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张嘉麟

    在当前教育模式下,不少教师的教学重点仍偏向课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课堂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气氛沉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时常产生偏差,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对其培养策略进行反思、总结。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创新思维

    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情感基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的知识输入化被动为主动,课堂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引出教学内容,使课堂顺利进行。

    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情境:请同学们想象自己身处春天的野外,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色。学生开始讨论,用百花争艳、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等词语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并加以引导:“描绘春天的词语如此多,那赞美春天的诗句有哪些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胜日寻芳泗水滨”,学生争相回答,由此引入本课内容。再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为例,文章讲述的是从乡下来的刘姥姥初次来到荣国府,其话语、行为惹人发笑的故事。教师通过这段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在分组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运用古诗文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古诗文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不同时代的古诗文凝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学习古诗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古诗文所描绘的场景、流露的情怀,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悟。

    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所处的环境艰难,但在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之下,仍能写出如此豪迈的作品,并千古流传,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高洁品格值得赞颂,他所体验的疾苦、寒冷并没有击垮他的生活信心,反而在此种境地下培养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在学习此句时更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品格,体会作者的情感。再以《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教学结束后教师提出假设:游行结束后,皇帝会有什么想法,什么做法?鼓励学生思考、想象,并引导学生代入到皇帝这个角色。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回答五花八门。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开拓学生思维,使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文章更多内涵。

    借助数字化工具,促进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应有针对性。每个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上课完全服从教师,这往往会导致学生感到疲惫,思维受限;教师也会对程序化的教学感到麻木,缺乏创新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关注教育热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传统的以课本文字为主的教学转向音频、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准,理解更加透彻,也有助于培养其积极学习的能力。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中,用文字描述苏州园林虽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但以图片、视频呈现的苏州园林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建筑的藝术与文化。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文字想象苏州园林的风采。文章字里行间传达出的苏州园林的精巧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描绘自己想象中的苏州园林的样子。接着,教师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想象、讨论。在讨论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比真正的苏州园林与自己心中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学习古代建筑知识,领略古人的创新艺术。

    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中既有文字输入,也有文字输出。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课本文章中所表达的内涵,更要尝试自己写作。其中,作文的锻炼就是这一部分的体现。通过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逻辑、技巧,学生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模仿借鉴、融会贯通,彻底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在文字的碰撞中,学生的语文审美得到提高。

    例如,在《乡愁》一课的教学中,这首诗歌有多处抽象化表达的运用,如以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向往。这首诗情感真挚,文字动人,节奏平稳且循序渐进,使读者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作业:学习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描述对身边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对教师的尊重之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或者是对同学的友爱之情。通过模仿、训练,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进行情感化表达,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运用多种形式,拓展创新思维

    课堂模式的改变能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创新思维。在丰富多样的课本文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和主题意义,把普通的文本解读以多种形式呈现,如舞台剧、辩论会、自述和小作文等。

    例如,在《变色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改为剧本,要求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模仿角色的语气、动作,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思想,提高对这种比较晦涩的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结合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诗歌仿写、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打下基础,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奠基。

    (责编 侯心雨)