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长久以来高校党建和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加强,党员数量不断壮大。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党员发展;问题;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基础工程,长期以来,各地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高校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壮大了党的力量。然而,力量的壮大不仅体现在发展党员的数量上,更应该体现在发展党员的质量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高素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2013年7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本文拟在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长久以来高校党建和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加强,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时期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学生党员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发展标准执行不严,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执行不严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部分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时没有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发展党员时没有考察其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没有考察其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第二,发展学生党员时只把成绩的好坏作为入党的条件,而不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考察;第三,发展程序执行不严,高校部分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时随意增减发展程序,破坏党员发展的严肃性。
(二)教育培养不够规范,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重点是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入党基本知识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确定为发展对象后的教育、预备党员教育和党员转正后的教育等。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和入党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是通过参加高校开办的业余党校课程来开展,但是党课课程的设定不够规范和科学,课程的参与度也不高。此外,当学生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或者是转正之后,部分高校党支部就忽视了对其进行继续的教育培养,出现了“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甚至是在转正后,仍然缺乏党的基本知识。
(三)管理方式方法单一,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主要是通过党委、总支和支部三级联动来开展相关工作的,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学生支部定期召开的支部会议来实现,再加上学生党员身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就业压力,往往在支部大会召开时缺席,导致支部不能随时掌握党员的基本动向,从而容易出现“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此外,高校学生党支部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中共党员;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本地或本单位未转移组织关系的中共党员。就高校学生来说,主要是党员学生因出国学习或外出实习,而无法将其纳入正常的党员管理,不能正常参与的组织活动,从而给管理带来相应的困难。
(四)人财物投入不足,学生党员发展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学生党员人数和学生支部规模的不断扩大,然而专职党务干部人员配备却相对不足。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务干部一般由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党员兼任,高校辅导员一般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党员发展和支部工作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支部活动一般由基层学生支部组织开展,支部活动经费投入不足,一些支部活动无法及时开展,比如外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往往只能采取支部会议的形式进行相关教育活动,管理教育方式单一化、简单化,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对策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发展标准、规范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是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具体说来:
(一)严格发展标准,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将成绩的好坏作为发展入党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发展学生党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具体标准,坚持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考察内容。同时,在发展党员时,一定要严格发展程序,发展党员工作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克服盲目性和被动性,充分保证党员发展的程序性和严肃性。
(二)规范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阵地,突出常态化教育。坚持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有组织地学习党章党规,领会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强化支部成员的理论知识和加强对新时期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结合时代要求开展相关教育学习活动。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比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学生党员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或者支部活动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更具便捷性、时效性和时代性。最后,高校基层党支部制定持续教育的制度,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对学生党员,尤其是转为正式党员的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和教育,避免出现“重发展,轻教育”情况的出现。
(三)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的监督机制,在学生党员中设立党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本小组党员日常的管理,定期向支部汇报本小组成员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和落实党员退出机制,对不合格学生党员进行及时处置。另一方面,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探索新时期学生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开展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专题教育,保证流动学生党员无论到哪里,都能纳入组织管理,参加组织生活。
(四)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完善学生党员发展保障机制
一方面,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加大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人员投入。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并对专职党务工作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党务工作培训,定期考核,提升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足够的经费是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和教育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三、结语
总之,发现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问题,积极研究问题解决对策,才能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才能为中国共产党注入活力,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22号).
[2]刘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3]王建允,韩景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4]杜勇,肖勇,许浩然.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5).
作者简介
黄博,男,1988年6月16日生,汉族,四川中江人,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