。一处在《红楼梦》卷四十二(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宝钗道:‘……我交给你一个法子: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画工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你和太太要了出来,也比着那纸大小,和凤丫头要一块重绢,交给外边相公们,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添了人物,就是了……”[2]314惜春要把大观园画成画,但遇到了很大难处,即胸中很难有丘壑,房屋的远近疏密不好把握,界线也难定,最后还是聪明的薛宝钗想出了一个妙招,即向太太要原先盖大观园画工描的细致图样,依照图样立稿子,省时省工,并且很好地解决了胸中难定沟壑的问题,这个图样无疑是大观园建设工程档案的一种,在惜春画大观园的过程中可谓帮上了大忙。
5 结论
《红楼梦》家族档案,无论是文书档案、专门档案还是科技档案都对贾府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贾氏家族兴衰和贾府档案管理具有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关系。贾府兴盛,家族档案便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贾府的和谐,贾府的掌权者也更加重视家族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良性循环由此形成;反之,贾府衰落势微,家族档案管理便混乱不堪,虚假无用的人事档案、重利盘剥的会计档案、打点行贿的诉讼档案等渐次出现,进一步加速贾府走向衰落,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从档案学角度解析《红楼梦》,有助于今人更深刻地理解档案管理与家族兴衰的互动关系,启示后人要注重族群档案和社区档案的科学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关注家族和社区档案的凭证、管理价值和文化意义,推进家族振兴与社区和谐。
*本文为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权力建构视野下档案工作的全程审视与学科反思”(2016GN019)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本文选用由启功先生主持,张俊、武静寰、周纪彬、聂石樵、龚书铎先生校注的《红楼梦》校注本,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程甲本为底本进行整理,200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光绪会典事例》卷十三、卷一〇四二.
[4]周汝昌.曹雪芹小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
[5]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档案管理学(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李佳佳.对《红楼梦》中档案现象的探索与思考[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8]赵延芳.红楼梦与文书档案[J].浙江档案,1999(10):40~41.
[9]李章程.略论档案与文学[J].山西档案,2007(5):40~41.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稿日期: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