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探究
杨霞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新时期下大学生党员有新的特点和需求,传统的高校党员培训理念和内容亟待创新,才能保障大学生党员培训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3-0025-02
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最年轻、最有创新力的一支队伍,其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个人素养与业务能力,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提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基本要求,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发挥党组织培养教育青年的优势,既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 (P.121-122)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党组织都高度重视学生党组织及其党员队伍建设,在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及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与新需求,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党员发展与培养易脱节,培养过程缺乏连贯性和前瞻性。部分学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工作上存在脱节现象,缺少发展和系统的思维,在发展期间非常重视发展对象的教育与考察,但是一旦成为预备党员或党员之后,对于其再教育的过程则松懈下来,使得部分学生在入党前积极有干劲,但入党后松懈不求上进,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群体的榜样示范效应。此外,在大学的最后一学年,学生处于外出实习的阶段,对于党员的教育与培养过程易出现断层,党员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明显减少,与党组织的联系互动也减少,党员意识稍显淡薄,党员教育效果的长效性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党员培训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党组织与培养对象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同时思想活动上也表现出多变性、不稳定性和动摇性。他们在价值观上,崇尚自我、强调自我价值,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对于高校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则更加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层次性和差异性,联系社会发展的需求,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方面求新、求实用、求价值的需求。但是,部分高校对党员的培养仍然沿用传统的培训内容,较为枯燥单调,未能根据社会联系发展的需求及大学生党员的特点,与培养对象互动交流较少,尤其缺乏及时地对培养对象就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矛盾以及学生思想深处的困惑问题释疑解惑,使得培养对象虽有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的热情,但是对很多时事及国家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容易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误导与利用。
第三,党员培训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培训人员缺乏积极性和灵活性。现阶段部分高校党员教育培训课程任务主要由党支部领导、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兼职完成,从专业角度来说,上课并不是他们的专长,而且他们也很少接受系统的培训,上课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此外,由于不是本职工作,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得其在党校上课的积极性不够。同时,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队伍选任机制不够健全,参与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后备力量不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队伍力量满足不了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逐年增加,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下,往往是几百人一起听课,授课教师与入党积极分子互动少,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授课方式运用较多,入党积极分子听课的质量与效果都较为一般。
第四,党员培训途径较少,方法单调,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培训主要通过自学,专题讲座,专项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教育方面则以参观学习较为普遍。部分高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缺乏对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也未能主动提供接触社会、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的机会给入党培养对象,党员主体性实践活动开展的不够。此外,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党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关注和研究不够,未能适应新形势去主动拓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不够。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举措
第一,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目前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中心环节,贯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始终。理论教育主要包括对党章、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形式与政策的理解与掌握等,对理论教育的创新应侧重时代性,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国际形势相结合,同时结合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突出教育的时效性。实践教育则是帮助大学生党员了解基层,走向基层,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教育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实践平台的创新,比如与一些社会服务团体或者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实践平台、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专题社会实践平台和理论实践互动平台。其次是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和兴趣特长,在学生党员中设立各种党员服务岗,如组织指导岗,由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的辅导员助理;校园志愿岗,由学生党员担任校内各项活动的志愿者;社会服务岗,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科技扶贫、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活动。确保在“人人有岗”“人人履岗”中实现学生党员能真正融入班级、融入同学,融入社会,服务他人,最后,可以搭建起党员自觉发展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表彰先进,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塑造良好的优秀的党员楷模形象,增强党员教育的示范效应。[2] (P.55-46)
第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在党员教育形式的创新上,应努力做到目的明确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生动化和语言形象化相结合。除了传统的自学文件,专题学习,专项讨论或者参观学习之外,应该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和途径。首先,要对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其次,培训形式要结合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要贴近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结合他们的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问题和实际需求,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局限,贴近生活,不回避社会热点,尤其应结合社会实际的热点前言问题,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演讲会,也可考虑采取辩论赛和政治沙龙等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个人理想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党员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成长成才。同时要利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等实践活动形式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执行力和感染力。
第三,创新师资的选任方式,拓展师资力量。选拔一批结构合理、思想理论素养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需要的师资培训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应该要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师资的选任机制,创新选任方式,把党员培训的师资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对党员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职队伍的门槛,多充实一些政治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又丰富的师资力量,兼职队伍当中可以邀请著名科学家、院士、校长、政府官员、企业家、模范人物讲学、上党课,以生动感人的事例,确保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3] (P.45-46)
第四,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载体。充分运用新媒体,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紧贴学生生活的有效载体,积极开辟网络教育空间,通过网上党校、党建QQ 群、红色微博等多种形式,使得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互为补充;利用各类新媒体加强与党员的互动交流,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就一些热点问题和入党培养对象的思想困惑予以引导;针对最后一年外出实习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发展对象群体可以在网上建立党小组, 利用新媒体为载体把党的思想精神传达给发展对象,密切流动党员与支部的联系,扩大党员教育的覆盖面,保证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全程性和连贯性。
参考文献:
[1]任少伟,陈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铜陵学院学报,2013,(6).
[2]胡盛华,罗斌华,赖晓琴.刍议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J].理论导报,2013,(1).
[3]阙明坤.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3,(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