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出版单位融合发展初探

    李玲玲 马磊

    摘 要:清末以来,我国详细参酌他国法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法律体系,法律辞书的译介与出版为翻译界、法学界与出版界所共同关注,成为西方规范化学术成功嫁接到中国传统法律资源的重要媒介。本文对始自清末民国的法律辞书的翻译进行全面梳理,力图呈现清末以来我国法学始自继受外国,后至群体自主创作的这一发展路径。

    关键词: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 内容资源 技术手段

    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2015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三个“迫切需要”强调了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融合发展已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名列其上。各大出版集团对下属出版单位的考核中融合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分值, 比如安徽出版集团是 10% 的权重。在各级出版主管部门的大力倡导和高度重视下,全行业的融合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出版国家队开发核心内容资源成果丰硕

    无论什么形式的传播,内容依然是最核心的要素。一些融合战略先行、内容资源积累丰富的国家级出版单位,尤其是大型专业社,凭借唯一性的出版资源和权威性的版本资源,融合发展进行得风生水起,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比如: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中国理论网”“党员小书包”;中华书局的“籍合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数字校园”;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西医图书数据库”“临床病例数据库”等专业系列数据库等。

    2.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广泛布局

    腾讯、科大讯飞、喜马拉雅、抖音、快手等多家互联网头部科技公司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凭借技术优势,表现非常活跃。比如:腾讯公司的NEXT IDEA创新大赛与故宫博物院一直有着长期合作,开创了“互联网+中华文明”的融合理念;腾讯与秦陵博物院合作开发“你好,兵马俑”互动小游戏也获得很大成功。安徽本地的科技公司科大讯飞,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将与人民日报资源优势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人民日报智慧媒体平台,实现从融合媒体向智慧媒体的发展。喜马拉雅逐步成长为中国音频传播及知识付费领域的一棵大树。在继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后,快手成为2020年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开展春晚红包互动,掀起铺天盖地的流量大潮。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当下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园地,滋生出网红带货等一批新的商业形态。

    3.地方传统出版单位积极探索融合之路

    各地方出版单位也不敢人后,纷纷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从数字教育、音视频开发、线下培训等多个角度,强力涉足融合发展。比如:中南出版传媒打造的贝壳网、山东教育出版社打造的小荷听书等。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各传统出版社均设立融合发展部门,专职负责本社融合发展业务;集团下属的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和时代数媒公司则专门从事数字教育和媒体融合新业态。时代数媒公司牵头整合集团内部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黄山书社三家社评议教辅的内容资源,与武汉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合作,依托RAYS数字出版平台,开发现代纸书项目。不仅提升了各家出版社编辑的融合发展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也为各家传统出版社探索了新的线上教育服务模式。

    4.地方出版单位融合发展的困境

    综合来看,地方出版单位因在内容资源、技术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局限,融合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内容资源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地方出版单位相对于国家级的专业出版单位,在内容资源上的权威性、丰富性和唯一性上有较大差距,在内容与技术匹配上,吸引力有待提高。

    二是技术能力亟待提高。很多地方出版集团,都有专业的新媒体公司,但与专业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相比,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还不在一个层次。

    三是体制机制需要更新。出版融合是人和制度的融合。如何强化传统编辑向全媒体人才转化;如何通过人才机制改革,通过薪酬制度的调整与激励作用,吸引一流的融合发展人才,都是传统出版单位难以逾越的坎。

    二、地方传统出版单位融合发展的突围思考

    在“不变等死,改变找死”的行业转型困境里,地方传统出版单位都面临着突出重围的发展难题。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的观察,笔者认为有以下路径可供选择。

    1.依托独特的内容优势,走地方特色发展之路

    传统出版单位最本质的优势是内容资源的积累,许多地方出版单位,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较为丰富、颇具特色的内容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互补性,是走地方特色融合发展道路的基础。比如:黄山书社是安徽省内唯一的古籍整理出版单位,多年致力于安徽省地方文化的挖掘与整理, 历经 30 多年整理出版了《安徽古籍丛书》、各个时期的安徽旧志整理等以及徽学研究等丛书数百个品种,数千万字。这些内容资源既有安徽地域特色,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这些优质地方资源,开发大型数据库等数字项目,黄山书社可以在专业大型地方古籍文献数据库领域探索出融合发展的独特路径。

    2.以专业出版联合体为基础,形成数字资源的“纵”向互联互通

    传统出版单位均已按照专业分工形成不同的专业联合体,比如古籍专业的形成古联体,美术专业的形成美联体。在融合发展的今天,这些专业联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即形成以专业为基础的“纵”向資源整合优势,把全国某一方面的内容资源整合起来,把已经建立的分散的数据库等数字资源互联互通,打通各个出版社的界限,把一个个数据孤岛连接起来,形成专业合力,做成有某个专业出版领域资料最全、规模最大、内容最权威的数字资源平台。比如:可借鉴中华书局的“籍合网”模式,整合全国古籍社打造的数据库, 聚合各社有价值的古籍内容资源入网,打造全国古联体的大型古籍文献数据库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学术研究,拓展专业出版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3.集团内部整合资源,形成数字资源“横”向互联互通

    各地的出版集团形成“横”向的资源整合要比“纵”向更具可行性,集团基本都设有出版业务部和科技信息部,对所属出版单位进行出版业务和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这些职能部门可以整合各家出版社的有用资源,形成内容资源的合力,再与技术进行匹配,突出内容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安徽出版集团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和黄山书社各自把评议教辅的内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教育资源的合力。就安徽出版集团来看, 集团内部传统出版社的内容资源整合是具有可行性的,但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来支撑新产品和新业态的研发。

    4.采用突出特色内容的技术手段,在细分领域深度开发

    从当前的出版融合发展的商业场景来看,在众多的科技手段中,我们需要的最适合内容的技术,而非最先进的。比如:黄山书社的地方传统文化教材里,就采用扫码加音频的方式,指导中小学师生正确读古诗古文,明确读音,明确断句, 辅助教材好学好用。四大名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是黄山书社的拳头产品之一。近两年,黄山书社与有关技术公司合作,充分发掘四大名著故事鲜活、内容场景化多的特点, 引入 AR 技术加持,开发的的 AR《西游记》,面向青少年读者,增强如临其境的沉浸化、交互化、体验化,从而消除文字的障碍,增强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AR《西游记》的出版受到读者好评后,其再开发另外三本,在这一细分领域深度融合开发。总之,融合发展选择技术手段要根据图书的用途、内容特色,要恰到好处,同时也要经济实惠。

    参考文献:

    [1]杨姗姗.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的产品策划能力分析[J].传媒实务,2019,2(24):60-62.

    [2]吴飞.出版融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职业困境与对策 [J]. 编辑出版,2020(1):71-72.

    [3]谢欣新.关于出版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19(12):164-165.

    杨兴华.融合媒体出版现状与趋势研究[J].编辑出版,2020(1):182.

    (作者单位系黄山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