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复盘式”集体备课的方式和途径

    王广帅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集体备课是教学管理的关键。其中“复盘式”集体备课是较为重要的一种集体备课方式。有同步复盘、目标复盘、板块复盘、要素复盘等等多种方式,在主要环节、流程等操作要领上各不相同。

    关键词:教学管理; 复盘式; 集体备课; 操作要领

    中图分类号:G632.4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34-001

    围棋的棋手将自己与他人下过的棋凭记忆按原来顺序重新摆出,利于分析各种走法和成败得失,称为“复盘”。教师集体备课时,以“复盘”的方式,将课堂各个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进行超前设计和预测,展开优劣得失剖析品评。学科“复盘式”集体备课有多种方式,从其主要环节、流程方面分别说明各种方式的操作要领[1]。

    一、学科教学同步复盘

    就是各年级学科组团队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和展示教研活动,以此来检验大家对各课型的理解和应用,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同步展开。

    本项集体备课环节有:同步异构,交互改进;殊途同归,成果共享。集体备课流程有:(1)各年级学科组准备设计提纲。各年级学科组要明确研讨任务及要求。例如各年级学科组根据分工准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提纲。(2)各年级学科组教师代表说课。各年级学科组根据本团队要准备的课型,研讨确定课题、课时形态、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简单的教学流程等,并由书写员把相关内容写在大卡上,之后选出一位教师说课。(3)交流互动。各年级学科组所选教师根据研讨情况,进行说课展示,由培训专家进行指导,或其它团队进行提问,交流互动,使大家在这种互动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各种课型的理解和运用。(4)完善教案。各年级学科组在展示、交流讨论后,再研讨、修改、完善所备课的教案,形成更加实用的教案。

    二、学科教学目标复盘

    用不同的素材设计不同的课型,来完成同一训练目标,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来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团队可以利用这种教研方式,选择学习方式中的一项或几项作为培训目标,研讨如何使用相应的素材,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培训。

    本项集体备课环节有:目标引领,问题跟进;教研合一,课型组合。集体备课流程分八步:第一步,明确学科教研活动的目标及要求;第二步为团队准备(15-20分钟),包括各团队确定教學素材及执教人员和学科集体研讨并确定课堂教学流程;第三步为一堂标准课展示(40-45分钟);第四步为课后团队研讨,包括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点评、研讨确定改进方式方法和随机确定上小课人员;第五步为一堂小课展示(15-20分钟);第六步为课后团队研讨(流程及要求同上);第七步为一堂微型课展示(5-10分钟);第八步为课后团队研讨(或者再上一节机动性微型课)。

    具体操作是:(1)标准课、小课、微型课型的排序并不固定,而是灵活安排的。如果对学生不熟悉,可先上一节微型课或小课,进行一下学习方式培训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情况来确定下一节课培训的要点。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知识深广度等因素确定适合本节课型的目标。目标要适量,不宜太大太多。(2)如果排课顺序为标准课—小课—微型课,那么,微型课可以解决小课中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标准课中遗留的问题。此种备课要根据上一节课检测的不同情况进行假设,以便使教师的备课预见性更强。同时,老师们在听课中重点听关键项。

    三、学科教学板块复盘

    将学科教学过程分成不同的板块,对每一个板块进行复盘。它设计比较全面,既有内容提醒的反思与评价,也有关键项、方法及策略的反思与评价。主要是对几个板块进行复盘。如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几大板块:创设情境板块、合作活动板块、检测反馈板块等。每一个板块都从关键项、方法、策略等几方面来设计和反思评价。

    本项集体备课环节有:随机整合,教学一体;有序推进,纵横交互。集体备课流程是:首先是教材解读:细心揣摩编排意图,整体把握整节课或单元的特点;其次是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知晓学生认知水平;第三为定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规划目标实现路径;第四为板块设计:整体构思课或单元教学,通盘考虑板块环节;第五为准备教学资源:认真提供学习资源,悉心准备教学素材;第六是反思提高:反思整体构思是否突破,琢磨细节处理是否出新,对照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推想学科素养能否提高。

    四、学科教学要素复盘

    重点就是对学科教学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七个要素进行复盘。这七个要素是:看、听、讲、想、做、动、静。本项集体备课主要环节:构架布局,预设生成;文图搭配,一目了然。集体备课流程有:(1)学科教案的结构。根据本节课的学科教学内容确定整体框架,大致划分为多少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大约要占用多长时间(在时间轴上标明),在备课的基础上明确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下方即为操作要点,明确每个环节要达到何种目标,一般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上方,即方法与策略,明确一节课对基本知识和技能 强化次数,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最下方,即总评。呈现在教案上,目标要明确化,内容要问题化,过程要实践化。重视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得出结论,时间要机动化。(2)操作步骤。确定学科教学环节后,根据每个教学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组间交互——小组展示——评价(师评或生生互评)的基本流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生生互动(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多维度地参与到学习中。

    解决的策略有:每个学科教学环节都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本,以要素组合方式课型为例,它的基本方法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目标任务,同时考虑到环境条件的变化,把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单列或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交替进行。目的是改变传统课堂中老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老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听课和自己看结合起来使用,效果可达70%;如果七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刚.“复盘式”评课的操作流程及与传统评课的区别[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5(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